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際,中國古代城市制度發(fā)生了一次大的變革。這個變革,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得到了飛躍的發(fā)展,反映著中國封建社會從中期向后期的轉變。以至于有的學者將其稱為一次“城市革命”。與隋唐時期相比,宋代社會商品經濟發(fā)展,人身依附關系減弱,城市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但是,認識和研究這一轉變的基礎工作——考古學的調查與研究工作,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考古學乃至整個學術界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造成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考古學研究出發(fā),有必要首先梳理宋代城市考古領域已開展的工作和研究情況。 本書明確宋代北方地區(qū)的新建城址的數量和分布情況,并在此基礎上調查、復原一批宋代新建城址,為了解宋代城市特別是地方城市的面貌提供新的第一手資料。
王子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講師。近期研究方向為中國宋元明考古學和建筑考古。近年來先后主持或參加了陜西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明德門遺址、唐大明宮官署遺址、河北鄴城核桃園佛寺遺址、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宮城遺址、陜西蒲城唐穆宗光陵東門遺址、吉林安圖寶馬城遺址等多項田野考古發(fā)掘與資料整理工作。還曾參與多項古代建筑、石窟寺的調查與測繪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