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能工具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我們很容易忘記人類是如何邁入數(shù)字時代并一路走來的。然而,在歷史上的一段時期內,聰明的人類卻在創(chuàng)建由簡單的0和1組成的字符串時遇到了眾多極大的困難!稊(shù)字革命史》正是向這段歷史致敬,沒有這段歷程,就沒有我們今日智能手機、社交網絡、互聯(lián)網服務和人工智能的普及。這本書講述了人類曾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并呈現(xiàn)了現(xiàn)代新技術世界的奧秘。該書圍繞五個主要章節(jié)帶領讀者暢游數(shù)字革命史之路,探究以驚人速度相繼出現(xiàn)的數(shù)字技術并啟發(fā)今天人工智能的新挑戰(zhàn)。
在數(shù)字革命時代,人們沉浸在計算機、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創(chuàng)造的巨大改變中。本書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數(shù)字技術的前世今生,而且也帶著我們領略了這場蓬勃發(fā)展的數(shù)字化浪潮,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
亨利·利倫(Henri Lilen),科學記者兼作家,長期關注電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史。他對科學技術充滿熱情,經常深入采訪為社會科技變革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及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他創(chuàng)建多種科學雜志并擔任主編,如《工業(yè)電子》(électronique Industrielle),《微型計算機》(Micro-Ordinateurs)等;谪S富的工作經驗,出版多部面向大眾的科技類科普書籍,獲信息類圖書大獎,并被法國《費加羅報》評為“對微計算貢獻最大的100名法國人之一!
1904 二極管的發(fā)明標志著電子時代的到來 / 004
1904 防止船只相撞的雷達 / 006
1906 三極管的出現(xiàn) / 008
1911 神奇的超導體 / 010
1914 射線照相技術大展拳腳 / 012
1918 能提高信號放大率的反饋電路和超外差放大器 / 014
知識鏈接 無線電拯救了埃菲爾鐵塔 / 017
1923 電視的問世 / 018
1924 心電圖和腦電圖的發(fā)明 / 020
1925 一位富有遠見的天才發(fā)明了晶體管 / 022
1928 利于存儲的錄音帶 / 024
知識鏈接 古人眼中的磁 / 027
1930 第一臺電子顯微鏡 / 028
1934 提供更高音頻質量的調頻(FM)/ 030
1939 惠普的誕生 / 032
知識鏈接 古人觀察到的靜電現(xiàn)象 / 035
1939 用于水下探測的聲吶和超聲波 / 036
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雷達 / 038
1941 圖靈破譯英格瑪 / 040
1945 馮·諾依曼的存儲程序控制 / 042
知識鏈接 第一位程序員 / 045
1946 第一臺通用計算機 ENIAC 投入使用 / 046
知識鏈接 孝順的布萊士·帕斯卡 / 049
小結 / 0511947 貝爾實驗室發(fā)明晶體管 / 054
1947 錯失良機的法國晶體管 / 056
知識鏈接 理想的 CMOS 晶體管 / 059
1947 迷人的全息圖 / 060
1948 克勞德·香農提出信息論 / 062
1948 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快速發(fā)展 / 064
1948 諾伯特·維納提出控制論 / 066
1949 便于存儲的磁帶和磁帶盒 / 068
知識鏈接 機器語言和編譯器 / 071
1950 大型計算機主導的時代 / 072
1950 數(shù)字化的開始 / 074
1952 自動化系統(tǒng)進入工業(yè)領域 / 076
1953 被使用了 20 年的鐵氧體磁芯存儲器 / 078
知識鏈接 第一批自動化裝置 / 081
1954 FORTRAN——最早的高級編程語言 / 082
1954 光伏板和可再生能源 / 084
1954 微波激射器 / 086
1955 超聲波及其廣泛應用 / 088
知識鏈接 著名的電磁感應實驗 / 091
1956 硬盤 / 092
1957 用于調節(jié)光、速度和功率的晶閘管 / 094
1958 主存儲器(RAM)/ 096
1958 起搏器 / 098
1959 集成電路的發(fā)明 / 100
1959 平面工藝 / 102
1959 小型計算機的黃金時代 / 104
知識鏈接 曾經被廣泛使用的 COBOL 語言 / 107
1959 費曼設想的納米技術 / 108
1960 工業(yè)與測量中的霍爾效應 / 1101960 非凡的激光 / 112
知識鏈接 不容小覷的激光 / 115
小結 / 1171961 激光二極管的發(fā)明 / 120
1962 互動式電子游戲的誕生與發(fā)展 / 122
知識鏈接 雅達利和大眾化的電子游戲 / 125
1962 發(fā)光二極管(LED)/ 126
1963 袖珍計算器的興起 / 128
1963 無處不在的運算放大器 / 130
1968 革新顯示技術的液晶顯示器 / 132
1968 英特爾的創(chuàng)建 / 134
1969 互聯(lián)網的前世今生 / 136
知識鏈接 摩爾定律 / 139
1969 用于攝影的電荷耦合器件 / 140
1970 傳輸數(shù)據(jù)的光纖 / 142
1970 珀耳帖模塊和純電子制冷 / 144
知識鏈接 掃描儀——貝蘭機的后裔 / 147
1971 軟盤 / 148
1971 只讀存儲器(ROM)/ 150
1971 激光打印機的革命 / 152
1971 電子表取代機械表 / 154
1971 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 / 156
知識鏈接 4004,是微處理器還是微控制
器?/ 1591971 @ 被用于電子郵件地址中 / 160
1971 語音識別和聲音合成技術突飛猛進 / 162
1971 8 位微處理器 / 164
小結 / 167
互聯(lián)網 / 119
1972 微型計算機的雛形 / 170
1973 無輻射的核磁共振成像 / 172
1973 第一臺使用微處理器的個人計算機 / 174
1973 移動電話的發(fā)明 / 176
1973 用于制造屏幕顯示器的薄膜晶體管(TFT) / 180
1973 帶來工業(yè)和社會劇變的機器人技術 / 182
知識鏈接 誰提出的“機器人”一詞?/ 185
1974 著名的智能卡 / 186
1974 智能卡之父羅蘭·莫雷諾 / 188
1975 摩托羅拉——英特爾的勁敵 / 190
1975 美國的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 192
1975 微軟 / 194
知識鏈接 MOS 科技公司橫空出世 / 197
1976 微處理器的崛起 / 198
1977 磁泡存儲器和奧氏存儲器 / 200
1977 蘋果公司 / 202
知識鏈接 誰發(fā)明了圖形用戶界面和鼠標?/ 205
1979 英國的微型計算機浪潮 / 206
1979 滿足用戶不同需求的可配置電路 / 208
1979 辦公軟件的發(fā)展 / 210
1981 全球間諜網絡——“梯隊系統(tǒng)”/ 212
1981 看得到原子的隧道顯微鏡 / 214
知識鏈接 原子論繼承者伊壁鳩魯 / 217
1981 IBM 推出第一臺個人計算機 / 218
1981 用于通信的調制解調器 / 2201983 等離子體在工業(yè)生產和顯示器制造中的應用 / 222
知識鏈接 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和他們的價格戰(zhàn)/ 225
1983 “星球大戰(zhàn)”中的激光 / 226
1984 多種類型的閃存 / 228
1985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 / 230
1985 CD-ROM 的發(fā)明 / 2321986 網絡攻擊的出現(xiàn) / 234
知識鏈接 黑客和網絡犯罪 / 237
1987 第一個可移動硬盤 / 238
1989 觸摸式平板電腦的發(fā)明 / 240
1990 大屏幕視頻投影儀的出現(xiàn) / 242
知識鏈接 3D 電視 / 245
1991 萬維網 / 246
1991 從 Unix 到 Linux 操作系統(tǒng) / 248
1991 引領新技術革命的納米技術和納米管 / 250
知識鏈接 未來的晶體管 / 253
1993 存儲數(shù)字圖書的電子書 / 254
1994 亞馬遜——電商之王 / 256
1995 eBay——領先的拍賣網站 / 258
1995 DVD 和藍光——高容量光盤 / 260
1996 比 LED 更先進的 AMOLED 和 OLED
技術 / 262
1997 用于無線通信的 Wi-Fi/ 264
知識鏈接 從鋰離子電池到鋰聚合物電池 /
267
1997 博客的興起 / 268
1998 短距離連接設備的藍牙 / 270
1998 U 盤 / 272
1998 谷歌——電子巨頭之一 / 274
1999 非對稱數(shù)字用戶線路加速連接互聯(lián)網 / 276
1999 大受歡迎的智能手機 / 278
知識鏈接 對石油銷售構成威脅的燃料
電池 / 281
小結 / 283
2000 固態(tài)硬盤(SSD)取代機械硬盤 / 286
2001 從戰(zhàn)場到日常的無人機 / 288
2001 維基百科——電子百科全書 / 290
2002 暗網——互聯(lián)網的隱藏面 / 292
2003 隱寫術——數(shù)據(jù)隱匿的藝術 / 294
知識鏈接 能使設備陷入癱瘓的電磁炸彈 / 297
2004 社交網絡現(xiàn)象 / 298
2004 Facebook——領先的社交網絡 / 300
2005 讓人喜憂參半的人工智能 / 302
2005 YouTube——將全世界匯聚起來的視頻網站 / 304
2006 Twitter 和微博客 / 306
知識鏈接 Le Bon coin——法國人的信息網站 / 309
2007 適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安卓與 iOS 系統(tǒng) / 310
2008 歐洲的伽利略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 312
2009 比特幣——第一個加密貨幣 / 314
2010 三星電子 / 316
知識鏈接 蓬勃發(fā)展的電子商務 / 319
2010 神奇的三維打印 / 320
2010 優(yōu)步和全社會的“優(yōu)步化”/ 322
2011 云計算與云服務 / 324
2012 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 / 326
2015 非凡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 / 328
知識鏈接 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空間天氣 / 331
2015 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 / 332
2015 中國制造引領潮流 / 334
2017 種類繁多的家庭機器人 / 336
2017 增強現(xiàn)實和混合現(xiàn)實 / 338
2018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fā)展 / 340
2018 智能音箱——智能化的必經之路?/ 342
知識鏈接 能模仿人類對話的聊天機器人 / 345
2018 埃隆·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 / 3462021 虛擬現(xiàn)實與元宇宙 / 348
2022 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 350
2023 大語言模型與生成式人工智能 / 352
2024 人工智能芯片與算力 / 354
小結 / 357
結語 / 359圖片來源 / 367
人類對電的研究起初是實驗性的,科學家的認知幾
乎只來源于實驗室中的觀察和實驗數(shù)據(jù)。一些
科學發(fā)現(xiàn)甚至可以說是機會和運氣的結果,比如艾薩
克·牛頓(Isaac Newton)看到掉落的蘋果,發(fā)現(xiàn)了
萬有引力—至少傳說如此,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
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 發(fā) 現(xiàn) 電 流 磁 效 應, 威
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les)
發(fā)現(xiàn) X 射線,都是偶然事件。但要明白的是,努力也同
樣重要,正如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 1854
年的演講中所說的那樣:“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在這些前奏之后,電子學時代隨著二極管的發(fā)明而
正式拉開序幕。它們支撐起了無線通信技術,主宰電子
學長達半個世紀,在發(fā)揮優(yōu)勢的同時也顯露出一些弊端。
而它們首批應用問世時,用驚艷登場來形容也毫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