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美學在中國屬于正在建立的一門學科,本書作為一部探索性的學術著作,許多觀點與傳統(tǒng)美學相左。作者強調:審美的秘密存在于主體客體之間的關系之中,審美現象即主客互動關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體味的意義、意蘊、意味,它是一種特殊的價值形態(tài)。本書從歷史的和現實的大量審美現象出發(fā),結合人的本質與價值的本質,論證了審美現象屬于價值范疇的歷史根據和邏輯根據,指出以往美學的重大誤區(qū)正是在于價值范疇之外找美。作者以審美價值為核心,從多方面揭示了審美價值的特性,并對審美價值的發(fā)生學進行了考察,對審美價值的生產類型和規(guī)律、審美價值的消費、審美價值的評價以及審美接受中的共鳴與觀賞等進行了詳細論述。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重點課題,作者歷時6年,搜集研讀大量文獻資料,精心撰成此書。本書從歷史的和現實的大量審美現象出發(fā),結合人的本質與價值的本質,論證了審美現象屬于價值范疇的歷史根據和邏輯根據,指出以往美學的重大誤區(qū)正是在于價值范疇之外找美。作者以審美價值為核心,從多方面揭示了審美價值的特性,并對審美價值的發(fā)生學進行了考察,對審美價值的生產類型和規(guī)律、審美價值的消費、審美價值的評價以及審美接受中的共鳴與觀賞等進行了詳細論述。本書的出版,對于目前關于美學的學術研究可以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杜書瀛,1938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為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文學原理創(chuàng)作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初版,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再版)、《李漁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章 緒論
1 我為什么遲疑
2 從美學說到哲學:但愿我的有些話不會令你感到不快
3 有學者提請注意哲學上的新動向:價值論轉向
4 美學學科多樣化,而價值美學走紅
5 價值美學雖非顯學,然鼓吹者不乏其人
6 關于本書的一些設想
第二章 審美現象描述
7 人類智力遭遇挑戰(zhàn),審美現象很難定義
8 審美現象是自然現象,抑或文化現象?
9 審美現象是物質文化現象,抑或精神文化現象?
10 審美現象是真、是幻,是虛、是實?
11 審美現象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
12 審美現象相關于主體而非主觀的心緒、情感、感性觀念,相關于客體也非客觀的實體
13 審美的秘密可能隱藏于主體客體之間
第三章 審美現象的價值本性人·價值·美
14 人是自然,又非自然
15 價值界說
16 審美屬于價值范疇
17 以往美學誤區(qū)之一:在價值活動和價值現象之外找美
18 以往美學誤區(qū)之二:審美無利害
第四章 從價值論視角評說美學史例
19 解說當年柏拉圖所面臨的難題
20 解說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
21 解說克萊夫·貝爾有意味的形式
22 解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學論爭
23 美學史上各家各派常常不經意滑人價值美學軌道
第五章 審美價值的特性(一)愉悅性
24 需要尋找特殊性
25 愉悅性是其表層的也是基本的特點
26 審美愉悅的廣義內涵
27 愉悅性導致審美活動對象與其他價值活動對象的差異
28 審美愉悅包含感官愉快但絕非生理性的官能快感
29 感受·感動-領悟以情感為中心
30 以人自身為目的
第六章 審美價值的特性(二)關于形式
31 美學史上形式理論種種
32 審美價值載體的形式必須是感性的
33 審美價值載體的形式具有相對獨立性
34 這種相對獨立性是有限的
35有意味的形式
第七章 審美價值的特性(三)媒介的意義和作用
36 媒介的意義
37 媒介直接就是生產力
38 電子媒介的作用
39 媒介通過改變主體而影響和改變審美和藝術
40 媒介通過改變對象來改變審美和藝術
41 媒介通過改變借以把握對象的工具和形式來改變審美和藝術
42 藝術媒介與審美價值本體不能分離
43 特定的審美價值只能由特定的藝術媒介來實現
44 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可能意味著一種新的審美價值形態(tài)的誕生
第八章 審美價值的特性(四)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親身體驗性·不可轉述性·單渠道傳輸·主客專對
45 獨特性
46 創(chuàng)造性
47 親身體驗性和不可轉述性
48 審美信息單渠道傳輸
49 主客專屬專對性
第九章 審美價值的發(fā)生學考察
50 從石器上看審美的胚芽
51 玉與玉器之美:從物質向精神的升華
52 居所、衣飾、歌謠、器樂之美
53 審美發(fā)生之哲理(邏輯)根據芻議
54 關于審美價值的發(fā)生過程和現實形態(tài)的猜想
第十章 審美價值的生產
55 生產性的審美活動
56 藝術創(chuàng)作中審美價值生產的多樣性
57 崇高型審美價值的生產
58 優(yōu)美型審美價值的生產
59 悲劇型審美價值的生產
60 喜劇型審美價值的生產
第十一章 審美價值的消費
61 消費性的審美活動
62 審美價值的消費與非審美價值的消費
63 審美價值的消費即審美價值的實現
64 審美消費是審美價值發(fā)揮社會效應的基本途徑
65 藝術中的審美消費即藝術欣賞
66 共鳴與觀賞
67 審美價值的評價
參考文獻
黨圣元推薦書
高建平推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