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shù)思想史的重構(gòu)(上下冊) 讀者對象:該領(lǐng)域研究人員
《詩論》《五行》等中國早期典籍重見天日,意味著中國古典學之本體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它們以大量漢初以來人所未知的事實,修正了一系列關(guān)于中國古典學的歷史敘述;中國古典學不得不重新開始和建構(gòu)。毫無疑問,并非所有簡帛古書都有如此巨大的學術(shù)思想史意義。本書立足于深度挖掘新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文獻的關(guān)聯(lián),以歷時性探析,揭示以《詩論》《五行》為代表的新出土早期儒典在《詩經(jīng)》學、《尚書》學、儒學、諸子學多個層面上的價值,剖析它們在思想乃至思維、表達層面對嗣后儒、道、墨各家學說以及屈原辭的塑型或影響作用。在這里,《詩論》作為早期儒家詩學與《詩經(jīng)》學經(jīng)典的特質(zhì)和意義被深入挖掘;孔子至子思時代《尚書》學、《詩經(jīng)》學的影響得到了嶄新的呈現(xiàn);依儒家禮文詮釋《詩經(jīng)》的定式以及它所面臨的歷史限度得到了清醒的反思;儒家心性學說之觀念體系和歷史軌跡,從《詩論》到《五行》等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著論,再到《孟子》和《荀子》,得到了完整的梳理。一方面,《孟》《荀》之前那段湮滅已久的重要學術(shù)思想史得到了開掘,另一方面,在這一由殘缺而變得圓滿的歷史發(fā)展序列中,《孟》《荀》在觀念體系和思想架構(gòu)上受到的塑型作用得到了嶄新的剖釋。而作為原始儒學的核心理論和價值體系,《大學》被放回到它所由生成、所曾關(guān)聯(lián)和影響的完整歷史語境中詮解,“漢儒已失其義”的格致學說第一次被如此“近距離地”觀照,《詩論》和《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的價值再一次彰顯;它們與墨、莊、屈諸家交光互影的新圖景,也燦然綻放。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