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地介紹各類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技術特點、系統(tǒng)架構和系統(tǒng)應用。本書按主要的通信系統(tǒng)分類,并力求將關鍵的通信技術融入其中。全書共7章,包括通信概述、交換技術和網絡、計算機網絡、光纖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微波通信與衛(wèi)星通信、物聯(lián)網通信技術。書末的附錄介紹通信相關的主要技術詞語的中英文對照和縮寫。 本書可作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通信工程、網絡工程、電子信息等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的入門學習資料。
中興通訊旗下的中興教育策劃并組織的通信技術系列教材,體系完整,涵蓋了高校相關專業(yè)方向的主要課程
產教融合,企業(yè)真實案例,實踐性強
課件、習題答案、教學大綱等配套資源豐富
陳彥彬:2002年-2007年就業(yè)于華為;2007年創(chuàng)建山東中興教育公司; 科研和獲獎情況:核桃APP應用軟件、中興教育網絡課堂、高考志愿信息分析系統(tǒng)、ZT-E302實驗箱、LTE4G無線通信實驗系統(tǒng)、ZT-E106x窄帶物聯(lián)網實訓臺、中興教育遠程實驗室、中興教育實訓模擬平臺、物聯(lián)網智能家居綜合實訓系統(tǒng)、物聯(lián)網電梯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綜合實訓系統(tǒng)、合智電梯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平臺軟件。 2019年榮獲山東省經濟學會、貢獻山東財經領袖峰會頒發(fā)貢獻山東 杰出企業(yè)家稱號。 出版教材:《數(shù)據(jù)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接入網技術》 《IPRAN PTN技術與應用》
第 1章 通信概述1
1.1通信的起源和發(fā)展 1
1.2通信的基本概念 3
1.2.1 通信的定義 3
1.2.2 通信中的基本概念 4
1.3 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10
1.3.1 按通信業(yè)務分類 10
1.3.2 按信號特征分類 10
1.3.3 按傳輸媒介分類 11
1.3.4 按工作頻段分類 11
1.4 通信標準化組織介紹 13
1.4.1 國際電信聯(lián)盟 13
1.4.2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組織(3GPP) 14
1.4.3電氣和電子工程協(xié)會(IEEE) 15
1.4.4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 15
習題 16
第 2章 交換技術和網絡 17
2.1交換技術概述 17
2.2電話交換網絡 18
2.2.1電話交換技術的發(fā)展 19
2.2.2程控電話交換機 21
2.2.3程控電話交換網絡 26
2.2.4移動電話交換網絡 28
2.3軟交換技術 31
2.3.1 軟交換的概念和原理 31
2.3.2 軟交換網絡結構 32
2.3.3 軟交換網絡的特點 34
2.4 IMS網絡技術 35
2.4.1 IMS 簡介 35
2.4.2 IMS網絡結構 37
2.4.3 IMS網絡的功能實體 38
2.4.4 IMS和軟交換的區(qū)別 39
2.5 信令網絡 40
2.5.1 信令和信令網 40
2.5.2 1號信令 41
2.5.3 7號信令 41
2.5.4 移動軟交換信令協(xié)議BICC 45
2.5.5 SIP信令 47
2.5.6 Diameter信令 49
習題 49
第3章 計算機通信網絡 50
3.1計算機網絡概述 50
3.1.1數(shù)據(jù)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50
3.1.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50
3.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52
3.2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59
3.2.1 OSI和TCP IP參考模型 59
3.2.2 物理層 61
3.2.3 數(shù)據(jù)鏈路層 61
3.2.4 網絡層 62
3.2.5 傳輸層 65
3.2.6 應用層 66
3.3 局域網技術 68
3.3.1 局域網簡介 68
3.3.2 以太網設備 71
3.3.3 VLAN 73
3.4 無線局域網 74
3.4.1 WLAN系統(tǒng)組成 75
3.4.2 WLAN組網 75
3.4.3 WLAN與Wi-Fi 77
習題 77
第4章 光纖通信技術 78
4.1 光纖通信概述 78
4.2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80
4.3光纖通信傳輸介質 81
4.3.1光纖的結構 81
4.3.2光纖的種類 82
4.3.3光纖傳輸特性 83
4.4光纖傳輸網 85
4.4.1傳輸網概念和發(fā)展 85
4.4.2 SDH 86
4.4.3 MSTP 88
4.4.4 PTN 89
4.4.5 WDM OTN 91
4.5光纖接入網 95
4.5.1光纖接入網概念和組成 95
4.5.2無源光網絡 96
4.5.3無源光網絡的應用 97
習題 99
第5章 移動通信技術 100
5.1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 100
5.1.1 第 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 100
5.1.2 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 101
5.1.3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 104
5.1.4 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 105
5.1.5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 107
5.2無線傳播基礎知識 107
5.2.1波導效應 108
5.2.2多徑效應 108
5.2.3陰影效應 109
5.2.4多普勒效應 109
5.3移動通信基本技術 110
5.3.1 多址技術 110
5.3.2 雙工技術 113
5.3.3 數(shù)字調制技術 114
5.3.4 MIMO技術 118
5.3.5 編碼技術 119
5.3.6 功率控制 120
5.4移動通信常用概念 121
5.4.1 空中接口 121
5.4.2 小區(qū) 121
5.4.3 附著和去附著 122
5.4.4 位置區(qū)和位置更新 123
5.4.5 尋呼 124
5.4.6 切換 125
5.6 4G網絡的結構與組成 126
5.6.1 EPS網絡 127
5.6.2 EPS網元功能 128
5.6.3 EPS網絡接口協(xié)議 130
5.7 5G 132
5.7.1 5G的三種應用場景 133
5.7.2 5G的關鍵能力需求 134
5.7.3 5G網絡架構 136
習題 139
第6章 微波與衛(wèi)星通信 140
6.1微波通信 140
6.1.1微波通信概述 140
6.1.2微波通信的特點 141
6.1.3微波通信發(fā)展史 141
6.2微波通信設備 143
6.2.1概述 143
6.2.2數(shù)字微波設備 144
6.2.3中繼站的轉接方式 145
6.2.4數(shù)字微波收發(fā)信設備 147
6.3衛(wèi)星通信 149
6.3.1 衛(wèi)星通信概述 149
6.3.2 通信衛(wèi)星分類 152
6.3.3 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組成 153
6.4 幾種典型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157
6.4.1銥星系統(tǒng) 157
6.4.2全球星系統(tǒng) 158
6.4.3海事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158
習題 160
第7章 物聯(lián)網通信技術 161
7.1 物聯(lián)網概念 161
7.2 物聯(lián)網體系架構 161
7.3 短距離物聯(lián)網通信技術 163
7.3.1 RFID技術 164
7.3.2藍牙 166
7.3.3 ZigBee 169
7.4 低功率廣域物聯(lián)網通信技術 171
7.4.1 Lora 172
7.4.2 NB-IoT 173
7.4.3 eMTC 175
7.4.4 NB-IoT、eMTC以及5G mMTC 176
習題 178
附錄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