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新史學》第十七卷。20世紀中葉以來,史學研究深受“語言學轉向”(linguistic turn)之影響,探尋絕對歷史真實的可能性受到質疑,歷史作為表象(representation)的價值和意義日益凸顯,概念、記憶、書寫成為備受“新史學”研究者關注的議題。本書聚焦歷史事件之記憶和書寫,探究歷史真實與歷史表象之關系,以期在理論方法和實證研究層面為推動新史學略盡綿薄。
視野與方法
把事件帶回來:一個認識論的反思 李里峰
文化記憶的歷史棱角——文學作品中的記憶傳遞與再構 嚴飛
“學術社會”的雙重困境:知識社會史的考察 范鑫
記憶與忘卻
黑力攸關——非“中間地帶”的革命與黑人的政治表象 孫江
不許可:“血淚證言”的記憶旅行——以《朝日新聞》投書集《戰(zhàn)爭》中日英文版為例 李紅濤
大地的傷痕——日軍侵華時期“萬人坑”遺址的記憶與忘卻 王楠
事件與書寫
戰(zhàn)紀流轉:甲午戰(zhàn)后中文即時戰(zhàn)史的譜系與流傳 孫青
為《殉難記》,不為殉難人——吳慶坻《辛亥殉難記》成書、流轉考 沈潔
檔案中的土改:晉中新區(qū)的革命實踐及其政治意涵 常利兵
西方與東方
旅行的意義——近代早期法國的王室巡游與政治文化的治理轉向 于京東
知己與家國——方君璧的情感經驗與現代女性主義話語反思 李志毓
國民黨道統構建及其問題——兼論馬克思主義者的相關批判 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