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功能視角劃分金融體系,采用統一整體的邏輯演進方式闡釋金融領域涉及的問題。內容涉及金融和金融體系的基本介紹、時間與資源配置、價值評估模型、風險管理和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定價、公司金融等金融領域的基本問題。
本書致力于提供金融領域的全景化描述,將金融領域涉及的問題納入邏輯嚴整的統一分析框架中,為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提供方便,并且有助于使用者迅速了解金融領域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大量專欄和圖表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并為進一步的研究預留了充足的空間。這些專欄選取不同素材從各個角度說明理論的應用性,從而有利于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茲維·博迪是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羅伯特·C·默頓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
戴維·L·克利頓是奧伯林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和副教務長。
第1部分 金融和金融體系
第1章金融學概覽
1.1 對金融學進行界定 3
1.2 為什么學習金融學? 4
1.3 居民戶的金融決策 6
1.4 企業(yè)的金融決策 9
1.5 企業(yè)的組織形式 10
1.6 所有權與管理的分離 12
1.7 管理的目標 13
1.8 市場性管束:收購 17
1.9 財務專家在公司中的角色 18
第2章 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2.1 什么是金融體系? 23
2.2 資金流動 24
2.3 從功能出發(fā)的視角 25
2.4 金融創(chuàng)新與“看不見的手” 35
2.5 金融市場 37
2.6 金融市場中的比率 38
2.7 金融中介 60
2.8 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管制 63
2.9 政府與準政府組織 64
第3章 管理財務健康狀況和業(yè)績
3.1 財務報表的功能 70
3.2 財務報表回顧 71
3.3 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 79
3.4 收入的會計標準與經濟標準 81
3.5 股東收益率與賬面凈資產收益率 82
3.6 運用財務比率進行分析 83
3.7 財務規(guī)劃過程 89
3.8 構建財務規(guī)劃模型 90
3.9 增長與外源融資需求 93
3.10 營運資本管理 96
3.11 流動性與現金預算 97
第2部分 時間與資源配置
第4章 跨期配置資源
4.1 復利 107
4.2 復利的頻率 113
4.3 現值與折現 114
4.4 其他折現現金流決策規(guī)則 118
4.5 復合現金流 124
4.6 年金 126
4.7 永續(xù)年金 130
4.8 貸款的分期償還 131
4.9 匯率以及貨幣的時間價值 133
4.10 通貨膨脹和折現現金流分析 135
4.11 稅收與投資決策 141
第5章 居民戶的儲蓄和投資決策
5.1 生命周期儲蓄模型 149
5.2 考察社會保障 158
5.3 通過自愿退休金計劃延遲支付稅收 160
5.4 你是否應當投資于一個專業(yè)學位? 161
5.5 你應當購買還是租賃? 162
第6章 投資項目分析
6.1 項目分析的性質 168
6.2 投資構思源自何處? 169
6.3 凈現值規(guī)則 170
6.4 估計一個項目的現金流 171
6.5 資本成本 174
6.6 運用試算平衡表進行敏感性分析 176
6.7 分析成本削減項目 179
6.8 擁有不同存續(xù)期的項目 182
6.9 對相互排斥的項目進行排序 183
6.10 通貨膨脹與資本預算 184
第3部分 價值評估模型
第7章 市場估值原理
7.1 資產價值與資產價格的關系 195
7.2 價值最大化與金融決策 196
7.3 一價定律與套利 197
7.4 套利與金融資產價格 198
7.5 利率與一價定律 200
7.6 匯率與三角套利 201
7.7 運用參照物進行價值評估 203
7.8 價值評估模型 204
7.9 價值的會計標準 206
7.10 信息怎樣反映在股票價格之中? 207
7.11 有效市場假說 208
第8章 已知現金流的價值評估:債券
8.1 使用現值因子對已知現金流進行價值評估 218
8.2 基本構成要素:純粹折現債券 220
8.3 附息債券、當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223
8.4 解讀債券行情表 227
8.5 為什么到期期限相同的債券的收益率可能有所不同? 228
8.6 隨時間推移的債券價格行為 231
第9章 普通股的價值評估
9.1 解讀股票行情表 239
9.2 折現紅利模型 240
9.3 收益和投資機會 242
9.4 對市盈率方法的重新考察 247
9.5 紅利政策是否影響股東財富? 248
第4部分 風險管理與資產組合理論
第10章 風險管理的原理
10.1 什么是風險? 261
10.2 風險與經濟決策 264
10.3 風險管理過程 267
10.4 風險轉移的三個方面 270
10.5 風險轉移與經濟效率 273
10.6 風險管理機構 275
10.7 資產組合理論:最優(yōu)風險管理的量化分析 278
10.8 收益率的概率分布 279
10.9 作為風險度量標準的標準差 281
第11章 對沖、投保和分散化
11.1 使用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對沖風險 288
11.2 運用互換合約對沖匯率風險 294
11.3 通過針對負債配比資產對沖缺口風險 295
11.4 最小化對沖成本 296
11.5 投保與對沖 297
11.6 保險合約的基本特征 298
11.7 金融性擔保 299
11.8 利率的最高限價與最低限價 300
11.9 作為保險的期權 300
11.10 分散化原理 303
11.11 分散化與保險成本 307
第12章 資產組合機會和選擇
12.1 個人資產組合選擇的過程 321
12.2 預期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權衡取舍 326
12.3 運用多種風險資產的有效分散化 331
第5部分 資產定價
第13章 資本市場均衡
13.1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概述 349
13.2 市場資產組合風險溢價的決定因素 352
13.3 單只證券的貝塔系數和風險溢價 354
13.4 在資產組合選擇的過程中運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356
13.5 評估價值與管制收益率 359
13.6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修正與替代選擇 361
第14 章 遠期市場與期貨市場
14.1 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的區(qū)別 367
14.2 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 369
14.3 投機者的角色 371
14.4 商品的即期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關系 372
14.5 從商品的期貨價格中提取信息 373
14.6 黃金的遠期即期價格平價 373
14.7 金融期貨 376
14.8 隱含性無風險利率 378
14.9 遠期價格不是未來即期價格的預測值 379
14.10 存在現金支付的遠期即期價格平價關系式 380
14.11 隱含性紅利 381
14.12 外匯的平價關系 381
14.13 匯率決定中預期的作用 383
第15章 期權市場與或有索取權市場
15.1 期權怎樣運作? 389
15.2 使用期權進行投資 392
15.3 賣出期權與買入期權的平價關系 396
15.4 波動性與期權價格 400
15.5 二項式期權定價 402
15.6 動態(tài)復制與二項式模型 403
15.7 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 405
15.8 隱含波動性 407
15.9 公司負債與權益的或有索取權分析 409
15.10 信用擔保 412
15.11 期權定價方法的其他應用 415
第6部分 公司金融
第16章 企業(yè)的資本結構
16.1 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 423
16.2 權益性融資 424
16.3 債務性融資 425
16.4 無摩擦的金融環(huán)境中的資本結構無關性 429
16.5 通過財務決策創(chuàng)造價值 432
16.6 降低成本 433
16.7 解決利益沖突 438
16.8 為利益關聯方創(chuàng)造新機會 440
16.9 實踐中的融資決策 440
16.10 怎樣評價杠桿化投資? 442
第17章 實物期權
17.1 投資于實物期權 453
17.2 遞延期權:不確定性與不可逆性的例證 457
17.3 運用布萊克斯科爾斯計算公式評估實物期權 463
延伸閱讀 468
術語表 473
譯后記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