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桓致劉毓森書札 龔易圖致劉毓森書札·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叢書
定 價:478 元
本書為《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叢書》之《書札編》之一種,國家圖書館藏《劉毓森親朋書札》,其中,有張蔭桓、龔易圖等人致劉毓森書札近百通。本書收張蔭桓札35通,主要集中在光緒三年至八年,除了一般的問候寒暄之外,涉及了張蔭桓所參與的諸多活動,以及東海關(guān)、蕪湖關(guān)、山東府署的事務(wù),是研究近代海關(guān)及政治活動的重要史料。本書收龔易圖書札共28通,以光緒二年和三年的書信較多。信內(nèi)涉及有東海關(guān)事務(wù)、人事關(guān)系及個人生活等。龔易圖與張蔭桓先后任職于東海關(guān),書札中很多內(nèi)容涉及到他們交接前后的關(guān)務(wù)糾葛,這些內(nèi)容在張蔭桓給劉毓森的書信中也占有很大比例,通過相互對照,可以對事件的原委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國圖藏張蔭桓、龔易圖手札精品,首次出版。
序
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庋藏中國古籍善本宏富著稱,其中宋元舊槧、珍稀印本,向爲學界推重,頗獲利用。相較之下,約佔館藏善本總量三分之一的寫本類文獻,利用還遠遠不夠,堪稱有待發(fā)掘的文獻寶藏。國圖藏寫本文獻以著作稿抄本爲主,兼及日記、書札、題跋、校語、文書檔案等類文字形式,因多爲傳本,故有別於刊印文獻,具有獨特的文物、藝術(shù)和文獻價值。根據(jù)館方專家調(diào)查,〔一〕館藏宋元抄本即有十五部,明抄本則多達一千二百四十六部,其中一百七十餘部爲內(nèi)府所抄。如宋仁宗親撰《洪範政鑒》,僅此一部內(nèi)府抄本秘藏宮內(nèi),從無刊刻傳抄,彌足珍貴。明嘉靖間《永樂大典》抄本,世存殘卷亦以國圖收藏夥。許多早期抄本與原本成書年代接近,而原本或有亡佚殘缺情形,抄本遂具有無可替代的?迸c輯佚價值。國圖所藏明清抄本中,著名學者、藏家抄本佔有相當比例,許多是影抄宋元舊本和珍稀本,僅毛晉汲古閣影抄本即有近八十部。在清抄本五千餘部中,還包括有盧文弨、鮑廷博、吳騫、翁方綱、陳鱣、黃丕烈、焦循、管庭芬、楊守敬、王國維等名家手稿本。著作類稿抄本之外,國家圖書館還藏有明清以至民國一百五十餘家日記稿抄本,三四百種書札文獻,數(shù)千款金石題跋,以及數(shù)量不菲的圖卷題詠、批校文字、文書檔案等類寫本文獻。上述寫本文獻,除部分著作抄本之外,大多未經(jīng)刊行,均可歸爲未刊稿之列。
寫本文獻存量稀罕,往往具有孤本性質(zhì),加之多數(shù)未經(jīng)整理,字跡辨識不易,閲覽亦不方便,這都成爲限制其發(fā)掘利用的重要原因。有鑒於此,我們組織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與北京大學中文系合作的學術(shù)團隊,在對館藏寫本文獻全面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首先選擇具有重要學術(shù)價值、讀者利用不便的未刊文獻,予以整理刊布。並在國家社科基金申請設(shè)立『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整理研究』重大課題,以保證整理研究工作的實施。經(jīng)過課題組同人的共同努力,陸續(xù)完成部分階段性成果,今擬分作日記、書札、金石題跋、手卷題贊、中法漢學研究所、著作諸編,依次予以刊布。
張蔭桓(1837~1900),字樵野,廣東廣州府南?h人。年輕時就很有才干,富有冒險精神。21歲時捐錢為知縣,入山東巡撫幕府掌管文秘,以識力過人、才大心細、究心世務(wù)、治事精密晉升為道員,升任安徽按察使。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曾與邵友濂為全權(quán)大臣赴日談判。1898年3月,協(xié)助李鴻章與俄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
張蔭桓是戊戌變法幕后重要的推手,他是康有為的舉薦人,同時也是為變法犧牲的七君子之一。龔易圖(1835~1894),清官員、藏書家。字藹仁,號含晶,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人。咸豐九年(1859)進士由庶吉士改任。與張蔭桓先后任職東海關(guān)。
目録
張蔭桓致劉毓森書札〇〇一整理題記一六九張蔭桓致劉毓森書札(釋文)一七一
龔易圖致劉毓森書札一九七整理題記二九五龔易圖致劉毓森書札(釋文)二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