本書是劇作《素馨花環(huán)》和詩集《跋羅吒百詠》的合編本。
《素馨花環(huán)》是六幕劇,取材于《羅摩衍那》*后一篇。劇中悉多隱身與羅摩相見的情節(jié)是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改動,充分表達羅摩和悉多雙方長久郁結心中的感情,而這部戲劇更重大的改動是結局。從戲劇藝術的角度看,《素馨花環(huán)》結構嚴謹,情節(jié)緊湊,語言樸素明快而不乏優(yōu)美,印度古代文藝理論著作中常將其作為一部戲劇名著加以稱引。
《跋羅吒百詠》是一部頗具特色的百詠體詩集,主題類似伐致呵利《三百詠》中的《世道百詠》,即表達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跋羅吒的創(chuàng)作手法主要是通過描寫自然現(xiàn)象、生活現(xiàn)象和神話傳說暗喻社會現(xiàn)實,或褒或貶,旨在抑惡揚善。
☆《素馨花環(huán)》取材于《羅摩衍那》,全劇風格明快優(yōu)美,創(chuàng)造性的改動別具一格
☆《跋羅吒百詠》展示詩人擅長的間接修辭手法,可謂經(jīng)典的百詠體諷喻詩集
☆權威譯者,專業(yè)譯本,原汁原味展現(xiàn)梵語文學魅力
[印度]陳那,約為公元5-6世紀人,著名因明學家,主要著作有《集量論》《因明正理門論》等。
[印度]跋羅吒,約為公元9-10世紀人,生平事跡不詳。
譯者:黃寶生,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yè)畢業(yè),師從季羨林、金克木先生。1965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現(xiàn)任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文學》《印度古典詩學》《〈摩訶婆羅多〉導讀》《梵語文學讀本》《巴利語讀本》;譯著有《摩訶婆羅多》《奧義書》《薄伽梵歌》《實用巴利語語法》等。
《素馨花環(huán)》
前言
劇中人物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第六幕
《跋羅吒百詠》
前言
跋羅吒百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