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塔位于安平橋引橋東頭,為橋頭塔,與安平橋同時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塔用磚砌筑而成,表面飾白灰漿,當地俗稱“白塔”。白塔不高,但具有典型的宋塔特征,平面呈六邊形,采用內外雙套筒空心結構,具有較強的結構穩(wěn)定性。內外筒之間是窄窄的通道,中有樓梯可登臨其上。外觀五層,逐層收分,增加結構穩(wěn)定,形成古塔質樸健碩的外觀。三層以下內筒空心,三層以上采用塔心柱,下端座于大梁上,上端直至塔剎下端,抵住塔剎寶頂。此做法隱隱保留有唐代樓閣式木塔中“塔心柱”藝術遺風,至今在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中此工藝仍可見一斑。
《福建晉江安平橋瑞光塔修繕與保護研究》從歷史研究、勘察、設計方案、結構加固,保護研究、工程特色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歸納和總結。安平橋瑞光塔搶險維修項目在堅持小干預、重點研究病害治理和風貌修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后續(xù)同類工程的借鑒資料,經過研究整理將成果結集出版。
安平橋、宋代古橋、瑞光塔
安平橋(五里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zhèn),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修筑。它橫跨晉江、南安二市交界的海灣上,蜿蜒曲折長達2500多米,又稱五里橋。安平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由于其獨特的遺產類型和突出價值,成為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存主要文物除了石橋主體外,還包括瑞光塔(白塔)、海潮庵、水心亭、澄亭院,以及分布于安平橋體兩側的五座石塔(石亭)。
瑞光塔位于安平橋引橋東頭,為橋頭塔,與安平橋同時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塔用磚砌筑而成,表面飾白灰漿,當地俗稱“白塔”。白塔不高,但具有典型的宋塔特征,平面呈六邊形,采用內外雙套筒空心結構,具有較強的結構穩(wěn)定性。內外筒之間是窄窄的通道,中有樓梯可登臨其上。外觀五層,逐層收分,增加結構穩(wěn)定,形成古塔質樸健碩的外觀。三層以下內筒空心,三層以上采用塔心柱,下端座于大梁上,上端直至塔剎下端,抵住塔剎寶頂。此做法隱隱保留有唐代樓閣式木塔中“塔心柱”藝術遺風,至今在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中此工藝仍可見一斑。
2014年,由于受臺風雨水影響,位于東側安海鎮(zhèn)的橋頭磚塔瑞光塔第三、四層塔檐出現坍塌,并砸壞第二層塔檐。塌落的磚瓦散落在塔體下方,少量堆積在第一、二層塔檐上。石塔整體向南出現傾斜,出現了嚴重的文物險情。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立項,開展瑞光塔的搶險維修工程。2015年,修繕方案通過福建省文物局批復,2016年,在晉江市博物館及安海鎮(zhèn)人民政府精心組織下,瑞光塔搶險維修工程順利完成。在最小干預的原則下,坍塌的塔檐得到修復,潛在病害得到治理,瑞光塔完整的宋代風貌再次呈現在大眾面前。
本書從歷史研究、勘察、設計方案、結構加固,保護研究、工程特色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歸納和總結。安平橋瑞光塔搶險維修項目在堅持最小干預、重點研究病害治理和風貌修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后續(xù)同類工程的借鑒資料,經過研究整理將成果結集出版。
朱宇華,北京建筑大學副教授,201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博士,國家文物局文物專家組成員。曾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CHCC)總工程師、總經理;工程分院副院長、總工程師。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伏龍觀震后搶險工程,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地區(qū)遺產保護優(yōu)秀獎。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二王廟震后搶險工程,獲國家文物局保護工程特別優(yōu)秀獎。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群文物保護總體規(guī)劃,獲北京市首規(guī)委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一等獎,住建部全國城鄉(xiāng)優(yōu)秀規(guī)劃二等獎。
研究篇第一章 綜合概況 3一、工程概況 3二、文物保護單位概況 4三、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 6四、歷史沿革 8第二章 瑞光塔形制 10一、瑞光塔基本形制 10二、建筑材料 16三、價值評估 19勘察篇第一章 現狀勘察 23一、勘察與測量方法 23二、文物本體現狀及殘損分析 29三、結構安全可靠性評估 74第二章 現狀勘測圖紙 77第三章 巖土工程勘察 92一、勘察方案 92二、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條件 97三、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概況 100四、場地地震效應評價 102五、巖土工程分析和評價 103六、監(jiān)測 106七、結論與建議 107設計篇第一章 瑞光塔修繕方案 111一、修繕設計依據與設計原則 111二、修繕工程性質和內容 113三、修繕方案 114第二章 修繕設計圖紙 121第三章 結構加固方案 148一、結構加固糾偏方案 148二、上部結構加固方案 155第五章 結構圖紙 158附錄:安平橋瑞光塔文物搶險工程工作計劃 165后記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