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問題還是我們今天的問題嗎?黑格爾是專制主義的辯護士嗎?海德格爾和納粹究竟是什么關系?阿倫特為何難以被理解?海德格爾和阿倫特的愛情意味著什么?哈貝馬斯對霸權主義到底持什么態(tài)度?要回答這些問題,需深入哲學家的歷史世界和生命經(jīng)歷,從他們與時代和世界的互動關系中來觀察他們的思想。
張汝倫教授這部經(jīng)典文集,標識出萊茵河畔的哲學之旅。通過打破德國哲學艱深晦澀、玄妙高深的刻板印象,還原了哲學家的初關懷,從人和歷史的視角打開哲學之門,以豐滿的、極有人格魅力的德國哲學家形象,串起一部知人論世的德國哲學史。
德國哲學豐碑林立,即便是哲學專業(yè)的博士生,也難以在幾年的時間里讀遍德國哲學原著,掌握其哲學要義。深耕德國哲學數(shù)十年的著名學者張汝倫教授,以一種通而不俗的散文筆法,為所有對德國哲學感興趣的學生和普通讀者提供了極易親近的指南和導讀。
另一方面,德國哲學向來給人的印象是枯燥晦澀的行文、艱深龐大的體系,德國哲學家則一直是謹小慎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形象,現(xiàn)代學術工業(yè)的學術文章更是加深了這種印象。張汝倫教授認為,真正的哲學,一定是實踐哲學,因此他注重從哲學家的一生行誼出發(fā)來考察和理解哲學家,挖掘出理性和邏輯背后的人間冷暖、世事滄桑。他筆下的德國哲學家,始終以自己的思想與歷史和時代互動。
萊茵河流淌至今,德國思想家們也活在歷史和時代中!度R茵哲影》以萊茵河為喻,以哲學家的生命關懷為線索,串聯(lián)起德國哲學的歷史源流。
金句選摘
我們究竟是已經(jīng)超越了康德當年的問題,還是深深陷入了此問題?(《康德二百年祭》)
只要是哲學,就繞不過黑格爾。(《不廢江河萬古流》)
問題是,哲學家如何在哲學與政治的張力中保持其實踐理性?(《哲學與實踐》)
阿倫特之難以被理解,首先是因為人們無法將她歸類。(《永遠的阿倫特》)
海德格爾和阿倫特的愛情,不僅構成他們各自人生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他們思想的原動力。(《哲人之愛》)
這個天真的老人去了,留下了一個簡單而困難的問題:我們該怎樣對待世界?怎樣對待哲學?(《伽達默爾和哲學》)
音樂和母愛在阿多諾生命一開始就產(chǎn)生了一個美好世界的烏托邦。(《在哲學和藝術之間希望和絕望》)
張汝倫,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上?萍即髮W人文科學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哲學、中西思想史、比較哲學、政治哲學。著有《現(xiàn)代西方哲學十五講》《現(xiàn)代中國思想研究》《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明?》《政治世界的思想者》《含章集》《<存在與時間>釋義》等。
自序
何謂學者
德國哲學家與中國哲學
康德二百年祭
不廢江河萬古流
黑格爾和現(xiàn)代國家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黑格爾在中國一個批判性的檢討
回到事物本身
海德格爾:德國和歐洲及其超越
海德格爾公案
哲學與實踐
哲人與愛
永遠的阿倫特
正義是否可能
伽達默爾和哲學
在哲學和藝術之間希望和絕望紀念阿多諾誕生100周年
為了生命的現(xiàn)在與未來漢斯·約納斯誕生101周年
哈貝馬斯和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