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論》在編寫的過程中,按照以史為綱,兼顧重點作品鑒賞的思路,有意識地弱化文學史的概述,強化對重點作品的賞析和解讀。所選的作品都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性的經典文本。在解讀作品時,也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衡量尺度,對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文學現象、文學流派等進行評價。同時,也注意吸收學術領域新的研究成果,對文本進行多元化闡釋,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提高其評論作品的能力。
無論是文學史的概述還是文學作品的賞析解讀,《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論》一以貫之地突出課程思政以德育人的功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編寫《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論》是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完成陜西省高職院校雙高建設項目時規(guī)劃的子項任務之一,該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文科類專業(yè)學生學習。
目前理論界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主要是兩分法,即以1949年7月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簡稱文代會)為界,將20世紀的中國文學劃分為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兩個部分,依據是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相關論述。近百年的文學發(fā)展雖然在前后時段和不同層面上確實存在矛盾與反差,但它們都是追求現代性理想的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具有深層次延續(xù)性的整體。
現代文學以1917年《新青年》發(fā)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為開端,至1949年7月次文代會在北京的召開。它直接承接了清朝末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所發(fā)起的文學改良運動,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文學形式、內容、情感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文學,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學,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學。其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創(chuàng)造是文學現代化的重要特點,與20世紀中國發(fā)生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相適應,文學的現代化受到了西歐、北歐地區(qū)和蘇聯、日本等國家文學的深刻啟示與影響。同時,現代文學并沒有完全割裂與中國傳統文學的聯系,在對中國傳統文學的變革與改造中,探索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學之路。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文學是在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矛盾張力中發(fā)展的,F代作家為此展開了持續(xù)的論爭,做了大量的藝術探索與實踐,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教訓。
當代文學是現代文學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是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發(fā)展到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以后所產生的文學現象和文學過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的社會性質已轉變?yōu)樯鐣髁x,文學也從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學轉變?yōu)榫哂兄袊厣纳鐣髁x文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現當代文學具有與社會生活實踐保持同步探索的性質!吨袊F當代文學概論》所選的文學現象、文學作品截至2001年第七次全國文代會召開前夕。
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語言運用方面,確立了現代漢語的美學規(guī)范。開設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目的是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漢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們必須教學生們研讀、賞析現代語言藝術大師們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的方法。中國現當代文學還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知識分子的夢想史、奮斗史和血淚史。知識分子自覺地以中華民族精神啟蒙與國民性格重塑為重要使命,以文學的方式參與對這個時代的重鑄和改造工作。通過閱讀他們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探索中國人從屈辱麻木到追求自信再到回歸自信的曲折歷程,找回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價值,在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中找回民族之根,不斷促進社會主義文藝走向繁榮之路。
《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論》在編寫的過程中,按照以史為綱,兼顧重點作品鑒賞的思路,有意識地弱化文學史的概述,強化對重點作品的賞析和解讀。所選的作品都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經典文本。在解讀作品時,也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衡量尺度,對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文學現象、文學流派等進行評價。同時,也注意吸收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文本進行多元化闡釋,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提高其評論作品的能力。無論是文學史的概述還是文學作品的賞析解讀,該教材一以貫之地突出課程思政以德育人的功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編 現代文學的發(fā)生期(1917-1927)
章 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發(fā)生
節(jié) 20世紀20年代文學思潮
第二節(jié) 新文化運動
第三節(jié) 五四文學革命
第四節(jié) 新文學社團的涌現
第五節(jié) 與封建舊文學的激戰(zhàn)
第六節(jié) 文學革命的實績
第二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
節(jié) 魯迅思想發(fā)展與創(chuàng)作情況
第二節(jié) 《吶喊》和《彷徨》
第三節(jié)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節(jié) 感應時代的雜文
第三章 中國現代詩歌的奠基人:郭沫若
節(jié) 開一代詩風的《女神》
第二節(jié) 現代自由體詩歌典范《鳳凰涅槃》
第三節(jié) 早期歷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
第四章 為人生派的文學
節(jié) 冰心的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葉圣陶的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鄉(xiāng)土小說的興起
第四節(jié) 朱自清的散文
第五章 主觀抒情派的文學
節(jié) 自敘小說和寄托小說
第二節(jié) 郁達夫的散文
第三節(jié) 廬隱及其小說《海濱故人》
第六章 現代詩歌的嘗試與探索
節(jié) 現代自由體詩歌的嘗試
第二節(jié) 新月詩派及其新格律詩
第三節(jié) 李金發(fā)與象征詩派
第四節(jié) 蔣光慈與普羅詩派
第七章 現代戲劇的倡導與誕生
節(jié) 現代戲劇的興起
第二節(jié) 田漢的獨幕悲劇《獲虎之夜》
第三節(jié) 丁西林的獨幕戲劇《壓迫》
第四節(jié) 洪深的社會問題劇《趙閻王》
第二編 現代文學的繁榮期(1927-1937)
第八章 20世紀30年代文學思潮與運動
節(jié)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與論爭
第二節(jié) 左聯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
第三節(jié) 文藝思想的論爭
第九章 現代小說的繁榮
節(jié) 左翼新秀的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茅盾的社會剖析小說
第三節(jié) 巴金的家族系列小說
第四節(jié) 老舍的市民小說
第五節(jié) 京派與海派
第十章 現代詩歌的多樣化走向
節(jié) 政治抒情詩歌
第二節(jié) 現實主義詩歌
第三節(jié) 現代派詩歌
第十一章 現代散文的興盛
節(jié) 魯迅的30年代雜文
第二節(jié) 瞿秋白的雜文
第三節(jié) 何其芳的散文
第四節(jié) 林語堂的散文
第五節(jié) 夏衍、宋之的的報告文學
第十二章 現代戲劇的成熟
節(jié) 左翼戲劇運動
第二節(jié) 曹禺和他的生命三部曲
第三節(jié) 洪深的《農村三部曲》
第四節(jié)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
第三編 現代文學的發(fā)展期(1937-1949)
第四編 十七年時期文學(1949-1966)
第五編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學(1966-1976)
第六編 新時期文學(197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