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起源于中國東北的古代民族,周秦以來一直生活在渾江、鴨綠江流域的長白山南麓。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寬郡高句麗縣建立地方政權(quán)。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中央政府出兵東征,高句麗亡。
本書以高句麗民族與地方政權(quán)作為研究對象,涉及先秦至漢唐時期中央王朝對北方民族政權(quán)管理、冊封、朝貢的歷史,也涉及東北亞古代國家新羅、百濟、倭與高句麗的交往與戰(zhàn)爭。書中運用歷史學(xué)、民族學(xué)、民俗學(xué)、人類學(xué)、考古學(xué)大量的新資料,敘述了高句麗民族起源、建國、發(fā)展、擴張、興盛、衰亡的歷史過程。首次將高句麗政權(quán)的發(fā)展變化置于中原王朝的統(tǒng)一、分裂、戰(zhàn)爭、和平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思考與研究,依照高句麗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分成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四個歷史時期。對于不同時期高句麗與中原政權(quán)的關(guān)系,朝貢冊封、戰(zhàn)爭交涉、使驛往來,以及政權(quán)建設(shè)、經(jīng)濟發(fā)展、疆域變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深人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就高句麗民族起源、建國、社會性質(zhì)、歷史分期、政權(quán)建設(shè)、經(jīng)濟類型等問題,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意見。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2000-2014 吉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多項
2002-2005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東北工程"項目
2015-2018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委托項目
目錄
再片反前言 i
迎接時代春光的綻放再現(xiàn)歷史輝煌的篇章——耿鐵華《中國高句麗史》序 v
第一章緒 論
第一節(jié) 高句麗史研究對象與分期 003
第二節(jié) 高句麗史研究現(xiàn)狀 007
第三節(jié) 高句麗史研究資料 029
第二章高句麗早期歷史
第一節(jié) 高句麗民族起源 041
第二節(jié) 高句麗民族形成與發(fā)展 055
第三節(jié) 高句麗早期文化 067
第三章高句麗建國
第一節(jié) 高句麗建國傳說 077
第二節(jié) 高句麗政權(quán) 089
第三節(jié) 高句麗王系 102
第四章兩漢時期的高句麗——鞏固、兼并與擴張
第一節(jié) 西漢時期的高句麗 121
第二節(jié) 東漢時期的高句麗 130
第三節(jié) 高句麗初期統(tǒng)治和疆域 140
第五章魏晉時期的高句麗——擴張,改革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三國時期的高句麗 149
第二節(jié) 兩晉之_高句麗改革 160
第三節(jié) 騎容氏爭奪遼東 171
第四節(jié) 好太王的功業(yè) 178
第六章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社會穩(wěn)定、向南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長壽王迀都平壤 191
第二節(jié) 向南方發(fā)展 203
第三節(jié) 北朝和睦相處 212
第七章隋唐時期的高句麗——衰落、戰(zhàn)爭、走向滅亡
第一節(jié) 隋朝時期的高句麗 223
第二節(jié) 唐朝初期的高句麗 237
第三節(jié) 高句麗國家滅亡 251
第四節(jié) 唐對高句麗遺民的管理 259
第八章高句麗政權(quán)建設(shè)
第一節(jié) 統(tǒng)治機構(gòu) 271
第二節(jié) 社會性質(zhì)和階級結(jié)構(gòu) 291
第三節(jié) 報和法律 307
第九章高句麗經(jīng)濟
第一節(jié) 農(nóng)業(yè)與漁獵 323
第二節(jié) 手工業(yè) 336
第三節(jié) 商業(yè)與交通 361
第十章高句麗都城與山城
第一節(jié) 紇升骨城 375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城 389
第三節(jié) 平壤城 407
第四節(jié) 高句麗山城 419
第十一章高句麗與新羅、百濟、倭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高句麗與新羅 437
第二節(jié) 高句麗與百濟 449
第三節(jié) 高句麗與倭 462
第十二章高句麗文化
第一節(jié) 科學(xué)技術(shù) 477
第二節(jié) 思想、教育、宗教 486
第三節(jié) 文學(xué)藝術(shù) 516
第四節(jié) 民族風(fēng)俗 563
附錄 參考書目 573
2002年版后記 583
圖版目錄
圖版一 上 五女山城西側(cè)——選自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五女山城——1996—1999、 2003年桓仁五女山城調(diào)查發(fā)掘報告》圖版一
下 五女山城西側(cè)峭壁——選自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五女山城——1996—1999、2003年桓仁五女山城調(diào)查發(fā)掘報告》圖版四
圖版二 上 五女山城東墻——以下未注明來源的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下 五女山城2號建筑址——選自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五女山城——1996—1999、2003年桓仁五女山城調(diào)查發(fā)掘報告》圖版一一
圖版三 上丸都山城全景——集安市博物館孫義鈞拍攝
下 左丸都山城俯職——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丸都山城》圖版四 下右丸都山城與國內(nèi)城示意圖——選自《中國文化遺產(chǎn)》2004年夏季號
圖版四 上 丸都山城南門
下 左丸都山城南門東墻 下右丸都山城南門西墻
圖版五 上 丸都山城西南門
下 丸都山城3號門遺址北段城墻——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丸都 山城》圖版三二
圖版六 上 丸都山城西北角——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丸都山城—— 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城調(diào)查試掘報告》圖版五二 下丸都山城瞭望臺
圖版七 上 飲馬灣發(fā)掘——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丸都山城——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城調(diào)查試掘報告》圖版一一〇
下 丸都山城宮殿遺址——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丸都山城——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城調(diào)查試掘報告》圖版六六
圖版八 上 國內(nèi)城西墻
下 國內(nèi)城建筑遺址——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國內(nèi)城——2000—2003年集安國內(nèi)城與民主遺址試掘報告》圖版一八
圖版九 國內(nèi)城馬面基址——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國內(nèi)城 2000-2003年集安國內(nèi)城與民主遺址試掘報告》圖版一二
圖版十 上 朝鮮平壤城七星門
下 平壤城城墻
圖版十一 平壤城乙密臺下
圖版十二 上 安鶴宮復(fù)原建筑
下 定陵寺
圖版十三 上 朝鮮大城山城墻垣
下 大城山城女墻
圖版十四 上 韓國峨嵯山城發(fā)掘
下 首爾郊外的高句麗山城
圖版十五 上 自安山城北墻
下 自安山城北墻涵洞清理
圖版十六 上 鳳凰山山城北門
中 鳳凰山山城東墻
下 鳳凰山山城南門
圖版十七 上 蓋州高麗城山城
下 蓋州高麗城山城夯土墻
圖版十八好太王碑歷史照片——選自集安市博物館檔案資料
圖版十九 好太王碑2017年
圖版二十 北京大學(xué)藏好太王碑拓本第1、2面——選自[韓]林基中編著:《廣開土王碑原石初期 拓本集成》
圖版二十一 北京大學(xué)藏好太王碑拓本第3、4面——選自[韓]林基中編著:《廣開土王碑原石初 期拓本集成》
圖版二十二 忠州高句麗碑
圖版二十三 忠州高句麗碑拓片
圖版二十四 集安高句麗碑——選自集安市博物館編著:《集安高句麗碑》圖版十八
圖版二十五 集安博物館展廳中的集安高句麗碑
圖版二十六 集安高句麗碑周榮順拓本——選自集安市博物館編著:《集安高句麗碑》圖版二十六
圖版二十七 集安高句麗碑江化國、李光夫拓本——選自集安市博物館編著:《集安高句麗碑》圖 版三十
圖版二十八 集安民主村石柱——集安博物館林至德攝影
圖版二十九 集安高句麗墓前的無字碑——JYM1080無字碑為林至德攝影
圖版三十上 好太王碑與太王陵——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丸都山—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城調(diào)查試掘報告》圖版二五
下 太王陵——選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編著:《丸都山城-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調(diào)查試掘報告》圖版二六
圖版三十一 將軍墳——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谷德平、趙欣攝影
圖版三十二 上 將軍墳1號陪墳
下 高句麗貴族墓地
圖版三十三 安岳3號墓男主人——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一
圖版三十四 安岳3號墓女主人——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一
圖版三十五 上 角觝墓角觝圖——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六
下 舞踴墓狩獵圖——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十
圖版三十六 上 舞踴墓侍女圖——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九
下 舞踴墓歌舞圖——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十一
圖版三十七 上 角觝墓陽烏——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7
下 角觝墓蟾蜍——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8
圖版三十八 上 三室墓交戰(zhàn)圖——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57
下 四神墓王子喬仙人——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93
圖版三十九 長川1號墓歌舞圖——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73
圖版四十 上 五盔墳4號墓伏羲——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110 下 五盔墳4號墓女媧——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111
圖版四十一 五盔墳4號墓蟠龍——選自李樂營、耿鐵華:《高句麗壁畫資料匯編》圖132
圖版四十二 四神墓朱雀——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四十四
圖版四十三 四神墓玄武——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四十五
圖版四十四 江西中墓朱雀——選自耿鐵華:《高句麗壁畫研究》圖版五十七
圖版四十五 上 高句麗玉器——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高句麗瑪瑙珠——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四十六 上 局句則1金飾 ——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咼句金飾 —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四十七 上 鎏金束發(fā)——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鎏金天馬——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四十八 上 鎏金馬具——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中 鎏金馬飾——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鎏金節(jié)約——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四十九 鎏金銅佛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 鎏金銅佛——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一 上 高句麗銅器——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銅鏡、鐵鏡——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二 上 高句麗鐵器——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銅鏡、鐵鏡——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三 四耳陶壺——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四 上 陶倉——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陶罐——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五 上陶器——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下 釉陶壺釉陶奩——谷德平、趙欣、苗加攝影
圖版五十六 卷云紋瓦當(dāng)——選自耿鐵華:《高句麗瓦當(dāng)》
圖版五十七 蓮花紋瓦當(dāng)——選自耿鐵華:《高句麗瓦當(dāng)》
圖版五十八 獸面紋瓦當(dāng)——選自耿鐵華:《高句麗瓦當(dāng)》
圖版五十九 忍冬紋瓦當(dāng)——選自耿鐵華:《高句麗瓦當(dāng)》
圖版六十其他紋飾瓦當(dāng)——選自耿鐵華:《高句麗瓦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