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目標的定位上將對各種材料基本技法的學習作為重點,將教師通過材料表現給予學生靈感引導作為難點,努力使學生具有制作技法與現代表現相融合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技法的同時時刻關注作品的藝術表現,為綜合材料的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幼兒園實際操作中,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是主流,而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很大程度上考驗著幼兒教師的審美修養(yǎng)。此外,我們將傳統(tǒng)的用手絹折動物作為拓展課練習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傳統(tǒng)技藝的精華,并自主學習,為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根據對高職?茖W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目標的認識,我們采用了直觀簡化的章節(jié)目錄格式,將教材內容按照教學時數編寫,以每節(jié)課的形式直白地呈現給學生,讓他們清楚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口語化的表述風格也是為與學生更加接近,希望學生能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學習知識、掌握技法。我們將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碎片化,使其更為實用地與技法學習融合,順應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技能為主,一課一得。
前 言
手工是一門極具中國特色的學前專業(yè)藝術課程。從物質匱乏時期幼兒教師利用廢舊材料為幼兒制作教具開始,到如今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展開奇思妙想自制各種心儀的玩具,時代在變化,材料在更新,但是,幼兒教師引領幼兒關注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的初心一直沒變。編者認為這種教育觀念是非常樸素且極為先進的。在無數的手工技藝中,我們通過多年的教學體驗認識到按材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是較為科學和實用的。材料的取舍、技藝的難易,是我們設計課程重點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與美術課程一樣,我們需要分析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崗位能力需求,其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能力;二是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動手制作的指導能力。這兩種能力同時指向技法的掌握和技藝的擴展。
目錄
單元一 紙藝
課 不一樣的折紙
第二課 剪紙的秘密
第三課 紙花世界
第四課 紙的現狀
第五課 有趣的紙浮雕
第六課 原來不紙這些
單元二 布藝
課 布藝針法大集合
第二課 拼布小物
第三課 用布做的畫第四課 布偶DIY第五課 染織
單元三 纖維
課 為編織作品做準備
第二課 平織一幅作品吧
第三課 讓編織作品起絨吧
第四課 利用打結的方法制作一幅壁掛
第五課 美麗的中國結第六課 教你做手鏈
單元四 陶藝.....
單元五 材料表現部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