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秉持男女平等和因材施教等理念,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審視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男女教育公平狀況,探討了各類女校特別是女子高校的歷史、現狀及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本書既有理論闡述,又有歷史追溯,更有實踐建構。本書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數據翔實、資料豐富、語言樸實,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史料性、原創(chuàng)性和前瞻性,在女子教育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本書適合教育研究和女性研究人員、女校領導和教師、教育部門與婦聯(lián)系統(tǒng)領導及婦女工作者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沒有婦女,就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婦女進步,教育為先。教育發(fā)展,理論指引。女子高等教育既是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婦女與性別研究的重要領域。郭冬生博士系教育學學科出身,長期從事高校管理與研究工作,在中華女子學院工作的二十年間,潛心開展女子教育和女子學校發(fā)展等研究,產出了不少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所完成的藍皮書——《中國婦女教育發(fā)展報告》NO.1和《中國婦女教育發(fā)展報告》NO.2,是國內本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
《我國女子教育和女子學校發(fā)展研究》是作者郭冬生博士“女性與教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也是獻給中華女子學院七十五華誕的一份厚禮。作者秉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因材施教理念,運用統(tǒng)計分析、調查研究、文獻研究等方法,探討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相對獨立的多個論題:涉及改革開放以來女性教育發(fā)展性別審視、各級各類女子學校發(fā)展、女子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特色、女子高校文化建設和學科建設、女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以及國外女子高校課程設置研究、我國女子教育研究現狀與趨勢等。本書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數據翔實、資料豐富,具有學術性、實證性、史料性、原創(chuàng)性和前瞻性等特點。他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男女平等實現程度的統(tǒng)計分析,對當前我國各級各類女子學校發(fā)展現狀的實證分析,對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我國女子教育研究的文獻分析等,均屬于本研究方向最新、最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在國內本學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作者對女子高校辦學特色、文化建設、生涯規(guī)劃教育等問題的具有建設性、創(chuàng)新性、啟發(fā)性的見解,觀點鮮明、獨樹一幟。該書對各級政府和婦聯(lián)、女性與教育研究界、社會各界了解當代我國女子教育和女校發(fā)展狀況,開展國內、國際女子教育成果交流,深化女子教育改革等有重要參考價值。
當前,新時代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為我國女子教育和女校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空間,同時也對女子教育和女校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安回摎v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一起向未來”,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建設教育強國,推進男女平等,促進婦女全面發(fā)展,立足中華大地辦一流女子大學,需要更多學者自覺擔起新時代使命,開展相關研究。郭教授的著作填補了空白,反映出新時代學者責任使命的自覺擔當。希望更多學者、教育工作者加入女子教育研究隊伍中來,為我國女子高等教育事業(yè)、為培養(yǎng)更多擔當時代大任的時代新女性貢獻力量,為繁榮發(fā)展我國教育科學、推進中國特色的女子教育研究作出更大貢獻。
中華女子學院院長 劉利群
2025 年3 月
郭冬生,研究員,教育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lián)干訓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中國網·啟明中國文化促進平臺專家。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學、女性與教育、公共管理等研究與教學。主持或承擔省部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獨著或參著教育類著作8部。代表作《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中國婦女教育發(fā)展報告》《國外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等。
目 錄
第一章 我國教育發(fā)展性別審視 ■ 1
第一節(jié) 我國女性受教育程度 ■ 4
第二節(jié) 各教育階段女在校生占比 ■ 7
第三節(jié) 婦女教育法規(guī)政策 ■ 15
第二章 我國女子學校發(fā)展概觀 ■ 29
第一節(jié) 女子高等教育院校 ■ 29
第二節(jié) 高中教育階段女子學校 ■ 38
第三節(jié) 婦女干部學校 ■ 49
第三章 我國女子高校發(fā)展研究 ■ 54
第一節(jié) 女子高校辦學特色 ■ 55
第二節(jié) 女子高校人才培養(yǎng) ■ 63
第三節(jié) 女子高?茖W研究 ■ 64
第四節(jié) 女子高校社會服務 ■ 66
第五節(jié) 女子高校合作交流 ■ 68
第四章 我國女子高校學科專業(yè)建設 ■ 71
第一節(jié) 學科建設目的和意義 ■ 71
第二節(jié) 學科建設與專業(yè)建設的關系 ■ 74
第三節(jié) 女子高校學科和專業(yè)建設 ■ 78
第五章 我國女子高校文化建設 ■ 80
第一節(jié) 女子高校領導文化自覺 ■ 81
第二節(jié) 女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 94
第三節(jié) 中外女子高校校訓比較 ■ 99
第六章 我國女子高校生涯規(guī)劃教育 ■ 109
第一節(jié) 女子高校生涯規(guī)劃教育意義 ■ 110
第二節(jié) 女大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 ■ 114
第三節(jié) 女大學生的學業(yè)規(guī)劃 ■ 116
第四節(jié) 女大學生的婚育規(guī)劃 ■ 118
第五節(jié) 女大學生的家庭規(guī)劃 ■ 120
第七章 國外女子高校課程設置 ■ 124
第一節(jié) 研究國外女子高校課程的意義 ■ 125
第二節(jié) 美國女子高校女性教育課程 ■ 127
第三節(jié) 日本女子高校女性課程設置 ■ 134
第四節(jié) 韓國女子高校女性課程設置 ■ 150
第五節(jié) 美日韓女子高校課程設置啟示 ■ 160
第八章 我國女子教育研究 ■ 163
第一節(jié) 1995 年以來我國女子教育研究概觀 ■ 164
第二節(jié) 1995 年以來我國女子教育研究綜述 ■ 170
第三節(jié) 未來我國女子教育研究發(fā)展趨勢 ■ 185
附 錄 ■ 190
附錄1 中華女子學院章程(2024 年修訂) ■ 190
附錄2 我為什么研究女建筑學家林徽因 ■ 215
附錄3 林徽因的人格美及其教育學意蘊 ■ 224
參考文獻 ■ 242
后 記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