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遵循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相關知識。全書共分15章,涵蓋了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選購常識、組裝計算機、主板BIOS參數(shù)設置、硬盤分區(qū)與格式化、安裝操作系統(tǒng)、安裝驅動并檢測硬件、計算機系統(tǒng)優(yōu)化、數(shù)據(jù)備份與恢復等內容。本書采取基礎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的方式,將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講解上,突出時效性、實用性、操作性,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本書內容豐富、全面細致、結構清晰合理、圖文并茂易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本?圃盒O嚓P專業(yè)教材,也可作為各類計算機培訓班以及廣大DIY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對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學生,還是對普通計算機用戶來說,計算機部件的識別與選購、軟硬件的安裝、性能測試、系統(tǒng)維護、故障排除方法等都具有實用價值。
本書將計算機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組裝維護實踐技術兩部分內容合理整合,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并通過貫穿全書的圖例與案例,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更好地幫助讀者學習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相關知識與維修技巧。本書是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0-AFCEC-452)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書共分為15章,每章緊密相連又相對獨立,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突出了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主要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第2章主要介紹主板的分類、組成,主板的選購以及故障與維修。第3章主要介紹CPU工作原理及發(fā)展歷程,CPU的性能指標及相關技術,CPU的選購及故障維護。第4章主要介紹內存的分類、結構,內存的性能指標及相關技術,內存的選購及常見內存故障與處理。第5章主要介紹硬盤的分類、結構,硬盤的主要技術指標,硬盤的選購及硬盤常見故障與處理,光驅與光盤、移動存儲器等相關知識。第6章主要介紹顯卡和顯示器的分類、工作原理和性能參數(shù),顯卡和顯示器的選購及常見故障與處理。第7章主要介紹機箱和電源的分類和結構,機箱和電源的選購以及常見電源故障處理。第8章主要介紹鍵盤、鼠標、聲卡、音箱、網卡的基礎知識。第9章主要介紹整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裝方法、組裝過程。第10章主要介紹 BIOS參數(shù)設置。第11章主要介紹硬盤分區(qū)與格式化工具。第12章主要介紹安裝操作系統(tǒng)的幾種方法。第13章主要介紹安裝驅動程序以及測試計算機硬件性能。第14章主要介紹計算機系統(tǒng)優(yōu)化。第15章主要介紹數(shù)據(jù)備份與恢復,包括分區(qū)表、注冊表、操作系統(tǒng)的備份與還原。
本書內容全面細致、結構清晰合理,按照選購計算機配件的主要流程來安排章節(jié)內容。每章均按照分類、結構、主要技術參數(shù)、主流產品介紹、產品的選購和故障與處理的順序來介紹各個部件,有利于學生對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本書技術內容新、圖文并茂,對計算機各個部件的不同類型都附有目前流行產品的實物圖片,在圖片中大量使用標注,以方便閱讀。
本書由張繼成任主編,負責全書的策劃、大綱的制定與統(tǒng)稿,并編寫第2、3、6、11、12、13、14章;余鑫海任副主編,編寫第5、7、8、9、10、15章;余捷編寫第1、4章。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許多公開發(fā)表的相關資料,在此對所涉及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于計算機硬件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我們下次修訂時改進(編者郵箱:bobzhangjc@163.com)。
張繼成,廣西大學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碩士,副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工作,主要講授《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絡工程與網絡管理》、《網頁設計基礎》等。發(fā)表教科研論文10余篇,主持并已結題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級教學基金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優(yōu)化的研究》、院級科研項目《無線Mesh網絡信道分配策略研究》、主持結題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主持結題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研指導性項目一項,主持學院精品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一項。主持學院2020年度科研基金項目一項,獲得第二屆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三屆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
1.1 計算機的發(fā)展 1
1.2 計算機的硬件組成 2
1.2.1 計算機的主要內部設備 2
1.2.2 計算機的主要外部設備 4
1.3 計算機的軟件分類 4
1.4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5
習題 6
第2章 主板 7
2.1 主板的分類 7
2.1.1 按照主板結構劃分 7
2.1.2 按其他方式劃分 9
2.2 主板的組成 10
2.2.1 主板上的芯片 10
2.2.2 主板的插槽與接口組 12
2.3 主板的選購 22
2.3.1 主板芯片組 22
2.3.2 選購注意事項 28
2.3.3 選購主板案例 31
2.4 主板的故障與維修 33
2.4.1 主板使用注意事項 33
2.4.2 主板鳴叫原因 33
2.4.3 常見主板故障 34
習題 36
第3章 CPU 37
3.1 CPU工作原理及發(fā)展歷程 37
3.1.1 CPU工作原理 37
3.1.2 Intel CPU發(fā)展歷程 38
3.1.3 AMD CPU發(fā)展歷程 50
3.2 CPU的性能指標及相關技術 56
3.2.1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56
3.2.2 CPU相關技術 58
3.3 CPU分類和結構 60
3.3.1 CPU的分類 60
3.3.2 CPU的外部結構 61
3.3.3 CPU接口插座 62
3.4 CPU的選購 65
3.4.1 選購注意事項 65
3.4.2 選購CPU案例 66
3.5 CPU故障及維護 67
習題 69
第4章 內存 70
4.1 認識內存 70
4.1.1 內存的分類 70
4.1.2 內存的發(fā)展 71
4.1.3 內存的結構 76
4.1.4 內存封裝工藝 78
4.2 內存的性能指標 80
4.3 內存技術 81
4.3.1 雙通道內存技術 81
4.3.2 內存新技術 82
4.4 內存的選購 82
4.4.1 選購注意事項 82
4.4.2 選購內存案例 85
4.5 內存常見故障與處理 86
習題 87
第5章 外存儲器 88
5.1 認識硬盤的分類 88
5.2 硬盤的結構 92
5.2.1 機械硬盤的結構 92
5.2.2 固態(tài)硬盤的結構 95
5.2.3 混合固態(tài)硬盤的結構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