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的興衰: 從米諾斯的迷宮到亞歷山大大帝的世界
定 價:228 元
從米諾斯和邁錫尼的起源到終末被羅馬征服,全書對古希臘的歷史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古希臘的歷史是一個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文化故事,古希臘人的成功與失敗,理想與現實構建的文化遺產,組成了我們現代生活的核心。
書中不僅穿插了大量的地圖和時間線支持清晰的敘述順序,而且在每章的結尾提供了版塊聚焦,對古希臘文化中的具體概念、地點和制度進行視覺評論,如德爾菲的神諭和亞歷山大大帝的形象等。
撰寫本書時,我希望能達到以下幾個目的。首先,希望現代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古希臘人的生活方式,同時彰顯這一古代文明在現代的重要作用。古希臘文化是諸多非凡成就之一,其中又包含了很多現代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不平等、社會公平、復雜的性別概念、仇外與民族主義等。本書章引言:為什么要研究希臘人?將會詳細講述古希臘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古希臘文化對現代文化的作用。
我一直希望能夠寫出一本文本內容與考古證據并重的書,其中涵蓋的考古發(fā)現。實際上,學者們一直致力于古希臘的考察。近十年,我們在皮洛斯發(fā)現了格里芬戰(zhàn)士之墓(第三章),在拉科尼亞的愛奧奧斯瓦斯里奧斯發(fā)現了新邁錫尼宮(第三章),在法勒隆發(fā)現了6世紀的大規(guī)模墓葬(第六章),以及用德爾維尼莎草紙寫成的書(內容是對俄耳甫斯文本的諷喻性評論,第十章)。我在撰寫本書時盡可能囊括大量考古證據,希望告訴讀者我們對于古希臘的理解在逐漸深入,這一學科也前途光明。寫到波斯戰(zhàn)爭,這一希臘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時,我先介紹波斯文化,以此在描述二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沖突之前,首先比較他們文化的異同。
老師們會認為這本書基本符合希臘歷史研究入門的順序。寫這本書時,我也融入了自己在賓夕法尼亞大學25年的授課經驗。然而,我還是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出自己對希臘歷史的獨特看法,以此吸引學生與讀者。當然我不是說這本書的觀點,而是我認為人類社會方面的課本需要有獨特的視角。對我來說,與其為了不得罪任何人而寫出一本平淡無奇的書,不如在書中融入作為歷史學家的熱情與興趣,就像他們?yōu)橹冻鰰r間、精力與熱愛一樣。
老師們也許會發(fā)現,由于觀點不同,他們在授課時會對這本書提出個人看法,但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妥。學生應該明白沒有什么書是的,對于書中某些內容進行積極而合理的懷疑也是歷史學家素養(yǎng)之一。有些教授強調個性的重要性,有些更關注軍事,還有一些喜歡用經濟因素解釋歷史變遷,學生們或許會因此感到困惑。然而,與理科中非黑即白的定式相比,歷史需要綜合史料與解讀,每個歷史學家都能從不同方面解釋現有的史料,并逐漸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
杰里米·麥金納尼(Jeremy McInerney)是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古典學研究學院教授,也是古代史研究生小組的主席。他還任職于雅典美國古典研究學院(American School of Classical Studies at Athens)的管理委員會,在那里他于2013年至2014年擔任Whitehead教授。
8 前言
11 希臘歷史的大事記
章
15 引言:為什么要研究希臘人?
15 對話中的文化
15 真與美
19 民主、古代與現代
22 希臘建筑與哲學
24 東西對抗?
28 教化
29 焦點:怪獸的來世
第二章
33 早期希臘人與米諾斯人:迷宮與彌諾陶洛斯
33 新石器時代的希臘:復雜社會雛形
35 公元前第三個千紀:青銅時代
38 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人
46 宮殿之外
49 錫拉:米諾斯人定居地
53 米諾斯文明的沒落
54 解讀過去
58 焦點:錫拉壁畫:米諾斯人定居地的藝術與生活
第三章
63 邁錫尼:盛產黃金的地方
63 施里曼與創(chuàng)造青銅時代
67 豎井墳墓民族的起源
70 邁錫尼世界
79 克諾索斯的邁錫尼人
84 特洛伊與荷馬
88 邁錫尼文明的沒落
93 焦點:邁錫尼皮洛斯的新發(fā)現
第四章
97 鐵器時代
97 鐵器時代早期的中心及周邊
104 公元前8世紀的城邦和民族
107 希臘大流散
113 東方化與東方影響
116 奧林匹克運動會
121 焦點:敘事詩、瓶畫與飲酒會
第五章
125 古風時期:斯巴達
125 古風時期危機:財富、沖突、僭主統(tǒng)治
129 早期斯巴達
134 斯巴達例外主義
137 斯巴達文化
142 斯巴達與伯羅奔尼撒
145 焦點:維克斯雙耳噴口杯
第六章
149 古風時期:雅典
149 古風世界的競爭
153 法治
157 梭倫之后的動蕩與僭主統(tǒng)治
164 克里斯提尼與民主基礎
168 焦點:克里斯提尼政治改革
第七章
171 波斯
171 波斯戰(zhàn)爭前夜的希臘
172 波斯人是誰
181 馬拉松戰(zhàn)役
183 薛西斯與入侵希臘
190 波斯戰(zhàn)爭余波
192 焦點:大衛(wèi)作品《列奧尼達在溫泉關》
第八章
195 民主與帝國
196 引言:從毀滅到恢復
198 民主機構
201 理論與實踐中的民主
206 帝國民主
209 《卡里阿斯和約》?
210 殖民地與屬地
212 強制
214 焦點:石與雅典帝國恢復
第九章
219 包容與排外:伯里克利時期的雅典生活
219 戲劇
226 衛(wèi)城
234 權力與排外
240 奴隸
242 外邦人
243 焦點:公民義務與飲酒會
第十章
247 宗教與哲學:古典時期的信仰與知識
247 城邦宗教
249 凈化與供奉
251 宗教與商業(yè)
252 傳統(tǒng)信仰
258 共同的信仰與詩篇
260 阿斯克勒庇俄斯與希波克拉底:信仰分裂
261 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挑戰(zhàn)
263 普羅塔哥拉與智者學派
265 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
268 焦點:德爾斐神諭
第十一章
273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
273 戰(zhàn)爭與希臘
278 戰(zhàn)爭起源
280 阿希達穆斯戰(zhàn)爭
283 克里昂與斯法克特里亞之戰(zhàn)
286 西西里遠征
290 德克里亞戰(zhàn)爭
293 焦點:古希臘重裝步兵與槳手
第十二章
297 泛希臘主義與腓力的崛起
297 失敗的雅典
299 蘇格拉底
303 斯巴達霸權主義
306 地方主義與泛希臘主義
309 馬其頓的腓力
316 通往喀羅尼亞之路
318 焦點:維爾吉納:有關腓力之墓的爭論
第十三章
323 亞歷山大大帝與希臘化的世界
323 亞歷山大的崛起
324 亞洲的戰(zhàn)爭
328 波斯及以外地區(qū)
334 亞歷山大大帝之死與繼承危機
336 托勒密王朝
340 塞琉古王朝
341 帕加馬
343 羅馬人的到來
349 焦點:亞歷山大的形象
353 術語表
357 相關資料來源說明
360 深入閱讀
362 插圖來源說明
363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