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威廉·渣甸和詹姆斯·馬地臣成立公司,后來此公司成為 19世紀東亞的英國貿易公司。作者深入探究了二人的生平與內心,分析了他們復雜且有時前后矛盾的內部運作,以及他們的成就與失;詳細描述了他們在東亞長達數十年的旅程、他們的商業(yè)戰(zhàn)略和行為標準,以及他們作為紳士資本家的創(chuàng)造力。二人銷售商品,并為印度、英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客戶充當代理。他們開拓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全球市場,并在改變東亞現代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 全面呈現兩位企業(yè)家的人生經歷與性格,一窺維多利亞時代早期之帝國縮影
2. 剖析紳士資本主義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發(fā)展
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敘述兩個人的故事,他們因商業(yè)合作和對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英國政府的影響而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我試圖用此二人威廉·渣甸和詹姆斯·馬地臣作為案例,來證明凱恩和霍普金斯提出的紳士資本主義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發(fā)展。
早前已經有很多著作著重敘述維多利亞帝國在南亞和東亞的擴張,而在本書中,我更注重描寫兩人的人生經歷,而非其身邊發(fā)生的帝國故事。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活動,提供一些當時背景資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英國與印度和東亞的貿易、一口通商、次鴉片戰(zhàn)爭的起源、位于英國蘇格蘭西部的赫布里底群島的生活條件,等等。)這些背景資料對于剛剛接觸這一歷史領域的讀者來說都是必要的,但這并非是本書的核心內容。我的重點也不是重述渣甸、馬地臣以及怡和洋行的歷史,他們的生命力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完全超越了傳記的時間邊界。怡和洋行的歷史也早已被很多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敘述過。
我希望給讀者呈現的是帝國歷程的縮影,兩個企業(yè)家在19世紀2030年代英國和東亞的貿易中的商業(yè)合作,他們的早年經歷,以及之后在廣州經貿和政治舞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書的研究對象不是一個真正的帝國,但又像是一個真正帝國的縮影。在這個非正式的帝國中,盡管這些歷史的代理人對他們的時代有著非凡的影響力,但他們并不是黑格爾世界歷史觀中所謂的英雄式人物。相反,這本書中的歷史著眼于人物本身,描述了兩個蘇格蘭人的人生旅途中所折射出的人性、走過的歷程、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犯過的錯誤和經歷的失望與成就。從英國北部到中國海岸,他們將未來下注在這個商業(yè)脆弱的天朝大國,經過幾十年的冒險終又回到已發(fā)生巨變的英國故鄉(xiāng)。
1707年聯合會議后,他們的出生地蘇格蘭政治上從屬于大英帝國,在詹姆斯黨起義被鎮(zhèn)壓后,英國對蘇格蘭實施強制性文化改革,因此,該地區(qū)出現了很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渣甸和馬地臣出生于18世紀末,在蘇格蘭學校時,二人已經萌生并確定從事東印度貿易工作的想法。因為他們大量參與從原產地印度到中國市場的鴉片貿易,所以當他們回國時,已經變得非常富有。鴉片貿易在中國是違法的,但是渣甸和馬地臣善于尋找方法擺脫禁令。在他們的商業(yè)時期,鴉片還不是國際管制品,可以很容易經多種渠道從英國合法獲得。但顯然,鴉片并不是他們謊言故事的全部。
我盡可能從多角度去介紹渣甸和馬地臣,然而,他們的私人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與他們一起被埋葬在蘇格蘭的洛赫梅本和萊爾格。于我而言,挖掘和揭露他們更多的私人生活遠比寫一篇關于建立以東亞貿易為基礎的非正式帝國的論文面臨更多挑戰(zhàn)。渣甸和馬地臣留給了我們關于其商業(yè)往來的大量私人信件,他們的信件也間接卻明確地留給我們線索去追尋他們的內心世界。不過,我對他們事跡的調查工作也經常遇到一些令人沮喪的事情,例如路易斯從馬地臣那里繼承了在赫布里底群島的海島,但這份遺產記錄于1918年在斯托諾韋市政廳被大火燒毀。我通過現場采訪、當地歷史、當地報紙、家譜、墓地和其他途徑將他們私人生活的碎片連綴起來在此過程中,好運和壞運氣常伴。而要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才正是這個項目的艱巨性所在。
當這些線索編織在一起,它們將構成一個相當精彩的故事,激發(fā)讀者去客觀評價這兩個人物對他們所處的時代的影響,如同我一樣。他們在維多利亞時代擴張了全球市場,在改變東亞近代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無不向我們展現了他們強悍的性格。為了保證一致性,我大體上保留了渣甸和馬地臣書信中原有的拼寫方式,而不是用現代拼寫方法。例如,使用Canton而不是Guangzhou,也沒有將Peking用Beijing代替。
因為有很多人的幫助,這本書才得以問世。羅得島州的普羅維登斯學院行政部門允許我休假,讓我能夠全身心地進行調查并編寫此書。我深深感激我在普羅維登斯的同事們,他們的鼓勵和指正對手稿的改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此,還要特別感謝馬里奧·迪農齊奧、布瑞恩·巴伯、休米·萊娜和彼得·強森。此外,托尼·霍普金斯和湯姆·德文在文本方面給我提供了專業(yè)性的指導,我非常感謝他們的熱心和鼓勵。同時,我想感謝馬地臣公司允許我在劍橋大學圖書館的怡和洋行檔案館收集材料,并在此對檔案館已故的名譽保管員艾倫·里德表示敬意,感謝他在我前期調查中給予的幫助。
本人衷心感謝劍橋大學理事會允許我使用手稿室的資源。手稿室主管戈弗里·沃勒和瑪格麗特·潘普林為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研究協助,他們對于怡和洋行檔案的了解,為我的初期研究指明方向。在此,我還要向劍橋大學圣埃德蒙學院的專家學者及其團隊成員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謝他們?yōu)槲姨峁┝藘纱卧L問學者的獎學金,以及在我訪問期間的熱情接待。特別感謝理查德·勞斯爵士、保羅·路西奧、邁克爾·羅賓遜神父和方濟會布魯斯·埃爾斯莫爾的慷慨相助。
在蘇格蘭,有很多人邀請我去他們位于因弗內斯、萊爾格、斯托諾韋和洛赫梅本的家中做客,并給我提供了很多寶貴建議,因為人數眾多,在此無法一一提及。同時,我也要向斯托諾韋、鄧弗里斯、因弗內斯和愛丁堡所有圖書管理員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給予我研究上的幫助。
麥吉爾-皇后大學出版社高級編輯凱拉·麥登一直是這個項目的守護天使。我非常感謝她對手稿的興趣,感謝她在修訂的各個階段給予的鼓勵,以及她全身心的投入和法律方面的忠告,使這一項目得以完成。我還需要感謝文字編輯柯蒂斯·費伊的辛勤工作。他對于文字的表達,以及文風和引文的改進都有獨到的見解,使這本書成為一部更優(yōu)秀的作品。
應該感謝的還有我的家人,我一直感激他們在我長年調查寫作中給予我的愛與耐心,支持著我完成這本書。威廉·渣甸和詹姆斯·馬地臣早已成為我們家無形的成員,我也不得不承認,當我?guī)е野岬竭@個位于蘇格蘭的偏遠地方時,我的孩子們一定很好奇他們的爸爸到底要干什么,旣惏哺S我穿過明奇海峽,在對劉易斯的研究考察項目中擔任記錄員;本也逐漸愛上了這片祖母居住過的土地,并在近幾年回到格拉斯哥上學;伊麗莎白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歷史研究可能意味著在渣甸的童年故鄉(xiāng)給馬喂蘋果。我的妻子瑪德琳一直是個圣人。對于我的寫作,她總能夠提出很好的建議,當我潛心研究渣甸和馬地臣時,她總能夠耐心陪伴,并自始至終地鼓勵我,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沒有這一切,就沒有今天呈現給你們的這部作品。
作者簡介
理查德·J.格雷斯,普羅維登斯學院歷史學教授,研究重點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杰出人物,出版過多部歷史專著。
譯者簡介
陳姝,畢業(yè)于大連外國語大學德英復語專業(yè)。畢業(yè)后,為繼續(xù)求學前往德國深造,取得碩士學位,現定居德國。熱愛生活,熱衷旅行,愛好閱讀歷史、懸疑、人物傳記類作品。作為筆譯界的新生力量,帶著虔誠與敬畏的心對每一部作品負責,力求將作品全貌完整地呈現給讀者。
序 章 蘇格蘭:他們的出生地
章 起源
第二章 從倫敦到廣州
第三章 商業(yè)的汽笛
第四章 考克斯-比爾的繼承人
第五章 在小溪館做生意
第六章 開創(chuàng)先河
第七章 異地合伙人
第八章 在中國的后一決
第九章 渣甸的告別和馬地臣的大麻煩
第十章 渣甸和馬地臣與鴉片戰(zhàn)爭
第十一章 離開中國以后的生活
第十二章 詹姆斯·馬地臣爵士,劉易斯島的領主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