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guī)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并各有典型例字!额侒w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更對后世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于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欣賞。
它科學性的分析了楷書的間架結構,是學楷書者的入門法帖。相傳作者為黃自元,清末書法家,實業(yè)家,他的書法是一種實用書法,對初學者了解間架結構有指導意義,是初學者的啟蒙導師。在清末及民國初年達到了家喻戶曉、人手一冊、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程度。
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化楷書的法則和規(guī)律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其貢獻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張懷瑾、歐陽詢,元有陳繹曾,明有李淳、姜立綱,清有王澍、蔣衡,等等。至清末黃自元,掇集前人要論,著成《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后稱《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它用精煉、對仗的口決,標準典型的例字,臚列出九十二種楷書結字的法則。一百多年來,此帖對楷書的教學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人們?nèi)杂行┛谑谙鄠鞯臅E,如一字無二腳橫長撇短不用捺等等,約是從“一九十二法”中提煉出來的。
但是,黃氏《九十二法》仍有未臻完美的瑕疵,洵為憾事。例如:其一,例字全部為黃氏手書,學書者未能從該帖直接取法乎歐、顏、柳、趙等楷書名家的書法,故有隔膜之憾;其二。黃氏書法師承歐體,所以其“一九十二法”多與歐體結字相合,但某些法則卻與顏、柳、趙諸體相悖,故有以偏概全之憾其各具特色的四體楷書,恰如高矮胖瘦、風度各異的四個人,怎能用同一尺寸為其裁衣?但后人常誤認為“九十二法”盡為楷書通則,由此所派生出來的諸種字帖,釋語和例字時相抵牾,反使學書者墜入迷津;其三,有些書訣過于絕對、片面,如“當懸針而垂露則無韻,當垂露而懸針則無力”,但以四體為例,皆有同一字時而用懸針、時而用垂露者,豈能是此非彼?故有絕對、片面之憾;其四,“九十二法”的后十法,語焉不詳,有湊泊之憾。
前言
顏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
顏體楷書九十二法釋文
古人論楷書間架結構
簡體字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