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大量寶貴的解剖標本實操圖片、解剖入路操作示意圖。不僅可作為培訓教材使用,也對顯微顱底技術有所需求的高年資醫(yī)師有一定的指導價值;本書內容亦得到了中國醫(yī)師協會畢業(yè)后醫(yī)學教育神經外科專業(yè)委員會(CBNS)審定,可以作為全國神經外科專科醫(yī)師培訓的補充教材。內容主要包括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入路、內鏡神經外科解剖入路、血管吻合訓練(神經吻合訓練)、動力系統(tǒng)操作培訓、解剖培訓實驗室建設規(guī)范等相關內容。
1.顯微解剖入路 包括翼點入路、眶顴入路、乙狀竇后入路、遠外側入路等20余種手術入路。
2.內鏡解剖入路 包括蝶鞍入路、翼突入路等9種內鏡入路。
3.血管吻合訓練
4.實驗室建設規(guī)范 指導神經外科實驗室建設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
1.精美彩繪圖片,配合解剖圖片講解入路手法
2.全面涵蓋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入路、內鏡神經外科解剖入路
首先需要感謝為醫(yī)學事業(yè)無私奉獻的大體老師們!
本書的編寫主要是在蘇國輝院士、徐安定院長支持下,在凌鋒教授、肖新如教授傾情指導下,并得到了佟小光教授、王碩教授的肯定,在全體編者的努力下完成的。在神經外科相關技術的探索、實踐以及傳播上,我國各地的神經外科中心和學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突出表現在近十來年各種顱腦顯微及內鏡解剖培訓班廣泛舉行,為我國神經外科中青年醫(yī)生成長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成為神經外科醫(yī)生進修學習、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支撐平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腦科醫(yī)院神經外科有幸加入到我國神經外科醫(yī)生住培、專培、進修培訓的推進之中。經過艱辛探索,順利舉辦了8屆短期(1~2周)培訓班,以及2屆為期3個月涉及神經外科經典顱底、鎖孔、內鏡、血管吻合、功能等技術的系統(tǒng)培訓班,得到了同行的廣泛認可。此項工作是我們學科繼續(xù)奮斗和發(fā)展的核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和國外同行在神經外科醫(yī)師培訓方面的交流,在學習和傳承其他中心同類培訓班的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們的總結之后,特此編寫了本教程。在編寫中,我們制定并堅持了下列四項指導原則,并在此原則下進行系統(tǒng)的內容安排。
第一,培訓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神經外科初中級醫(yī)師。利用解剖實驗室的資源和條件,對國內外神經外科技術進行總結、研究、探索和訓練,使受訓醫(yī)師能相對全方位掌握臨床手術中的各項技能,避免從患者身上直接進行摸索,提高醫(yī)療質量。
第二,解剖與技術培訓并重。盡管本教程專注于手術解剖培訓,但始終堅持將神經外科手術技術也作為培訓的重點和核心之一,而不是簡單地將重點放在解剖結構的教學上。神經組織及其周圍的解剖結構紛繁復雜,難以理解,特別是在臨床工作中使用頻率不高的知識點,很容易被遺忘。手術解剖培訓與手術技術培訓并重的編寫特點,既強調了掌握與手術密切相關的解剖結構學知識,又在技術培訓上重點突出了入路顯露和安全規(guī)避的技巧,這些是對前輩手術經驗的總結。這樣的能力體系一旦掌握,將難以遺忘,且能靈活應用。
第三,全面和包容的培訓模式。在神經外科發(fā)展的一百多年歷史中,出現了不同的手術風格。我們將目前神經外科領域中那些主流的、被廣泛認可的風格進行整理,作為訓練內容,也不排斥、不拒絕某種特定風格。而且對經典顱底、鎖孔、內鏡、血管吻合、功能解剖等神經外科技術進行全面教學。學員只有在全面理解不同風格手術之后,才能掌握各種風格之間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臨床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
第四,知行合一的內容編排。設定此目標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知難行易和知易行難兩種培訓極端。避免在培訓過程中過度強調文獻閱讀、理論學習,而導致學員實踐訓練不夠;也避免在培訓過程中過度強調技巧練習,而忽視了理論積累的重要性。將理論培訓與實際解剖訓練并重,避免太多空洞的理論以及毫無根據的操作,同時也鼓勵學員在臨床工作和學習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本書雖然對神經外科領域主要的手術培訓內容進行了總結、整理和編撰,但是有許多特定領域無法在解剖培訓中得到講解,也可能有些領域內的內容被遺漏。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導和建議,我們也將不斷探索和前進。
最后希望各位同道和朋友能蒞臨我們臨床神經解剖實驗室,進行教學交流、提供建議。
王向宇 劉 潔
2022 年5 月
教授、主任醫(yī)師。正高3級。醫(y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日本香川醫(yī)科大學留學。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yī)院管理文憑班畢業(yè)。
第一篇
顯微解剖部分
第一篇顯微解剖部分/1
第一章 翼點入路 / 2
第二章 眶顴入路 / 30
第三章 硬膜外解剖海綿竇 / 50
第四章 磨除前床突 / 63
第五章 擴大中顱窩入路 / 89
第六章 幕上 - 下聯合乙狀竇前入路 / 111
第七章 遠外側入路 / 123
第八章 顱頸交界區(qū)極外側入路 / 139
第九章 乙狀竇后入路 / 155
第十章 枕下后正中入路 / 177
第十一章 枕下幕上入路 / 187
第十二章 顳極入路 / 195
第十三章 顳下入路 / 201
第十四章 眉弓鎖孔入路 / 212
第十五章 顳下鎖孔入路 / 218
第十六章 前縱裂入路 / 223
第十七章 雙額冠狀入路 / 229
第十八章 改良前縱裂入路 / 232
第十九章 前縱裂經脈絡膜裂入路 / 234
第二十章 穹窿間入路 / 240
第二十一章 經頂間溝入路 / 243
第二十二章 后縱裂經大腦鐮經楔前葉入路 / 246
第二十三章 經側裂經島下溝入路 / 250
第二十四章 顳中回經脈絡膜裂入路 / 256
第二十五章 后縱裂經胼胝體入路 / 260
第二十六章 頸前入路 / 265
第二篇內鏡解剖部分/269
第二十七章 鼻腔解剖及蝶竇開口 / 270
第二十八章 制作備用黏膜瓣 / 273
第二十九章 經蝶鞍入路 / 275
第三十章 經蝶骨平臺 - 鞍結節(jié)入路 / 279
第三十一章 經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術 / 283
第三十二章 經翼突入路 / 287
第三十三章 海綿竇間隙 / 296
第三十四章 經鼻內鏡經巖骨尖內側入路 / 302
第三十五章 經鼻內鏡經巖骨尖下方入路 / 308
第三篇血管吻合部分/313
第三十六章 雞中翅模型制作與端 - 端吻合練習 / 314
第三十七章 小鼠頸動脈解剖 / 320
第三十八章 端 - 端吻合訓練 / 325
第三十九章 端 - 側吻合訓練 / 329
第四十章 側 - 側吻合訓練 / 335
附錄/341
附錄1 磨鉆使用技術 / 342
附錄2 顯微鏡的使用 / 349
附錄3 神經臨床解剖實驗室的建設 /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