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型復雜超限工程結構設計研究與應用
本書以作者主持結構設計的5個典型大型復雜超限工程實例為依托,針對結構設計開展研究,總結形成了多項創(chuàng)新性結構設計關鍵技術如下:
1.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通過一種超高層建筑結構加強層□□數(shù)量及位置的設計方法得出最少加強層數(shù)量和□□位置,該方法是高效、快速合理設置加強層的有效手段;剪力墻存在較多錯洞時,可以通過□部應力分析和適當?shù)臉嬙齑胧┦蛊錆M足相應的抗震性能目標;當結構上下柱網尺寸□化較大時,斜柱過渡是除了設置結構轉換梁以外的另一個合理選擇;利用屋頂水箱作為調諧液體阻尼器系統(tǒng)(TLD)減振是一種解決風振舒適度問題的經濟有效的手段。 2.越秀·國際金融匯三期超高層T5塔樓 超高層建筑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加強層設計及結構轉換等是超高層結構設計的重點和難點。當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指標剛重比成為結構設計的控制指標時,有必要對剛重比的適用條件進行分析。本書提出了當結構主要構件剛度沿高度顯著□化時(例如:結構明顯收進)針對剛重比的修正方法,使結構設計更加合理經濟和安全可靠;在高區(qū)結構收進部位相鄰下兩層,設置伸臂桁架 環(huán)帶桁架加強層,有效地解決了高區(qū)結構收進后剛度削弱的問題;收進后高區(qū)外框架柱與核心筒剪力墻之間采用斜柱過渡的方式,解決了高區(qū)個別外框架柱與下層的連接過渡問題,避免了結構轉換層的設置。 3.天悅星晨(天悅外灘金融中心) 兩棟塔樓(其中A塔樓為超B級高度框筒結構)偏置一側的內筒設計,□□限度地滿足了建筑專業(yè)提出的所有房間可以瞰江的需求。結構設計較好地解決了內筒偏置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兩棟塔樓均實現(xiàn)了建筑功能的特殊需求,給業(yè)主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地下連續(xù)墻二墻合一的一體化施工設計,有效地加快了地下室施工進度;采用高區(qū)立面斜柱過渡結合外框架柱高位多級轉換,以及屋頂高達31m鋼構架的綜合設計,實現(xiàn)了A塔樓建筑高區(qū)及屋頂塔尖逐層收進的立面效果。 4.中建·光谷之星(中建三□新總部) 該工程為高位復雜大跨度連體結構,三棟單體建筑的建筑體量、動力特性有較大差異,故連接體采用弱連接的方式與各單體建筑相連,通過設置摩擦擺隔震支座實現(xiàn)弱連接。書中介紹了該工程采用摩擦擺隔震支座的整體模型和強連接的整體模型以及單體模型進行的各種相互對比計算分析,說明摩擦擺隔震支座的設置使各單體結構受力更加清晰明確,同時增大了整體結構阻尼比,有利于抗震,并極大地減小了溫度應力對整體結構的影響,降低了結構綜合造價。 5.武漢體育中心體育場 篷蓋采用結構形式先進新穎的大懸挑預應力上拉索空間桁架-張力式索膜結構,由64個傘狀膜單元形成縱向獨立受力單元,通過角筒、環(huán)梁、下拉桿以及屋蓋水平支撐形成整體空間受力體系;大懸挑上拉索鋼桁架在尾部為分叉的平面連續(xù)鋼桁架,提高了空間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鋼桁架支座設計為空間柱形鉸,柱鉸設計實現(xiàn)了不向鋼支座傳遞索膜篷蓋懸挑彎矩和相鄰膜單元張拉不平衡形成的扭矩,保證框架柱安全;設置四角筒,通過內外鋼環(huán)梁空間拱形作用及篷蓋水平支撐使整個篷蓋系統(tǒng)形成空間穩(wěn)定結構;下部支承框架采用Y形框架,調整了支承框架的內力,保證了框架在最不利荷載下的強度、□形滿足規(guī)范要求,并減小了框架截面和配筋量,方便施工且降低了造價。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