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該如何發(fā)展?如何形成新發(fā)展格局?如何實現發(fā)展內需與改革開放雙兼顧?如何形成國內循環(huán)大市場?本書聚集了白重恩、蔡昉、隆國強等國內著名研究學者與專家,從十四五規(guī)劃、新發(fā)展格局、國內大市場等角度,圍繞中國經濟新發(fā)展格局,聚焦2020年以來的熱點經濟話題進行了全面的解讀,不僅對指導我國經濟發(fā)展、新發(fā)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各行業(yè)了解中央政策、解讀中央經濟精神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該如何發(fā)展?
如何形成新發(fā)展格局?如何實現發(fā)展內需與改革開放雙兼顧?
如何形成國內循環(huán)大市場?
本書聚集了白重恩、蔡昉、隆國強、張曉樸、韓俊等國內著名研究學者與專家,從十四五規(guī)劃、新發(fā)展格局、國內大市場等角度,圍繞中國經濟新發(fā)展格局,聚焦2020年以來的熱點經濟話題進行了全面的解讀,不僅對指導我國經濟發(fā)展、新發(fā)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各行業(yè)了解中央政策、解讀中央經濟精神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序
樊綱
中國經濟50 人論壇完全是一個非官方的學術組織,其目的是使一些學者能夠經常地相互交流與溝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一起討論一些大家正在進行著的研究課題,相互啟發(fā)一些研究思路。它不像美國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是一個政府機構,也不像法國總理府搞的經濟40 人,德國科學院的智人團等,多少有些官方色彩。中國經濟50 人論壇完全像是一個同人會,盡管它的一些成員有政府職位,盡管在初的成立階段,國家信息中心和中國經濟信息網提供了重要的組織方面的支持,但它本身不是一個(也沒有意圖成為一個)正式的機構,而只是一些經濟學者自發(fā)組織進行交流的平臺。
中國經濟50 人論壇成立以來,搞了不少封閉式(沒有媒體報道)的研討會,但長安講壇則是一個面對公眾的政策論壇,對任何參加者都不收取任何費用,每次活動請一位經濟專家或學者,就自己近期研究的一個問題,做40~60 分鐘的演講,然后聽取聽眾的批評、提問,并答疑、討論30 分鐘,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可以將一個問題相當深入地討論一番。對聽眾來說,可以從專家的演講和答疑中獲得大量的信息、知識,可快捷地了解到這一方面問題目前研究的前沿狀況;而對講演者來說,這不僅是一個發(fā)布自己研究成果的講壇,也是一個直接聽取批評、發(fā)現問題、得到反饋,以便改進自己研究的絕好機會。中國經濟50 人論壇多年來堅持每兩個星期搞一次長安講壇,幾乎所有在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領域里有所建樹的學者、專家,都到論壇上宣講過自己的研究成果,涉及范圍廣泛,討論問題深入;仡櫰饋,已頗為壯觀。也正因如此,出版界和我們論壇的組織者覺得,將長安講壇和其他一些相關的公共論壇上大家的發(fā)言或發(fā)言的論文收為文集,或許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也得以使大家的研究成果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在這套叢書的出版過程中,各位作者當然會對自己的論文或演講稿進行一些修改和補充,在一定程度上,這里收集的東西,已經不同于當初在論壇上宣講的內容,但這其實也是論壇本身的成果,體現了論壇的作用,因為論壇的目的就是在更廣泛的討論和辯論中,使大家的觀點得到修整和完善。不過,在這套叢書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幾年來大家所關心、所討論的問題的蹤跡,這也是一個歷史的記錄。
我們將努力把論壇的活動繼續(xù)辦下去,因此,這套叢書也會不斷地出下去,也許會更加及時地反映論壇上大家所討論的問題,使更多不能身臨論壇的讀者,能夠及時了解論壇上的話題,以各種方式加入到經濟問題的討論中來。畢竟,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經濟發(fā)展,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需要有更多的新觀點、新思想、新辦法,需要有更多的民主機制,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和將要面臨的各種難題,確保中國能夠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
白重恩:現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
蔡昉: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絲綢之路研究院理事長。
樊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江小涓: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軟科學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
隆國強:現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研究員。
章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發(fā)展背景和展望
一、經濟增長的潛在速度
二、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fā)展轉型
三、全球化遭遇逆流
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
五、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章 中國經濟如何實現自身潛在增長率
一、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國際背景
二、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國內因素
三、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
第三章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fā)展格局
一、構建新發(fā)展格局
二、中國經濟發(fā)展趨勢
三、暢通國內大循環(huán)
第四章 新發(fā)展格局下的內需體系與改革開放
一、新發(fā)展階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國內外環(huán)境
二、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三、以新一輪改革開放促進構建新發(fā)展格局
第五章 如何開拓十億中低收入人群大市場
一、國內大循環(huán)的突破口在哪里
二、市場開拓性創(chuàng)新
三、低端顛覆四部曲
四、中國的未消費市場有多大
五、關注下沉市場
六、對開拓下沉市場的建議
第六章 糧食流通與農業(yè)發(fā)展
一、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走過了一條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新進展
三、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
第七章 疫情沖擊下的全球經濟與金融
一、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機制及抗疫經濟政策構建
二、疫情對全球金融的影響
三、中國經濟重啟的政策展望
第八章 全球產業(yè)鏈重構與中國戰(zhàn)略應對
一、全球產業(yè)鏈重構的趨勢
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三、中國的機遇與優(yōu)勢
第九章 金融的謎題:德國金融體系比較研究
一、德國金融體系的七大謎題
二、德國如何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
三、德國的低杠桿率是如何維持的
四、德國的中小企業(yè)融資并不難
五、德國股票市場發(fā)展是否滯后
六、從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多視角認識德國金融體系
七、德國金融的十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