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才有用:成功教學的21種策略》是一本分析教育方法實踐效果的書,是一本中小學教師、領導者必備的指南。
如何做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一簡短的問題僅是冰山的一角,背后正是教育者們探求的永恒的主題。什么是最佳的學習方法?我們總是希望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實踐中相同的方法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其實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如何實施的。這正是《這樣教才有用:成功教學的21種策略》的作者的初心。
本書重新整合了基于大量元分析數(shù)據(jù)所得出的結論,對小學和中學課堂中有效與無效內容的研究及確鑿證據(jù)進行了總結,并為提升造詣和轉變學生的進步提供了實用策略,提煉出了作者認為中小學教學最為有效的21條策略,具體包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反饋、教學助理、一對一輔導、自我管理和元認知、說與聽的技巧、同伴輔導、數(shù)字化教學、學習準備、小組合作教學、藝術學習和體育學習等方面,他們詳細介紹了每種策略背后的研究成果與證據(jù),為課堂中的最佳實踐提供了實用步驟,旨在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和人生成果。探討的方式簡練、易懂,研究成果和證據(jù)經過提煉,成為清晰、精確的指導,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是教師提升自我,提高教學質量的理想選擇。
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課堂教學策略,關注實踐效果的科學指南
怎么教才有用?什么方法有用?本書是循證教學的基本指南,也是每位希望增加課堂影響力的教師的重要指導書。本書全面總結了在中小學課堂上有效和無效的教學方法的相關研究及確鑿證據(jù),并提供了改變學生進步的實用策略。
李·埃利奧特·梅杰和史蒂夫·希金斯探索了21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從評分和反饋到同伴輔導,再到元認知、家庭作業(yè)和掌握學習等。他們介紹了每種方法背后的研究和證據(jù),并將其提煉成明確的指導,以幫助教師和學校領導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質量。
我們往往喜歡急于求成,因而會忽略細節(jié)、條件和原則。梅杰和希金斯向我們介紹了關于什么在學校最有效的精彩故事。他們以令人信服、可讀和容易理解的方式處理了來自數(shù)千項研究的假設、行動和相關結果。
約翰·哈蒂(John Hattie),墨爾本教育研究生院榮譽教授
這本書讓教師有機會沉浸在確鑿的實證研究之中,并借助這些知識支持他們的教學,從而為所有學生提供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艾莉森·皮科克(Alison Peacock)教授,英國特許教學學院教育首席執(zhí)行官
譯者序
新時代的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發(fā)展始終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有成長、有進步、有出彩的機會,我們的教育才是充滿希望的。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雙減政策的實施重點強調了釋放學生的主體活力。
半個多世紀以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Carl R. Rogers)首次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引發(fā)的是一場對于教育觀念的深刻思考和革新。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就迷失了最根本的方向。比如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所發(fā)生的,更多的是為考試而教的淺層學習,缺失了對于學生作為學習主角的關注和思考。
但是,如何做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一簡短的問題僅是冰山的一角,背后正是教育者們探求的永恒的主題。什么是最佳的學習方法?我們總是希望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實踐中相同的方法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其實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如何實施的。這正是《這樣教才有用:成功教學的21種策略》的作者的初心。以往我們總是關注什么樣的方法最有效,事實上,如何實施方法或許才是真正決定最終結果的影響要素。
《這樣教才有用:成功教學的21種策略》是一本分析教育方法實踐效果的書。其實在書名的翻譯問題上,我糾結了很久,F(xiàn)在的書名是在編輯的建議下修改的,我更喜歡原書的What Works?這個問題,即什么是有用的?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寫的,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卻非常重要。僅僅知道過去對于一些學生和教師來說有用的方法,無法保證我們能夠預測未來其對于其他教師和學生來說教育效果如何。這一問題也是貫穿本書始終的問題,是作者希望所有閱讀本書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持續(xù)思考的問題。
本書基于作者在英國進行的調研和實驗。英國教育的經驗值得借鑒,同時又與我國教育存在著差異。改善課堂教學協(xié)作學習自我調節(jié)與元認知表達與傾聽的技巧等策略受教育文化差異的影響較小,可以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嘗試和運用;而助教自然拼讀法等策略則受教育文化差異的影響較大,可能需要結合我們的實際加以調整。然而,具體的策略并不是作者想要強調的重點,他們最看重的是引發(fā)教師對于如何使用教學方法的深入思考與不斷反思。教學策略的運用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進步,如何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策略的效用,這些都是更值得教師關注的問題教師不應該只關注選擇什么方法或策略。
作者突破性地引入了進步月數(shù)作為量化指標,對教學策略相關研究結果進行了可比較化的處理,幫助我們對于常見的21種教學策略形成相對清晰的認識。比如小班化教學策略,一直以來小班化教學受到廣泛的贊同和推崇,然而作者們的研究卻發(fā)現(xiàn)縮小班級規(guī)模給學生所帶來的進步月數(shù)其實是有限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作者希望促進教師著眼于全方面了解自己想要采取的策略,并在明確認識策略之后,圍繞到底該如何成功實施策略付出努力。這樣的量化指標所體現(xiàn)的是證據(jù)的重要性,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證據(jù)放在更顯眼的位置。
翻譯工作本身是細碎而又枯燥的。所幸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除了與作者在精神層面的同頻共振所帶來的力量,還有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感謝姜鋒、馬曉婭、張忠晴、楊淑娟等在閱讀本書翻譯初稿后提出的寶貴建議,也感謝本書編輯一直鼓勵和督促我。在翻譯過程中,雖一心力求盡善盡美,但限于自身水平,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教。
姜新杰
2022年7月
李·埃利奧特·梅杰,?巳卮髮W社會學教授,薩頓信托的前首席執(zhí)行官,教育捐贈基金會(EEF)的創(chuàng)始受托人,同時擔任評估咨詢委員會主席。李還曾是一名教育記者,為《衛(wèi)報》和《泰晤士報》撰稿。
史蒂夫·希金斯,杜倫大學教育學教授,也是許多教育書籍、章節(jié)和研究文章的作者,曾是英格蘭東北部的一名小學教師。
姜新杰,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曾任教育記者、編輯,深入一線采訪中小學教師、校長,見刊字數(shù)近百萬。
序:香蕉女郎樂隊與最佳學習方法 1
如何使用本書? 19
怎么教才有用?什么方法有用?關于本書所用技術的說明 22
第1章 改善課堂教學 1
第2章 有效的學習反饋 17
第3章 助教 32
第4章 一對一輔導 38
第5章 自我反思:自我調節(jié)與元認知 45
第6章 表達與傾聽的技巧 51
第7章 同伴輔導 56
第8章 掌握學習 64
第9章 自然拼讀法 72
第10章 理解語境: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 78
第11章 家庭作業(yè) 83
第12章 學習風格 91
第13章 學業(yè)環(huán)境:教育的零和博弈 96
第14章 數(shù)字技術:不止調動學習積極性 103
第15章 小班化教學 108
第16章 夏季出生的劣勢 112
第17章 學習準備 119
第18章 個性化教學 125
第19章 協(xié)作學習:有效合作 131
第20章 為健康和更多益處而運動 137
第21章 為藝術而藝術 142
后記:一條終極原則 148
參考文獻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