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入學聯(lián)考考試指南(第二十二版)》是由全國法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編的針對全國法律碩士聯(lián)考的考前輔導圖書,本書依據新大綱修訂。根據《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考試大綱》的要求,該專業(yè)考試的參考書目限于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專家學者的有關著述,但由于歷年聯(lián)考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是統(tǒng)一的,因此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專家學者的有關著述并不能滿足統(tǒng)一評分標準的要求,為此,全國法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專家精心編寫了《全國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入學聯(lián)考考試指南》,滿足歷年聯(lián)考統(tǒng)一考試復習使用。此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針對法律碩士(法學)方向的專門考試大綱分析和復習資料。因此,該書也同樣適用于大學本科為法學方向應試的考生,因為編寫詳略得當,難易結合,所以兼顧適用于基礎比較薄弱以及有一定基礎水平的學生。眾所周知,考試大綱要點就是考試命題重點和考查點,掌握了考試大綱要點,就掌握了通過考試的鑰匙,本書就是基于此,對考試大綱要點進行詳細解讀,并據此對命題趨勢和方向進行合理分析,幫助考生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合理把握復習范圍。本書知識點覆蓋全面、重點突出,針對性很強。
上編 專業(yè)基礎課
部分 刑法學
章 緒論 (3)
節(jié) 刑法概述 (3)
第二節(jié) 刑法的基本原則 (6)
第三節(jié) 刑法的效力范圍 (8)
第二章 犯罪概念 (12)
節(jié) 犯罪的定義 (12)
第二節(jié) 犯罪的基本特征 (13)
第三章 犯罪構成 (16)
節(jié) 犯罪構成概述 (16)
第二節(jié) 犯罪客體 (18)
第三節(jié) 犯罪客觀方面 (21)
第四節(jié) 犯罪主體 (25)
第五節(jié) 犯罪主觀方面 (28)
第四章 正當化事由 (34)
節(jié) 正當化事由概述 (34)
第二節(jié) 正當防衛(wèi) (34)
第三節(jié) 緊急避險 (36)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 (39)
節(jié)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
概述 (39)
第二節(jié) 犯罪既遂 (39)
第三節(jié) 犯罪預備 (40)
第四節(jié) 犯罪未遂 (41)
第五節(jié) 犯罪中止 (44)
第六章 共同犯罪 (47)
節(jié)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
構成 (47)
第二節(jié) 共同犯罪的形式 (48)
第三節(jié) 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
責任 (49)
第四節(jié) 共同犯罪與犯罪的停止
形態(tài) (50)
第七章 罪數(shù)形態(tài) (51)
節(jié) 罪數(shù)形態(tài)概述 (51)
第二節(jié) 實質的一罪 (52)
第三節(jié) 法定的一罪 (55)
第四節(jié) 處斷的一罪 (56)
第八章 刑事責任 (61)
節(jié) 刑事責任概述 (61)
第二節(jié) 刑事責任的根據和解決
方式 (62)
第九章 刑罰概述 (64)
節(jié) 刑罰的概念和目的 (64)
第二節(jié) 我國刑罰的種類和體系 (66)
第十章 量刑 (75)
節(jié) 量刑的概念和原則 (75)
第二節(jié) 量刑情節(jié) (76)
第三節(jié) 量刑制度 (80)
第十一章 刑罰執(zhí)行制度 (97)
節(jié) 減刑 (97)
第二節(jié) 假釋 (99)
第十二章 刑罰消滅制度 (103)
節(jié) 刑罰消滅概述 (103)
第二節(jié) 時效 (103)
第三節(jié) 赦免 (105)
第十三章 刑法各論概述 (107)
節(jié) 刑法各論的研究對象和
體系 (107)
第二節(jié) 罪狀、罪名、法定刑 (108)
第十四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112)
節(jié) 危害國家安全罪概述 (112)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112)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117)
節(jié)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117)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117)
第十六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秩序罪 (136)
節(jié)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秩序罪概述 (136)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137)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
權利罪 (169)
節(jié)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
權利罪概述 (169)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169)
第十八章 侵犯財產罪 (189)
節(jié) 侵犯財產罪概述 (189)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189)
第十九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202)
節(jié)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概述 (202)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202)
第二十章 貪污賄賂罪 (228)
節(jié) 貪污賄賂罪概述 (228)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228)
第二十一章 瀆職罪 (237)
節(jié) 瀆職罪概述 (237)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237)
第二部分 民法學
章 緒論 (247)
節(jié) 民法概述 (247)
第二節(jié) 民法的調整對象 (252)
第三節(jié) 民法的基本原則 (252)
第二章 民事法律關系 (256)
節(jié) 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256)
第二節(jié)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257)
第三節(jié) 民事權利、民事義務 (259)
第四節(jié) 民事責任 (261)
第五節(jié) 民事法律事實 (264)
第三章 自然人 (266)
節(jié)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266)
第二節(jié)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267)
第三節(jié) 監(jiān)護 (268)
第四節(jié)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270)
第五節(jié)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
經營戶 (272)
第四章 法人 (274)
節(jié) 法人概述 (274)
第二節(jié) 營利法人 (275)
第三節(jié) 非營利法人 (276)
第四節(jié) 特別法人 (277)
第五節(jié) 法人的設立、變更和
終止 (278)
第五章 非法人組織 (281)
節(jié) 非法人組織概述 (281)
第二節(jié) 合伙企業(yè) (282)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284)
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概述 (284)
第二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284)
第三節(jié) 意思表示 (286)
第四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
有效 (288)
第五節(jié) 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289)
第六節(jié)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290)
第七節(jié)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
行為 (293)
第八節(jié) 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
法律行為 (294)
第七章 代理 (296)
節(jié) 代理概述 (296)
第二節(jié) 代理的分類 (298)
第三節(jié) 代理權 (299)
第四節(jié) 無權代理 (302)
第五節(jié) 代理關系的終止 (304)
第八章 訴訟時效與期間 (305)
節(jié) 訴訟時效 (305)
第二節(jié) 期間 (310)
第九章 物權通則 (312)
節(jié) 物權概述 (312)
第二節(jié)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15)
第三節(jié) 物權的變動 (316)
第四節(jié) 不動產登記 (319)
第五節(jié) 物權的保護 (321)
第十章 所有權 (323)
節(jié) 所有權概述 (323)
第二節(jié) 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 (329)
第三節(jié) 相鄰關系 (331)
第四節(jié) 共有 (333)
第十一章 用益物權 (337)
節(jié) 用益物權概述 (337)
第二節(jié) 土地承包經營權 (337)
第三節(jié) 建設用地使用權 (339)
第四節(jié) 宅基地使用權 (340)
第五節(jié) 居住權 (341)
第六節(jié) 地役權 (342)
第十二章 擔保物權 (345)
節(jié) 擔保物權概述 (345)
第二節(jié) 抵押權 (347)
第三節(jié) 質權 (353)
第四節(jié) 留置權 (356)
第十三章 占有 (360)
節(jié) 占有概述 (360)
第二節(jié) 占有的效力和保護 (361)
第十四章 合同通則 (363)
節(jié) 債與合同概述 (363)
第二節(jié) 合同的訂立 (367)
第三節(jié) 合同的效力 (372)
第四節(jié) 合同的履行 (373)
第五節(jié) 合同的保全 (378)
第六節(jié)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380)
第七節(jié)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383)
第八節(jié) 違約責任 (386)
第十五章 典型合同 (390)
節(jié) 買賣合同 (390)
第二節(jié) 供用電、水、氣、熱力
合同 (394)
第三節(jié) 贈與合同 (395)
第四節(jié) 借款合同 (396)
第五節(jié) 保證合同 (398)
第六節(jié) 租賃合同 (400)
第七節(jié) 融資租賃合同 (402)
第八節(jié) 保理合同 (404)
第九節(jié) 承攬合同 (405)
第十節(jié) 建設工程合同 (406)
第十一節(jié) 運輸合同 (408)
第十二節(jié) 技術合同 (410)
第十三節(jié) 保管合同 (412)
第十四節(jié) 倉儲合同 (413)
第十五節(jié) 委托合同 (414)
第十六節(jié) 物業(yè)服務合同 (416)
第十七節(jié) 行紀合同 (417)
第十八節(jié) 中介合同 (418)
第十九節(jié) 合伙合同 (419)
第十六章 準合同 (421)
節(jié) 無因管理 (421)
第二節(jié) 不當?shù)美?(422)
第十七章 知識產權 (424)
節(jié) 知識產權概述 (424)
第二節(jié) 著作權 (425)
第三節(jié) 專利權 (430)
第四節(jié) 商標權 (436)
第十八章 人格權 (442)
節(jié) 人格權概述 (442)
第二節(jié) 具體人格權 (443)
第十九章 婚姻家庭 (450)
節(jié) 親屬 (450)
第二節(jié) 結婚 (451)
第三節(jié) 家庭關系 (453)
第四節(jié) 離婚 (456)
第五節(jié) 收養(yǎng) (460)
第二十章 繼承 (463)
節(jié) 繼承概述 (463)
第二節(jié) 法定繼承 (465)
第三節(jié) 遺囑繼承和遺贈 (467)
第四節(jié) 遺產的處理 (470)
第二十一章 侵權責任 (474)
節(jié) 侵權責任概述 (474)
第二節(jié)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
要件 (475)
第三節(jié) 損害賠償 (477)
第四節(jié) 數(shù)人侵權行為及其責任 (479)
第五節(jié) 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480)
第六節(jié) 特殊責任主體的侵權
責任 (482)
第七節(jié) 產品責任 (485)
第八節(jié)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486)
第九節(jié) 醫(yī)療損害責任 (487)
第十節(jié) 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
責任 (488)
第十一節(jié) 高度危險責任 (489)
第十二節(jié) 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 (490)
第十三節(jié) 建筑物和物件損害
責任 (491)
下編 綜合課
部分 法理學
章 緒論 (495)
節(jié) 法學 (495)
第二節(jié) 法理學 (498)
第二章 法的特征與本質 (508)
節(jié) 法的概述 (508)
第二節(jié) 法的基本特征 (509)
第三節(jié) 法的本質 (512)
第三章 法的起源與演進 (516)
節(jié) 法的起源 (516)
第二節(jié) 法的演進 (517)
第三節(jié) 法律全球化 (526)
第四章 法的作用與法的價值 (529)
節(jié) 法的作用 (529)
第二節(jié) 法的價值 (534)
第五章 法的淵源、效力與分類 (542)
節(jié) 法的淵源 (542)
第二節(jié) 法的效力 (545)
第三節(jié) 法的分類 (548)
第六章 法律要素與法律體系 (550)
節(jié) 法律要素 (550)
第二節(jié) 法律體系與法律部門 (555)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558)
第七章 立法 (564)
節(jié) 立法概述 (564)
第二節(jié) 立法原則 (566)
第三節(jié) 立法的程序 (568)
第八章 法律實施 (571)
節(jié) 法律實施概述 (571)
第二節(jié) 執(zhí)法 (572)
第三節(jié) 司法 (574)
第四節(jié) 守法 (581)
第五節(jié) 法律監(jiān)督 (584)
第九章 法律職業(yè)與法律方法 (589)
節(jié) 法律職業(yè) (589)
第二節(jié) 法律職業(yè)倫理 (590)
第三節(jié) 法律解釋 (592)
第四節(jié) 法律推理與論證 (595)
第十章 法律關系 (599)
節(jié) 法律關系概述 (599)
第二節(jié) 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601)
第三節(jié) 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
消滅 (605)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607)
節(jié) 法律責任 (607)
第二節(jié) 法律制裁 (611)
第十二章 法治 (613)
節(jié) 法治概述 (613)
第二節(jié) 全面依法治國 (624)
第十三章 法與社會 (630)
節(jié) 法與社會的一般關系 (630)
第二節(jié) 法與經濟 (635)
第三節(jié) 法與政治 (640)
第四節(jié) 法與文化 (643)
第二部分 中國憲法學
章 憲法基本理論 (655)
節(jié) 憲法概述 (655)
第二節(jié) 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fā)展 (659)
第三節(jié) 憲法原則 (664)
第四節(jié) 憲法規(guī)范 (667)
第二章 憲法的制定和實施 (669)
節(jié) 憲法制定 (669)
第二節(jié) 憲法解釋 (671)
第三節(jié) 憲法修改 (672)
第四節(jié) 憲法監(jiān)督 (674)
第三章 國家基本制度 (678)
節(jié) 國家性質 (678)
第二節(jié) 政權組織形式 (686)
第三節(jié) 選舉制度 (690)
第四節(jié) 政黨制度 (696)
第五節(jié) 國家結構形式 (700)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711)
節(jié) 公民基本權利的一般
原理 (711)
第二節(jié)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716)
第三節(jié) 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727)
第五章 國家機構 (729)
節(jié) 國家機構概述 (729)
第二節(ji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
常務委員會 (732)
第三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738)
第四節(jié) 國務院 (739)
第五節(jié) 中央軍事委員會 (741)
第六節(jié) 監(jiān)察委員會 (741)
第七節(jié)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742)
第八節(jié) 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
人民政府 (750)
第三部分 中國法制史
章 緒論 (755)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法律制度 (759)
節(jié) 夏商法律制度 (759)
第二節(jié) 西周法律制度 (762)
第三節(jié) 春秋法律制度 (768)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法律制度 (769)
第三章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
制度 (772)
節(jié) 秦朝法律制度 (772)
第二節(jié) 漢朝法律制度 (775)
第三節(jié) 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
制度 (780)
第四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784)
節(jié) 隋朝法律制度 (784)
第二節(jié) 唐朝法律制度 (784)
第三節(jié) 宋朝法律制度 (797)
第五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 (803)
節(jié) 元朝法律制度 (803)
第二節(jié) 明朝法律制度 (808)
第三節(jié) 清朝法律制度 (818)
第六章 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825)
節(jié) 清末法律制度 (825)
第二節(jié) 南京臨時政府法律制度 (836)
第三節(jié)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839)
第七章 南京國民政府及革命根據地
法律制度 (843)
節(jié) 南京國民政府法律
制度 (843)
第二節(jié) 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