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明探研——沈長云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全二冊)
定 價:298 元
本書為沈長云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本文集收錄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沈長云的弟子和學界友人撰寫的中國古代史與古代文明史方面的研究性論文,內(nèi)容皆研究內(nèi)容以先秦史為主,包括文明與國家起源,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夏商周文明等內(nèi)容。涉及先秦歷史與考古、中國史的諸問題等多個方面,堪稱一部極具學術(shù)水平的先秦史研究專著。
河北師范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BU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高校學校,起源于1902年創(chuàng)建于北京的順天府學堂和1906年創(chuàng)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師范學堂,具有120年的發(fā)展歷史和光榮的辦學傳統(tǒng)。歷史文化學院經(jīng)過幾代學人的不懈努力,積淀了優(yōu)良的治學傳統(tǒng),名家輩出。張恒壽、胡如雷、王樹民、黃德祿等享譽國內(nèi)外的著名史學家,為歷史學科的建立做出了開拓性貢獻,著名史學家苑書義、沈長云先生承前啟后,進一步推動了本學科的長足發(fā)展。學院學科門類齊全,有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三個一級學科,F(xiàn)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三個本科專業(yè),擁有中國史、考古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世界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
沈老師自述我為什么選擇學習先秦史
上冊
文明起源研究
沈長云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
歷史學是否科學
從氏族之人到編戶齊民
試論先秦時期社會成員身份的變遷
古史辨的貢獻和局限與上古史的重建
出日人日與日月之象
考古報告河南偃師新砦地名成因及影響
中亞安諾石印文字及其相關問題
文明起源史觀之意味:中西馬視角的考察
渭河流域史前文化的文明化進程
論龍山時代
由多重資料所見封建看中國古代國家起源中的幽燕類型
中國古代國家起源與形成的途徑
重讀《中國古代國家起源與形成研究》導言
全球視域下的指定服役制度研究
夏史研究
夏文明中的肖家屋脊文化因素
以瓦店二里頭玉鷹笄為例
再論夏代早期國家的形成
夏代王朝體制的建立與內(nèi)外服制的形成
顧頡剛先生的夏史研究
商史研究
商湯諸名諱考略
敢盂銘文的宗族史研究價值
談談賓組卜辭特征字與殷代正體文字的關系
讀《甲骨文捃》(三)
西周歷史研究
由義尊與義方彝等周初銅器論及西周早期年代
說說野人
曾侯腆編鐘1號鐘銘文發(fā)微
廣懲楚荊析疑
周代裼襲禮辨疑
井田制度中的戶籍管理問題
試論清華簡《蟋蟀》的作者問題及周公的戒慎思想
由卿士一詞的源流說《厚父》的性質(zhì)及周人的經(jīng)典重建
今本《逸圖書·武寤》約期于牧箋釋
論兩周之際魯國非平王繼立的支持者
再論西周時期的君統(tǒng)與宗統(tǒng)
漢陽諸姬始封年代辨析
清華簡《四告》所見周公告祭皋陶新解
下冊
春秋歷史研究
孔子思想核心問題再討論
讀金景芳先生名作《論孔子思想的兩個核心》有感
湯之盤銘與東周箴規(guī)類器物銘
論兩周之際晉國政治立場的變化及影響
鬼方后裔赤狄說疑義兼論暦咎如
邾立國及其相關史事考論
清華簡《芮良夫毖》所見國人暴動之社會背景探析
春秋時期嵬禮功能芻議
春秋中期東陽之地三題補證
出土文獻與齊國基層地域組織研究
趙文化的內(nèi)涵結(jié)構(gòu)與淵源
《趙世家》中霍泰山三神竹中書與趙國史事
試論三孔布南行唐的轄境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校勘札記一則
戰(zhàn)國歷史研究
戰(zhàn)國秦漢時期商學和兵學的互用與融通
平等與效率
墨法兩家政治學說之對立
《周易》謙卦中的治國理政之道
從蘇秦事跡看《戰(zhàn)國縱橫家書》的史料價值
《韓非子》重刑思想解讀
汪中、焦循與墨學十論
兼與戴卡琳教授商榷
《管子》中富民、愛民的民本思想
考古學視野下的先秦雜技研究
先秦時期的中華觀念
詩的歧義和《詩經(jīng)》學中的因循與存真
以《大雅·韓奕》為例
其他研究
邯鄲鐵牌祈雨的政治文化意蘊
民國時期大名水利環(huán)境整治研究
董仲舒《山川頌》解析
學術(shù)史視野下批校本的價值及研究方法
寫在導師沈長云先生八十壽辰之際(賀壽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受益終身的方法論
師門瑣記
賀業(yè)師沈長云先生八十華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