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前179-前104)為西漢哲學家,經(jīng)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少年時專治《春秋》,景帝時為博士,潛心鉆研孔子學說。漢武帝時,召試天下賢良之士,他以“天人三策”相對,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采納,開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tǒng)的局面。他的學說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本書以漢代為背景,詳盡講述了董仲舒的一生和思想,及其對當時代和中國歷史的影響。
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著《漢代春秋學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屆青年優(yōu)秀成果專著類二等獎;《梁漱溟評傳》(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992年獲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政治理論讀物一等獎,199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優(yōu)秀成果專家提名獎;《中國現(xiàn)代化歷程》(副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該書獲近代史所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一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郭沫若歷史學獎等;《從維新運動到義和團》(《中國近代通史》第四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獲新聞出版總署首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工程獎、中國社會科學院成果獎及第七屆國家圖書獎等;所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獲廣東南方閱讀盛典2011年“受關注歷史類圖書”獎、《中華讀書報》評為“2011年十大好書”、“2012書業(yè)發(fā)展論壇十大好書”、《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度優(yōu)秀圖書等。
章 模糊的少年時代與家庭
一、家庭
二、師承
第二章 儒術獨尊:初登政治舞臺
一、縉紳先生何以往歸陳王?
二、馬上治天下?
三、清靜無為與有為
四、諸子的復出
五、景武之際的社會問題
六、仲尼之道的變異
七、長沙一去古今憐
八、獨尊儒術:帝國安寧之道?
第三章 讜言訪對,為世純?nèi)?br />
一、大道之要
二、帝王之道
三、天人之應
第四章 帝國的夢想
一、“齊一天下”的可能
二、“小中央”與“眾封建”
第五章 究天人之際
一、天人是否能感應?
二、天=上帝=自然界
三、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
四、人,超然異于群生
五、王者,民之所往
六、援天道以證人事
第六章 通古今之變
一、《春秋》在漢代以前的基本情況
二、《公羊》學在漢代異軍突起
三、《公羊》學與陰陽五行合流
四、“《春秋》重人”
五、辨物之理以正其名
六、奉天而法古
七、《春秋》決獄
八、《春秋》之義
第七章 構造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模式
一、傳統(tǒng)政治的基本出發(fā)點
二、正人先正己:君主專制的前提
三、德教:傳統(tǒng)政治的基本原則
四、任賢任能:傳統(tǒng)政治的組織路線
五、正名:傳統(tǒng)政治的手段
六、更化與復歸:傳統(tǒng)社會的運轉規(guī)律
第八章 白衣三公與相國悲劇
一、白衣三公
二、思想家與政治家
三、兩相驕王
第九章 一代儒宗與萬世師表
一、蟄居著述
二、后學的分化
三、萬世師表
第十章 正統(tǒng)思想家的歷史定位
董仲舒年譜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