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采用全新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材。全書共分為3篇,分別從3個角度觀察計算機網絡,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第1篇是在平面上觀察計算機網絡,把計算機網絡看做由節(jié)點、鏈路和協議三個元素組成的系統(tǒng),并介紹了鏈路和節(jié)點上的基本通信技術;第2篇是立體地觀察計算機網絡,認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介紹了ISO/OSI參考模型和IEEE 802 、TCP/IP兩種計算機網絡主流體系結構;第3篇介紹計算機網絡應用程序的 C/S工作模式和基于C/S模式的計算機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fā)方法。這3篇將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分解成相對獨立的3個層次。每完成一個層次內容的學習,對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的認識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并后歸結到計算機網絡應用層的實現上來。
本書結構清晰、概念清楚、內容豐富、取材先進、貼近現實技術,適合作為計算機專業(yè)、信息類專業(yè)、自動控制專業(yè)、管理工程專業(yè)等本科和有關專業(yè)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第1篇 計算機網絡組成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及其分類
1.1.1 計算機網絡及其功能
1.1.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1.3 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相關標準化組織
1.2 計算機網絡組成
1.2.1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1.2.2 鏈路
1.2.3 網絡節(jié)點
1.2.4 協議
1.3 課外實踐參考——構建一個簡單的局域網絡
1.3.1 雙絞線
1.3.2 集線器
1.3.3 網卡
習題
第2章 中間節(jié)點上的通信技術
2.1 交換技術的演變
2.1.1 電路交換
2.1.2 存儲-轉發(fā)交換
2.1.3 分組交換網絡中的幀長度
2.2 虛電路與數據報
2.2.1 分組交換的虛電路服務
2.2.2 分組交換的數據報服務
2.2.3 電路交換、虛電路與數據報的比較
2.3 交換機
2.3.1 交換機的功能
2.3.2 交換單元分類
2.4 路由節(jié)點上的通信
2.4.1 路由器與路由表
2.4.2 路由器的組成
2.4.3 路由器技術的演進
習題
第3章 鏈路上的數據傳送技術
3.1 基本通信方式
3.1.1 通信工作模式
3.1.2 并行傳輸與串行傳輸
3.1.3 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3.2 數據信號分析與信道特性
3.2.1 信息、數據與信號
3.2.2 數據信號分析
3.2.3 信道的頻率特性
3.3 基帶傳輸、頻帶傳輸與數據信號變換
3.3.1 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3.3.2 數字信號的模擬調制
3.3.3 模擬信號的數字編碼——PCM技術
3.3.4 數字編碼
3.4 信道的多路復用技術
3.4.1 頻分多路復用技術
3.4.2 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3.4.3 碼分多路復用技術
3.4.4 波分多路復用技術
3.5 數據的可靠傳輸
3.5.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基本對策
3.5.2 差錯檢測
3.5.3 差錯控制
3.6 流量控制
3.6.1 流量控制及其基本策略
3.6.2 滑動窗口協議
習題
第2篇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第4章 ISO/OSI參考模型
4.1 概述
4.1.1 計算機網絡的層次結構
4.1.2 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中各層的基本功能
4.1.3 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的多樣性
4.1.4 ISO/OSI參考模型框架
4.2 ISO/OSI參考模型分層介紹
4.2.1 物理層
4.2.2 數據鏈路層
4.2.3 網絡層
4.2.4 運輸層
4.2.5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4.3 ISO/OSI參考模型的進一步分析
4.3.1 OSI參考模型各層中的數據流動
4.3.2 網絡實體——服務與協議
4.3.3 ISO/OSl服務原語
習題
第5章 局域網與IEEE 802模型
5.1 局域網的技術特點與體系結構
5.1.1 局域網概述
5.1.2 局域網的MAC技術
5.1.3 IEEE 802模型
5.2 以太網技術
5.2.1 CSMA/CD協議
5.2.2 IEEE 802.3與10 Mbps以太網
5.3 無線局域網
5.3.1 無線局域網的特點
5.3.2 IEEE 802.11
5.3.3 CSMA/CA
5.3.4 Wi-Fi
5.4 交換式局域網
5.4.1 網橋
5.4.2 交換式以太網
5.4.3 交換機工作機理
5.4.4 虛擬局域網
5.4.5 課外實踐參考——交換機配置
5.5 高速以太網
5.5.1 高速以太網的發(fā)展及特點
5.5.2 100 Base-T以太網
5.5.3 千兆以太網
5.5.4 萬兆以太網
習題
第6章Internet與TCP/IP體系結構
第3篇 計算機網絡應用及其開發(fā)
第7章 應用層實體及其工作模式
第8章 計算機網絡應用程序設計
附錄 英文縮略語詞匯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