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簡單的生活智慧為老師賦能,征服教育難題
教育學即關系學作為一條定律已被教師廣為接受,師生關系也因此成為教師教學的前提、方式和目的。本書展示了一個鮮明的立場: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學生,而是和學生一起打敗問題。
編輯推薦篇章:
P004-007 無條件接納學生
P068-070 贊賞學生時的注意事項
P100-103 關愛學生不等于犧牲自我
P123-125 陪伴只要十分鐘
推薦序
讀書亦讀人
崔佳老師是一名教學設計師,但她寫師生關系的書,我覺得很自然。我們交流教學設計的時候,她經(jīng)常先說關系設計,強調(diào)教育學就是關系學,處理好師生關系,才能做好教育教學,不過,好關系未必真好,不指向?qū)W生成長的師生關系,就不是真的好。這樣的觀點,我覺得體現(xiàn)了高明的智慧,師生關系有分寸,溝通有術,教育有度。
這本書,凝聚了她關于溝通的智慧。
作為師資培訓師,崔老師經(jīng)常做分享交流,我發(fā)現(xiàn)她后都會留下聯(lián)系方式,回應老師們提出的平日遇到的問題。我有次問她:那么多老師問問題,你覺得麻煩嗎?她真誠地說:老師所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是寶貴的資源,我感激還來不及呢!解決不了,她會追問其他老師、查閱相關書籍、征求學生意見,直到弄明白為止。
成長就是解決問題。讓自己成長快的方式就是,解決別人所遇到的難題,這是成長的一個契機。崔老師明白這個深刻的道理,這種擁抱問題、樂于回應的精神,彰顯著她對師生關系本質(zhì)的認識經(jīng)由師生關系,師生共同成長。
關于此,這本書里有深刻的描述。
崔佳老師能把日常生活的智慧遷移到師生關系中,這是精彩的遷移。比如,初中時她謊報成績,得到媽媽表揚,過年也穿上了新衣服,但心理上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她渴望無論考試成績高低,媽媽都能始終如一地愛她,這在她心中種下了無條件接納的種子。雖然多年后她在時間的長河里得到治愈,但她說會有很多孩子背負不被接納的陰影。
很多老師都知道要接納所有學生、接納學生所有,但在行動中卻難以做到。比如,有老師說,我對學生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了,我從早到晚心都撲在他們身上,自己的孩子都沒時間管,你看我年紀輕輕白頭發(fā)都出來了。崔佳老師認為這種傳統(tǒng)意義上講奉獻、關愛學生的好老師,體現(xiàn)更多的不是對學生的關愛,反而像抱怨和索求我犧牲了那么多,你們必須讓我省心,不能犯錯誤。過度的關愛學生而疏于照顧自己和家庭,容易造成老師自身的情緒枯竭,陷入對學生的控制中。雖然很多老師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忍不住以關愛之名,行監(jiān)管之事。怎么辦?這本書里有很多好方法。
比如,有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不會系鞋帶。孩子的背后是溺愛孩子的媽媽。崔佳老師認為這是以負責的態(tài)度帶來了不負責的結果。不是要事事為孩子負責,而是讓孩子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這是家庭教育的責任,也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很多老師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推一步走一步,始終不能自己承擔責任。怎么辦?這本書里有很多好方法。
崔老師愛讀書、勤思考,輸出很多。她的公眾號每日更新,每文常常超過千字,很了不起。讀她的書,是在讀這個人。她分享如何溝通、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她也在分享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相信這本書,會帶著她的熱情、智慧和能量,讓你愛不釋手。
張學新
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對分課堂創(chuàng)始人
2022年1月26日
序 言
教育首先是關系學
讀高中的時候,談及未來理想,我口出狂言除了當老師,做什么都行。無奈高考分數(shù)不佳,被調(diào)劑到教育學院,卻也從那時開始,開啟了我除了當老師,什么都不做的教育之路。
我喜歡當老師,喜歡到超出自己的想象。
我喜歡當老師,但不等于我會當老師。我踩過很多坑,在課堂上跟學生發(fā)過火、跟學生吵過架、無視過學生的努力、只跟學生談學習……坑踩多了,也就有了一些心得,我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成為了這本書的來路。
自己一路摸爬滾打下來,邊教學生邊學習如何教學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常常太注重于教,而忽略了教的基礎關系。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學生的成長是從師生關系中生成的。師生關系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接納學生?如何欣賞學生?如何關愛學生?如何與學生相處?只有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才能培養(yǎng)出自我負責的學生,才能保證教育的效果。
老師當然要主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然而師生關系質(zhì)量的判斷者并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很多老師常對師生關系有誤解,認為對學生的愛可以征服一切。只是老師愛學生與學生感受到被老師愛之間常存在著鴻溝。很多老師總是意識不到這條鴻溝,也有些老師明明意識到這條鴻溝卻不愿意正視,他們安慰自己說放眼十年后來看教育,意思是說,現(xiàn)在學生感受不到愛沒關系,或許十年后他們就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了,如果十年不行,那就二十年,不急在當下。可是,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如果學生當下不理解、信任你,怎么可能接受你所提供的教育?
而這也成了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我曾經(jīng)為師生關系所困,我看到無數(shù)老師仍然在不斷經(jīng)歷著師生關系之痛,所以,我把我的感悟和認識分享出來,希望能對老師們有所啟發(fā)。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而你有可能是一名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職校教師,也有可能是一名家庭教師,又或者是一名家長。你可能會心里嘀咕,這本書適合你讀嗎?請你安心,關系是相通的,書中的每個故事、每個方法,都能讓你遷移到自己的關系中。
從內(nèi)容上來說,這本書沒有設置教條,而是為你賦能。這本書不是幫助你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師生關系問題,而是讓你在碰到所有問題時都有所啟發(fā);這本書沒有什么新鮮的理論,都是來自你耳熟能詳?shù)纳詈徒逃龑嵺`;這本書也沒有什么陌生的專有名詞,都是你掛在嘴邊的常識,但我會詳細梳理、解釋,以期用簡單的日常生活智慧作為征服教育難題的法寶。
章,我會介紹如何接納學生。良好師生關系的突破點就在于是否彼此接納,而接納學生是被學生接納的前提。第二章,我會介紹如何贊賞學生。書里的幾個贊賞公式供你參考,還會提醒你有關贊賞時機的信息。第三章,我會介紹如何關愛學生。我們會回到師生關系的核心問題:如何關愛才能讓學生感知到被關愛。第四章,我會介紹如何陪伴學生。陪伴不難,難在何時陪伴、陪伴多久、如何陪伴,這些在書中都有答案。第五章,我會介紹負責與自我負責。良好師生關系的本質(zhì)不是取悅學生,而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擁有自我負責的能力。第六章,我會介紹幾個常見案例的處理策略。我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僅僅是參考答案,你來看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至于怎么使用這本書,我建議:
(1)請你把這本書當作一張地圖。本書涉及的非暴力溝通、教練技術、正面管教等理念和方法是地圖上的一個個位置點,希望你按圖索驥,繼而做一些主題閱讀、主題探索、主題實踐,終搭建你自己的個性化知識系統(tǒng)和實踐結構。
(2)請你把這本書當作一份啟發(fā)。師生關系的內(nèi)容、規(guī)則和禁忌都呈現(xiàn)在這本書中。雖然本書不會向你提供解決學生問題的公式,但是,一旦你遇到難以解決的學生難題,你可以翻開這本書尋找靈感。
(3)請你把這本書當作一本手冊。不管你是新入職,還是當老師多年,這本書都為你提供了系統(tǒng)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新入職老師可以少走彎路,快速掌握技巧;入職多年的老師可以參照本書進行自我審視,優(yōu)化教育能力。
讀這本書,還需要你保持以下三種心態(tài):
(1)半杯心態(tài)?毡膽B(tài)會讓你盲目迷信本書觀點,失去辯證性思維,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理論的跑馬場。滿杯心態(tài)會讓你驕傲自滿,失去成長機會。半杯心態(tài)協(xié)助你把本書中所探討的內(nèi)容與你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聯(lián)結,或同化、或順應,審辯性建構。
(2)行動心態(tài)。行動是檢驗知識的標準,行動更是整合自身知識體系的途徑。本書中的內(nèi)容寫得再落地,也永遠都是原則性的和指導性的,要付諸應用,離不開你的適應性改造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持續(xù)行動、持續(xù)復盤、持續(xù)改造、持續(xù)積累是你必須要做的事。
(3)預設心態(tài)。本書提供了溫和而堅定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方法,可能你乍一應用起來,非但無效,反而可能會更糟。因為習慣簡單粗暴方式的老師突然采用一種溫和的教育方式后,學生很可能會用更為夸張或糟糕的方式去試探,看是否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請你預設這個糟糕的結果,然后不要猶豫,只要你堅持不懈地使用書中的方法,學生不良行為的強度將會逐漸減弱,再次出現(xiàn)不良行為之前的平緩期也將越來越長。
后,我想說謝謝。
謝謝我不離不棄的家人,我有很多不足,他們卻把我視為珍寶,是他們讓我體驗到關系對成長的滋養(yǎng)。
謝謝我溫暖謙和的導師,我多次地躊躇,他卻有理有據(jù)地鼓勵,是他讓我體驗到關系對成長的價值。
謝謝我睿智有加的學生,我雖不完美,他們卻樂于反饋我的優(yōu)與差,是他們讓我體驗到關系對成長的呼應。
謝謝我遠而不疏的朋友,我常疏于聯(lián)系,卻感受到遠的未必遠的真諦,是他們讓我體驗到關系對成長的扶持。
謝謝我款語溫言的編輯,這是我的本書,所有環(huán)節(jié),我茫然無知,她貼心引領支持,是她讓我體驗到關系對成長的關照。
并且,也謝謝你打開這本書。
001 推薦序 讀書亦讀人
003 序 言 教育首先是關系學
章 接納學生
被接納是每個人的底層心理需求。接納學生自然也是師生構建良好關系的基礎。
002 01 你接納你的學生嗎?
004 02 無條件接納學生
008 03 哪些學生需要被無條件接納?
012 04 哪些情況需要被無條件接納?
019 05 無條件接納學生首先要學會失望
022 06 無條件接納需秉持目的論思維
025 07 無條件接納要區(qū)分學生與學生的行為
028 08 無條件接納要區(qū)分評價與回應感受
033 09 無條件接納的工具是傾聽
040 10 小結
第二章 贊賞學生
學生有被欣賞、被認可的需要,老師有觀察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達的責任。
042 01 你會贊賞學生嗎?
044 02 贊賞學生的外表
048 03 贊賞金字塔模型
051 04 贊賞學生的行為
054 05 贊賞學生的能力
059 06 贊賞學生的價值觀
064 07 贊賞學生的身份
068 08 贊賞學生時的注意事項
075 09 小結
第三章 關愛學生
被關愛是人一生的需要。沒有愛,學生在學校里的生命就處于枯竭狀態(tài)。
078 01 你關愛學生了嗎?
079 02 關注即關愛
083 03 了解即關愛
089 04 服務即關愛
093 05 尊重即關愛
096 06 套路即關愛
100 07 關愛學生不等于犧牲自我
104 08 關愛學生不是溺愛學生
108 09 關愛學生不等于偏愛學生
111 10 關愛學生以師師關愛為基礎
114 11 小結
第四章 陪伴學生
真正的陪伴是與學生眼神交流,傾聽他的心聲,看見他的需求,陪伴他做他想做的事,與他高質(zhì)量地對話。
116 01 你陪伴學生了嗎?
118 02 陪伴要注意力集中
123 03 陪伴只要十分鐘
126 04 陪伴需要耐心等待
131 05 陪伴要日常用心
134 06 陪伴要有活動載體
142 07 陪伴要好好說話
147 08 陪伴要以鼓勵為準則
151 09 小結
第五章 對學生負責
真正負責的老師把培養(yǎng)自我負責式的學生作為自己的教育信條,聚焦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154 01 你對學生負責了嗎?
156 02 負責要示范表率
160 03 負責要正確理解錯誤
165 04 負責要看見真實的學生
168 05 對尋求過度關注的學生負責
171 06 對挑戰(zhàn)老師的學生負責
174 07 對報復老師的學生負責
177 08 對自暴自棄的學生負責
180 09 自我負責需分清責任主體
186 10 自我負責式溝通
190 11 小結
第六章 回到現(xiàn)實中小試牛刀
老師向內(nèi)覺察的過程,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
192 01 學生打架事件
200 02 宿舍搬遷風波
205 03 學生同伴關系困擾
209 后 記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