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建設問題研究》由總論、專題研究、理論探討三部分組成,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與時俱進地研究探討了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建設的一般狀況、發(fā)展成就、規(guī)律性、成功經驗、風險挑戰(zhàn)和基本對策。指出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中國國家總體安全的根基和靈魂.是中國政治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國文化安全的核心和主導,是推動和確保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強大軟實力。在確認當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總體安全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思考、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強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中國要更加重視加強意識形態(tài)安全建設問題.在理論自覺、文化自信、價值認同、思想解放和精神主動性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思路和方案,為推動新時代發(fā)展、決勝新時代貢獻綿薄之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學科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加強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工作、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提供了堅實的學科依據(jù),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科支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提供了重要的學科平臺。高!耙疡R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包含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新意蘊。2005年國家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截止目前全國共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4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8個,一級學科下設六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作為中國共產黨1949年4月親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與新中國在崇高理想、科學精神和價值理念上具有深度融合與共鳴,表現(xiàn)為擔當興校強國使命的歷史自覺,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政治自覺,為國為民的行動自覺,傳承民族精神血脈的文化自覺,這是大連理工大學特有的紅色基因。
大連理工大學1950年7月成立政治教研室,1979年6月成立政治理論教學部,1984年7月德育研究室與政治理論教學部合并成立社會科學系,1999年4月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部。2009年4月成立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設大學生德育課,是思想品德課的發(fā)源地。學院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紅色基因。1980年2月我校首設必修課“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簡稱“德育課”),得到學生認可和國家教委的重視與肯定。時任國家教委副主任彭佩云專程到大連聽取匯報,國家教委隨后下發(fā)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德育課、法律基礎課、形勢與政策課在全國高校推開。
大連理工大學是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專家的搖籃。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校開辦了7期德育教師培訓班,每期3個月;利用暑假舉辦了8期德育研討班,培訓來自全國各地2000余名學員,成為全國的德育研究與交流中心。由此,國家教委首選大連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7所高校創(chuàng)辦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開設雙學位班,成為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專家的搖籃。
大連理工大學是全國首批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權十所院校之一,目前也是遼寧省唯一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校。1987年作為全國首批十所院校之一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獲評遼寧省重點建設學科。2011年獲批遼寧省唯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徐成芳,1965年出生,法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有《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崛起的征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共產黨》等,在《政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社會主義研究》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遼寧省高校黨建重大課題2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前言
總論篇
新時代要更加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建設問題
新時代塑造中國新價值
試論當前中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論“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意識形態(tài)整合能力
專題研究篇
試論加強我國智庫在意識形態(tài)安全建設中的作用
信息社會西方政黨“去意識形態(tài)化”趨向初探
關于發(fā)揮黨外人士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優(yōu)勢作用的思考
論文化創(chuàng)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
論國家方案多樣性選擇與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理論探討篇
馬克思早期共產主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毛澤東克服“蘇聯(lián)中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論鄧小平政治意識形態(tài)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的向度與嬗變
論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優(yōu)越性
論當代中國協(xié)商民主的歷史底蘊與創(chuàng)新
十月革命與中國道路自覺
論中國在人類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中的角色定位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