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實驗》(第二版)一書保持了第一版的特點以及有機化學實驗體系完整性的基礎,分為6章,第1章首先介紹了有機化學實驗性質(zhì)與任務、基本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第2章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包括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規(guī)則、基本裝置、一般程序,特別是基本操作,詳細描述了蒸餾、分餾、水蒸氣蒸餾、減壓蒸餾、重結(jié)晶、萃取、升華、層析等有機物基本分離純化技術(shù);第3章有機化合物性質(zhì)和物理常數(shù)的測定;第4章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實驗,分別包括烴、鹵代烴、醇、醚、酮、酸、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胺、重氮鹽、雜環(huán)化合物、糖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制備;第5章綜合性實驗,包括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和分離、昆蟲信息素的制備、電化學方法、相轉(zhuǎn)移催化、微波輻射等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第6章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包括文獻實驗等。
周瑩,198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取得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取得武漢大學有機化學碩士學位,隨后,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日本琉球大學留學一年。目前,在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任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督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本科教學督導工作團副團長。長期以來從事有機化學、有機合成、醫(yī)藥及中間體科研與教學工作。至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與教學改革項目15項,發(fā)表SCI、教學改革論文50余篇,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湖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榮獲湖南省普通高等教學奉獻模范稱號。
1緒論1
1.1有機化學實驗的性質(zhì)與任務1
1.2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內(nèi)容1
1.2.1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1
1.2.2有機化合物性質(zhì)及物理常數(shù)的測定1
1.2.3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實驗2
1.2.4綜合性實驗2
1.2.5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2
1.3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3
1.3.1實驗與理論相結(jié)合3
1.3.2動手與動腦相結(jié)合3
1.3.3自學與講授相結(jié)合3
1.3.4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實驗室教學相結(jié)合3
2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4
2.1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規(guī)則4
2.1.1有機化學實驗規(guī)則4
2.1.2有機化學實驗安全規(guī)則4
2.2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儀器及裝置7
2.2.1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玻璃儀器7
2.2.2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電器設備9
2.2.3有機化學實驗基本裝置10
2.3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程序12
2.3.1實驗預習12
2.3.2實驗操作及實驗記錄13
2.3.3實驗結(jié)果及數(shù)據(jù)處理13
2.3.4實驗小結(jié)14
2.3.5實驗報告14
2.4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16
2.4.1玻璃儀器的洗滌與干燥16
2.4.2試劑的取用17
2.4.3加熱與制冷18
2.4.4試劑的干燥19
2.4.5普通蒸餾20
2.4.6分餾21
2.4.7水蒸氣蒸餾22
2.4.8減壓蒸餾23
2.4.9重結(jié)晶26
2.4.10萃取28
2.4.11升華30
2.4.12色譜法31
3有機化合物性質(zhì)及物理常數(shù)的測定35
3.1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及其常數(shù)的測定35
3.1.1熔點及其測定35
3.1.2沸點及其測定39
3.1.3折射率及其測定42
3.1.4旋光度及其測定45
3.1.5相對密度及其測定48
3.2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實驗50
3.2.1脂肪烴的性質(zhì)實驗50
3.2.2芳香烴的性質(zhì)實驗53
3.2.3鹵代烴的性質(zhì)實驗53
3.2.4醇、酚、醚的性質(zhì)實驗54
3.2.5醛和酮的性質(zhì)實驗57
3.2.6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質(zhì)實驗58
3.2.7胺的性質(zhì)實驗60
3.2.8雜環(huán)化合物的性質(zhì)實驗62
3.2.9糖類化合物的性質(zhì)實驗63
3.2.10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實驗63
4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實驗65
4.1烴的制備65
4.1.1甲烷的制備及烷烴的性質(zhì)65
4.1.2乙烯的制備及烯烴的性質(zhì)66
4.1.3乙炔的制備及炔烴的性質(zhì)67
4.1.4環(huán)己烯的制備68
4.2鹵代烴的制備69
4.2.11-溴丁烷的制備69
4.2.22-甲基-2-氯丙烷的制備70
4.3醇的制備71
4.3.1環(huán)己醇的制備71
4.3.22-甲基-2-丁醇的制備72
4.3.3肉桂醇的制備74
4.3.41-苯乙醇的制備75
4.4醚的制備75
4.4.1正丁醚的制備75
4.4.2苯乙醚的制備77
4.5酮的制備79
4.5.1環(huán)己酮的制備79
4.5.2苯乙酮的制備80
4.6羧酸的制備82
4.6.1苯甲酸的制備82
4.6.2肉桂酸的制備83
4.7酯的制備84
4.7.1乙酸乙酯的制備84
4.7.2苯甲酸乙酯的制備85
4.7.3乙酸正丁酯的制備86
4.7.4乙酰水楊酸的制備87
4.8酰胺的制備88
4.8.1乙酰苯胺的制備88
4.8.2對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備89
4.9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備91
4.9.1硝基苯的制備91
4.9.2間二硝基苯的制備92
4.10芳磺酸的制備93
4.10.1對甲苯磺酸的制備93
4.10.2對氨基苯磺酸的制備94
4.11胺的制備95
4.11.1苯胺的制備95
4.11.2間硝基苯胺的制備97
4.11.3氯化三乙基芐基銨的制備98
4.12重氮鹽的制備及應用98
4.12.1對氯甲苯的制備98
4.12.2甲基橙的制備99
4.13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制備101
4.13.18-羥基喹啉的制備101
4.13.2巴比妥酸的制備103
4.14糖衍生物的制備103
4.14.1五乙酰葡萄糖的制備103
4.14.2羧甲基纖維素的制備104
4.15康尼扎羅反應的應用105
4.15.1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105
4.15.2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備106
4.16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的應用107
4.16.14-苯基-2-丁酮的制備107
4.16.2正己酸的制備108
4.17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備109
4.17.1脲醛樹脂的合成109
4.17.2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110
5綜合性實驗112
5.1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和分離112
5.1.1從黃連中提取黃連素112
5.1.2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可可豆堿和茶堿114
5.1.3綠色植物色素的提取與分離116
5.1.4青蒿素的系列實驗[1]120
5.1.5煙堿的提取122
5.1.6肉桂醛的提取124
5.1.7從花生中提取油脂125
5.1.8從西紅柿中提取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127
5.1.9果膠的提取129
5.2蒸餾與分餾的應用130
5.2.1丙酮和甲苯混合物的分離131
5.2.2工業(yè)乙醇的蒸餾與分餾134
5.2.3水楊酸樣品中乙酸正丁酯的水蒸氣蒸餾135
5.3昆蟲信息素及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制備137
5.3.12-庚酮的制備137
5.3.2苯氧乙酸及對氯苯氧乙酸的制備139
5.4元素有機化合物的合成140
5.4.1正丁基鋰的制備141
5.4.2二環(huán)戊基二甲氧基硅的合成143
5.5有機化合物的分離、提純與鑒定144
5.5.1某有機混合物的分離、提純與鑒定144
5.5.2從淡奶粉中分離、鑒定酪蛋白和乳糖146
5.6色譜法在有機化合物分離中的應用147
5.6.1紙色譜法分離氨基酸148
5.6.2薄層色譜法分離葉綠素149
5.6.3柱色譜法分離有機染料151
5.6.4柱色譜法分離亞甲基藍和甲基橙及甲基橙的薄層色譜鑒定152
5.7電化學方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55
5.7.1碘仿的制備156
5.7.2聚苯胺的合成157
5.8相轉(zhuǎn)移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59
5.8.1乙酸芐酯[1]的合成161
5.8.22,4-二硝基苯磺酸鈉的合成162
5.9微波輻射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63
5.9.1微波輻射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楊酸163
5.9.2β-萘甲醚的制備165
5.10酶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66
5.10.1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反應167
5.10.2輔酶維生素B1催化法合成安息香168
6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171
6.1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與鑒別171
6.1.1某未知有機化合物的鑒別173
6.1.2某有機混合物的分離與純化175
6.2有機化學實驗條件和有機化合物制備工藝的研究176
6.2.1乙酸戊酯制備條件的研究176
6.2.29,9-雙(甲氧甲基)芴的制備工藝研究177
6.3有機反應機理研究179
6.3.1丙酸正丙酯的制備反應機理研究179
6.3.2溴對反式肉桂酸親電加成的立體化學反應機理研究180
6.4手性化合物的實驗研究181
6.4.11,2,3,4,6-五乙;-α-D-吡喃葡萄糖的制備182
6.4.21,1′-聯(lián)-2-萘酚的合成及其拆分183
6.5文獻實驗185
附錄187
附錄1常見元素的原子量187
附錄2常用酸堿溶液的相對密度及組成187
附錄3常用有機溶劑的沸點及相對密度189
附錄4部分共沸混合物的性質(zhì)189
附錄5常用溶劑和特殊試劑的純化191
附錄6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常識198
附錄7有機化學中常見的英文縮寫201
參考文獻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