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界遺產(chǎn)研究與培訓(xùn)中心的出版項目之一“世界遺產(chǎn)叢書”首輯八冊由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為中國出版物“走出去”戰(zhàn)略工程添磚加瓦。讓世界了解中國——正是出版這套叢書的主要宗旨。各分冊科學(xué)而直觀地展現(xiàn)中國所擁有的眾多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遺產(chǎn),不僅有助于國內(nèi)的讀者,更有助于外國讀者全面而具體地認識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價值和地位。
本書為該系列叢書之一。
本書包括概述、天壇的營造、天壇的建筑景觀、天壇祭祀禮樂、天壇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五部分。
一、概述
二、奠定“萬世不移之基”——天壇的營建
1.天壇的興造
2.天壇的更制
3.天壇的改建
三、“壯麗冠天下”——天壇的建筑景觀
1.圜丘建筑群
2.祈谷壇建筑群
3.齋宮建筑群
4.神樂署建筑群
四、“對越有虔,百神攸暨”——天壇的祭祀禮樂
1.天壇祭天禮儀
2.天壇祭天禮器
3.天壇祭祀音樂
五、天壇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
二、奠定“萬世不移之基——天壇的營建
從明朝的永樂年間到清朝的乾隆時期,歷經(jīng)300余年。在此期間,盡管世事滄桑,風(fēng)云變幻,但天壇的營建始終沒有停止。無以勝數(shù)的工匠為天壇的雄偉付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辛勤血汗,而明朝的永樂皇帝.嘉靖皇帝及清朝的乾隆皇帝更是幾度大興土木,為天壇平添了無限的壯麗。
1.天壇的興造
永樂皇帝把明朝的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由此成就了一個規(guī)模空前、垂范后世的皇家祭壇。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吳王以后,即在鐘由之陽營建祭天用的圜丘,在鐘山之陰營建祭地用的方丘。次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改筑圜丘、方澤,定每年冬至曰、夏至日舉行祭天、祭地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