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經濟學被人們認為是社會科學的皇后,一直吸引著無數才子去探索、去研究。千百年來,人類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經濟學知識。然而,直到1776年,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發(fā)表了他偉大的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經濟學才作為一個體系完整的學科為人們所認知、傳頌。以亞當·斯密(Adam Smith)、大衛(wèi)·李嘉圖(David Ricardo)和讓·沙爾列奧納爾·西蒙德·德·西斯蒙第(Sismondi)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以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Malthus)、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和讓·巴蒂斯特·薩伊(J. B. Say)為代表的“邊際革命”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以及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 M. Keynes)和新古典綜合派的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P. A. Samuelson)等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他們以人類的福祉為己任,通過研究人類的經濟行為,改進人類有限資源的配置,進而更好地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梢哉f,幾百年經濟學的研究與發(fā)展,大師云集,星光璀璨,各類經濟理論、經濟思想、流派紛紛涌現。本書選取了為經濟科學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研究成果代表了那個時代甚至是當今經濟發(fā)展方向的影響世界的25位經濟大師,論述經濟學家的成長歷程,闡釋經濟學家的經典著作,點評經濟學家的精彩觀點,展示經濟學家的經典的影響廣泛的經濟理論、經濟觀點和經濟方法的精華,為我們掌握紛繁龐雜的經濟理論提供一條捷徑。
★ 一份理解紛繁復雜經濟學理論的人物導圖
★ 25位經濟學巨匠,照亮人類經濟思想史的璀璨星空
★ 一本書讀懂他們的成長歷程與經濟理論
經濟學被人們認為是社會科學的皇后,一直吸引著無數學者去探索、去研究。千百年來,人類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經濟學知識。然而,直到1776年,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發(fā)表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經濟學才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為人們所認知、傳頌。以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和西斯蒙第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以托馬斯·馬爾薩斯、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和讓-巴蒂斯特·薩伊為代表的“邊際革命”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以及以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新古典綜合派的保羅·薩繆爾森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以人類的福祉為己任,研究人類的經濟行為,推動社會改進有限資源的配置,以更好地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世紀主流經濟學的三次革命,為現代經濟學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張伯倫革命”正式宣告了“斯密傳統(tǒng)”的徹底結束,擯棄了長期以來新古典經濟學把“完全競爭”作為普遍情況、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情況的傳統(tǒng)假定,提出了一套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說明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的市場模式;并在其成因比較、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方面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觀經濟學的革命!皠P恩斯革命”認力政府不加干預就等于聽任有效需求不足繼續(xù)存在,一國政府應當以充分就業(yè)、價格穩(wěn)定、長期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均等化和資源最優(yōu)配置作為經濟目標。“預期革命”中羅伯特·盧卡斯的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其他經濟變量具有重要影響,貨幣供給的沖擊導致貨幣存量隨機變動,由此引起經濟變動。理性預期假定市場是連續(xù)出清的,即由于工資和價格不斷調整,供給總是等于需求,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理性預期作為一種宏觀分析工具在經濟學中被廣泛采用,在股票、債券、外匯市場的運行中發(fā)揮了作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對理性預期提出批判,對政府干預的思想重新做出了表述,將諸如信念問題、激勵問題、道德問題、逆向選擇思維等許多不在新古典經濟學范圍內的新成果納入其研究領域,使之更加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以詹姆斯·布坎南為首的公共選擇學派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政府失靈”論,向凱恩斯主義提出了挑戰(zhàn)?梢赃@樣說,20世紀經濟學大師云集,星光璀璨,各類經濟理論、思想、流派紛紛涌現。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一是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馬克·布勞格在其《經濟學方法論》中將經濟學方法的演變歷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發(fā)生于19世紀的證偽主義與實證主義的較量,同樣貫穿20世紀經濟學發(fā)展的始終。二是假定條件的多樣化!敖洕恕钡募俣ㄊ切鹿诺湮⒂^經濟學的核心,也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之一!敖洕恕钡募俣l件被不斷修改、拓展,甚至被批評和攻擊。赫伯特·西蒙認為經濟人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理性”,行為者無法在多種可能的選擇中做出最優(yōu)選擇。威廉·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加里·貝克爾拓展了“經濟人”的假定,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哈維·萊本斯坦一反“利潤最大化、效用極大化、成本極小化”的經濟人傳統(tǒng)假定,認為上述假定在完全競爭下是適用的,而在壟斷型企業(yè)里利益最大化原則是個“例外”。三是分析工具的數理化趨勢。首先,計量經濟學崛起,勞倫斯·克萊因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最早提出的宏觀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學開辟了新視野。其次,統(tǒng)計學在經濟學中獲得大規(guī)模運用,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美國貨幣史(1867-1960)》就是一部成功運用統(tǒng)計分析的經典性著作;西蒙·庫茲涅茨對季節(jié)性波動、國民收入的長期變化和經濟增長的經典性研究,既建立在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又為統(tǒng)計分析建立了一個牢固的陣地。再次,引進博弈論,借助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代理”“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四是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家庭作為“生產”的基本單位被納入微觀經濟學分析之中。西奧多·舒爾茨認為,家庭就像一個企業(yè),既生產用于增加未來收益的“產品”——繁衍后代、教育子女等,也生產“消費”——衣食住行、休閑保健等。國家和政府被視為一種“政治市場”納入經濟分析之中,研究官僚主義經濟理論(獎懲制度和個人主義行為),深入探究代議制政治制度的運行邏輯,對國家與市場的本質、國家與市場的關系進行重新定義。經濟制度被納入微觀經濟分析之中,可以說科斯提出的交易費用是新制度學派的源泉。五是學科交叉的趨勢。經濟學越來越全面發(fā)展,并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新學科,如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它們百家爭鳴,相得益彰,成為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一大景觀。
《影響世界的25位經濟學家》選取了為經濟科學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研究成果代表那個時代甚至影響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方向的25位經濟學大師,論述25位經濟學家的成長歷程,闡釋經濟學家的經典著作,述評經濟學家的精彩觀點,展示經濟學家的思想精華,為我們掌握紛繁龐雜的經濟理論提供了一條捷徑。研究和學習《影響世界的25位經濟學家》中經典且影響廣泛的經濟理論、觀點和方法,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現代化產業(yè)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yōu)化升級,發(fā)展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yè)基礎高級化、產業(yè)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惠寧,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西北大學產業(yè)經濟與現代企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周宇,經濟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西安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國城市研究中心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從事財稅理論與產業(yè)經濟的教學與研究。
第一章 亞當·斯密:“經濟學之父”
一 斯密的生平
二 從《道德情操論》到《國富論》
三 古典經濟學的第一次革命
四 斯密經濟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二章 大衛(wèi)·李嘉圖:古典經濟學的高峰
一 成功的投資者和難懂的經濟學家
二 從反對《谷物法》到“李嘉圖革命”
三 李嘉圖的價值、貨幣、分配、賦稅理論
四 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貢獻與矛盾
第三章 西蒙德·德·西斯蒙第: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
一 西斯蒙第對亞當·斯密的追隨與背離
二 生產過剩理論的雛形
三 西斯蒙第的經濟浪漫主義
四 人本主義經濟學的先驅
第四章 讓-巴蒂斯特·薩伊:“政治經濟學王子”
一 忤逆拿破侖、婉拒杰斐遜的大學者
二 薩伊的經濟思想
三 薩伊的經濟思想是解決法國當時問題的良方
第五章 托馬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
一 馬爾薩斯的生平
二 馬爾薩斯的著作
三 “宴席上的后來者不受歡迎”
四 人口理論的先聲
第六章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集大成者
一 經濟學家與社會改革家
二 “19世紀下半葉無可爭議的經濟學圣經”
三 穆勒的主要貢獻
四 謹慎的折中主義者
第七章 卡爾·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 馬克思的生平
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脈絡
三 馬克思的主要貢獻
四 馬克思的經濟思想評論
第八章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新古典學派的集大成者
一 馬歇爾的生平
二 “不僅屬于特定時代的洞見”
三 局部均衡分析與微觀經濟學
四 靜態(tài)微觀問題與實際問題之間的差距
第九章 約瑟夫·熊彼特:創(chuàng)新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
一 熊彼特的生平
二 熊彼特的著作
三 圍繞創(chuàng)新的制度理論
四 熊彼特的經濟思想評論
第十章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開創(chuàng)者
一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的經濟“設計師”
二 凱恩斯的著作
三 凱恩斯的學術貢獻
四 凱恩斯主義的缺陷與新凱恩斯主義的改造
第十一章保羅·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一 薩繆爾森的生平
二 經濟學著作
三 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奠基人
四 在凱恩斯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第十二章弗里德里!ゑT·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
一 “終身的高瞻遠矚”
二 自由主義思想家的五十年探索
三 以商業(yè)周期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四 影響遠超經濟學領域的思想家
第十三章西蒙·庫茲涅茨:“經驗統(tǒng)計學之父”
一 “用過去一代人的經驗來豐富當今一代人的知識經驗”
二 庫茲涅茨的著作
三 經濟增長沒有一般模式但有普遍特征
四 對統(tǒng)計資料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
第十四章西奧多·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之父”
一 經濟學家和教育家
二 舒爾茨的著作
三 西奧多·舒爾茨的主要貢獻
四 尋找現代化的動力
第十五章 米爾頓·弗里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
一 “主業(yè)是經濟學家,副業(yè)是公共政策(研究)”
二 弗里德曼的著作
三 從實證經濟學方法論到貨幣供給模型
四 為現代貨幣政策提供指南
第十六章 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之父”
一 布坎南的生平
二 自由、市場與國家
三 公共選擇理論與憲政經濟學
四 公共選擇學說與福利經濟學派的論戰(zhàn)
第十七章 羅納德·科斯:產權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
一 芝加哥的法律經濟學家
二 產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法律經濟學
三 企業(yè)的邊界
四 經濟學的制度主義
第十八章 道格拉斯·諾思: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一 “為改善社會而工作”
二 新經濟史的開拓性貢獻
三 用制度解釋歷史
四 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第十九章 羅伯特·索洛:“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之父”
一 三任美國總統(tǒng)的經濟智囊
二 圍繞增長與就業(yè)的研究
三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突破性貢獻
四 增長經濟學的先驅
第二十章 詹姆斯·莫里斯:激勵理論的奠基者
一 莫里斯的生平
二 不斷探索激勵經濟理論的深度和廣度
三 為市場設計奠定理論基礎
四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二十一章 邁倫·斯科爾斯:“現代期權理論之父”
一 四處碰壁的論文最終改變金融世界
二 期權定價與稅收籌劃
三 每天被執(zhí)行無數次的方程
四 引發(fā)金融實務和學術的大變革
第二十二章 阿馬蒂亞·森:窮人的經濟學家
一 以印度的眼光審視經濟學
二 福利經濟學與經濟倫理學
三 為有道德的經濟“立法”
四 讓經濟學擺脫貧困化和狹隘化
第二十三章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經濟學集大成者
一 斯蒂格利茨:偉大的經濟學家
二 以精密的理論詮釋現實
三 奠定了信息經濟學與服務公共政策的研究基礎
四 第三條道路:強大政府加成熟市場
第二十四章 弗農·史密斯:“實驗經濟學之父”
一 做實驗的經濟學家
二 在實驗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之間
三 為經濟學理論建立“風洞”
四 史密斯的方法論惠及各學科
第二十五章 楊小凱: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
一 楊小凱的生平
二 建立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框架
三 讓亞當·斯密和科斯的理論渾然一體
四 比新古典經濟學思想更古老、身軀更年輕
《影響世界的25位經濟學家》:
(三)斯密與中國
斯密既是經濟學領域的一位巨匠,也是一個思想深刻而細致的倫理學家。倫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在斯密一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其有生之年,即使在出版了《國富論》這一巨著后,他依然繼續(xù)進行倫理學的研究,對《道德情操論》的六個版次的修訂增補也表明了倫理思想研究在斯密心目中的重要性。況且,斯密的經濟思想與倫理思想的關系、《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之間的關系是經濟學說史上爭論不斷的問題。經濟學家的經濟倫理思想不僅構成了經濟思想發(fā)展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對他們所處時代的經濟決策和經濟生活產生著程度不同的影響。研究經濟學家的經濟倫理思想,已逐步成為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只有深入、細致、完整地把握了斯密的倫理思想,特別是其經濟倫理思想,才能更深刻完整地理解斯密經濟理論的精髓。這對研究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立足于利他主義,從倫理道德的角度,闡明了具有利己本性的個人怎樣自覺控制自私的感情或行為,以及如何自發(fā)建立有高尚行為的道德社會。他指出:“富人盡管他們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貪婪的,但是他們還是同窮人一起分享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見的手’不知不覺地增進了社會利益!瘪R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離不開社會,道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而斯密在分析人的道德感形成的過程中,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社會風氣在道德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其觀點與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契合的,斯密從“公民的幸福生活”入手,而馬克思主義著眼于無產階級以及全人類的解放。從根本上說,社會道德要適應其所在社會時代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這對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中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斯密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道德的創(chuàng)建時期,斯密在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進行理論辯護的過程中,不僅在經濟理論上,而且在倫理思想上均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觀點。把握和區(qū)分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所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及其倫理道德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對于我們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倫理文明建設,尤其是經濟倫理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斯密的經濟倫理思想為新時代的經濟倫理研究提供了初始的理論資源。《國富論》雖然源自英國,卻多次提到中國。斯密對中國的判斷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根據馬可·波羅的游記,古代的中國、埃及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主要優(yōu)勢為農業(yè)和制造業(yè),他稱中國是土地最肥沃、耕種技術最好、人口最多、人民最勤勞的充分富裕的國家之一。
第二,中國當時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斯密認為,與西歐國家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相比,當時的中國已然陷入了停滯狀態(tài)。他指出,在國家變得富裕時,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應是舒適幸福的;當國家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生活資料貧乏,人民生活也較為艱難。而在當時的中國“耕作者終日勞作所得報酬若夠購買少量稻米,也就覺得滿足。技工的狀況就更惡劣。歐洲技工總是漫無所事地在自己工場內等候顧客,中國技工卻是隨身攜帶器具,為搜尋或者說為乞求工作而不斷地在街市東奔西走。中國下層人民的貧困程度遠遠超過歐洲最貧乏國民的貧困程度”。這就是說,低廉的勞動價格決定了當時中國人民生活資料的貧乏,這是國家停滯的自然征兆。
第三,中國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在斯密的認知中,中國停滯不前的根源是重視農業(yè)而忽視對外貿易。重視發(fā)展農業(yè),是因為君主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地租或地稅,而農業(yè)的興衰將直接影響他們收入的增減。輕視外貿,表現為“在很長時期忽視或者鄙視國外貿易,只允許外國船舶駛入到中國的一兩個港口進行極為有限的貿易”,這使得中國經濟近似于一潭死水,不僅“大大限制了中國通過國外市場的銷售來大大提高本國制造品的產量,也失去了學習和模仿他人先進技術的機會”。
《國富論》一書中總結的經濟原理和經濟思想對于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發(fā)展市場經濟,要充分發(fā)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還要合理界定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關系,正確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