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日本已故著名漢學(xué)家增田清秀教授的代表性著作, 分研究和資料兩編。作者運用歷史學(xué)和文獻(xiàn)學(xué)的方法, 探討了中國的樂府從漢代的產(chǎn)生到唐宋的沿革歷史的方方面面, 其中很多細(xì)節(jié)的考證, 體現(xiàn)了日本學(xué)者認(rèn)真、綿密的研究功夫, 就是在今天看來, 仍不失為一部水平很高的樂府學(xué)研究著作。已故著名漢學(xué)家、九州大學(xué)岡村繁教授評價此書說: “十分遺憾的是, 我國 (日本) 這方面 (樂府) 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是從來沒有的。
		
	
	增田清秀(1915—1990),1915年生于日本奈良,1944年畢業(yè)于廣島文理科大學(xué)文學(xué)科漢文專業(yè)。1951年為大阪學(xué)藝大學(xué)講師, 1967年為改名后的大阪教育大學(xué)副教授,1968年獲廣島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1971年升為教授。博士學(xué)位論文為《樂府的歷史性研究》,1975年由創(chuàng)文社作為“東洋學(xué)叢書”之一種出版。
	譯者簡介:樊昕,1980年生于江蘇南京,文學(xué)博士,現(xiàn)為鳳凰出版社編審。從事古典文獻(xiàn)的整理與研究,整理出版有《唐藝研究》(鳳凰出版社,2010年)、《趙烈文日記》(中華書局,2020年)、《譚正璧友朋書札》(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在《文獻(xiàn)》《詞學(xué)》《國際漢學(xué)研究通訊》《杜甫研究學(xué)刊》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翻譯二十余篇。
 
	目 次
	自序 /1
	論文篇
	第一章 樂府的定義 /3
	第二章 上林樂府的所在地與功能 /12
	一、上林苑與上林樂府在地理上的關(guān)系 /13
	二、上林樂府及平樂觀的功能 /17
	三、功能停止后的樂章、歌辭 /21
	第三章 漢代的鄒子樂與五帝歌 /24
	一、鄒子樂及其名稱的由來 /24
	二、鄒子樂與東漢五帝歌的關(guān)聯(lián) /29
	三、南北朝五帝歌的形制 /32
	第四章 漢魏及晉初鼓吹曲的演奏 /36
	一、鼓吹的語義和樂器 /36
	二、漢武帝采用鼓吹的意圖 /38
	三、新聲二十八解與橫吹曲 /40
	四、大駕鼓吹的列隊情況 /43
	五、東漢宮廷的黃門鼓吹 /47
	六、短簫鐃歌及其遺聲的演奏 /50
	七、漢魏之際賞賜鼓吹的功臣與私有者 /54
	八、晉初鼓吹曲的特殊性 /56
	第五章 魏晉宮廷演奏的歌曲 /59
	一、相和歌的涵義 /60
	二、屬于相和歌的歌曲 /63
	三、晉大曲 /68
	1.作為棹歌的《王者布大化》和《白頭吟》之曲 /69
	2.復(fù)疊唱法和《西門》《東門》之曲 /70
	3.艷、趨相伴的歌曲 /71
	四、清、平、瑟三調(diào)的演奏順序 /74
	五、三調(diào)在音律上的差別 /77
	六、三調(diào)在歌詠上的差別 /80
	七、關(guān)于清商署 /85
	第六章 清商曲的源流與南朝的吳歌西曲 /87
	一、清商曲的源流 /88
	二、吳歌西曲的歌唱 /95
	三、與吳歌有關(guān)的傳說 /99
	1.基于傳說產(chǎn)生的歌辭 /100
	2.有名人物的女性關(guān)系 /101
	3.判臣的行為 /103
	4.王室的傳聞 /105
	5.民間的情死事件 /107
	四、西曲與宋、齊的宮廷人 /108
	1.舞曲化的時代 /109
	2.使用樂器的新奇性 /110
	3.宮廷人歌唱的商人主題的歌辭 /110
	4.《壽陽樂》和宮廷詩人 /112
	5.齊王室的權(quán)威和舞曲 /113
	6.勞動主題歌曲的采擇 /114
	五、吳歌西曲與《古今樂錄》 /115
	第七章 漢魏南北朝游俠主題的歌曲 /118
	一、漢魏及晉游俠主題的歌曲 /120
	二、北朝的《東平劉生歌》和南朝的《劉生》之曲 /126
	第八章 批判前秦苻堅施政的歌謠 /131
	并記 正史所見批判施政的歌謠 /140
	第九章 北朝樂府的實態(tài)與歌曲 /144
	一、五胡樂府的實態(tài)與歌曲 /145
	二、北魏樂府的實態(tài)與歌曲 /148
	三、北齊樂府的實態(tài)與歌曲 /156
	四、北周樂府的實態(tài)與歌曲 /159
	第十章 南朝人所作的橫吹曲辭 /163
	一、總論 /163
	1.曲辭的制作年代 /165
	2.曲辭的歌曲性格 /167
	3.曲辭作家的橫吹觀 /168
	二、分論 /171
	1.隴頭水 /171
	2.關(guān)山月 /176
	3.折楊柳 /180
	4.梅花落 /185
	5. 長安道、洛陽道 /189
	6.紫騮馬、驄馬 /202
	7.雨雪 /208
	第十一章 南北朝賞賜鼓吹的實態(tài) /212
	一、南朝人的鼓吹觀 /212
	二、宋齊兩朝鼓吹上的特殊事件 /216
	三、前部鼓吹和后部鼓吹的比重 /222
	四、北朝賞賜鼓吹的實態(tài) /224
	第十二章 南北朝及隋的鼓吹曲 /228
	一、謝朓的鼓吹曲和沈約的鼓吹曲 /228
	二、北朝漢鼓吹鐃歌的遺聲 /234
	三、隋煬帝時代的鼓吹曲 /236
	第十三章 宋梁及唐的大堤與《大堤曲》 /241
	附錄 大堤主題歌詩集(南北朝、唐) 二十五首 /250
	第十四章 隋唐的古曲演奏 /255
	一、隋代的古曲演奏 /255
	二、唐代的古曲演奏 /263
	第十五章 唐人的樂府觀與中唐詩人的樂府 /269
	一、唐人的樂府觀 /269
	二、中唐的樂府作家 /272
	三、李賀與李益 /273
	四、白居易與元稹 /278
	五、柳宗元與韓愈 /282
	六、張籍與王建 /287
	第十六章 唐代皮日休的“正樂府”與時事批判 /291
	一、“正樂府”制作的時代背景 /291
	二、關(guān)于皮日休的操行 /294
	三、正樂府與時事批判 /297
	資料篇
	第一章 郭茂倩《樂府詩集》的編纂 /311
	第二章 《樂府詩集》未收錄樂府(漢魏晉南北朝) /323
	《樂府詩集》增補(bǔ) /324
	附錄 樂府作品編輯上存在的問題 /359
	第三章 吳兢的《樂府古題要解》(原文與考證) /362
	并記 唐人的古樂府解題之書 /374
	第四章 《文選》李善注的古樂府與《樂府詩集》 /381
	一、《步出夏門行》與《隴西行》 /383
	二、《長安城西行》 /386
	三、《上留田行》 /387
	四、《悲歌行》與《塘上行》 /388
	五、《飲馬長城窟行》 /390
	六、《歌錄》 /391
	第五章 劉次莊《樂府集》《樂府集序解》批判 /394
	一、劉次莊的傳記 /394
	二、《樂府集》與《樂府集序解》 /398
	附錄 劉次莊《樂府集》《樂府集序解》輯佚 /404
	附記 《樂府詩集》與《全唐詩》收錄的樂府 /412
	再版致謝 /417
	附錄一 索引 /419
	附錄二 增田清秀年譜簡編 /467
	附錄三 增田清秀學(xué)會活動 /469
	附錄四 增田清秀著作目錄 /471
	譯后記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