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離子治療中的物理學相關問題,包括離子治療現狀、放射物理學基礎、放射生物學基礎、相對生物學效應模型、劑量學、治療計劃系統、運動管理及圖像引導、臨床案例分析等,高度概括目前離子治療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發(fā)展趨勢;醫(yī)學物理、生物物理概念明確清晰,圖文并茂,內容系統全面,信息豐富。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1988年8月-1992年7月:西北大學本科學習;1992年8月-1995年6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995年10月-1999年2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9年3月-2000年8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及副研;
2000年9月-2002年10月: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客座科學家;
2002年11月-2004年12月:日本國立放射線醫(yī)學綜合研究所(NIRS)客座研究員(其間:2004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
2005年1月起至今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醫(yī)學物理作為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230篇,其中SCI檢索175篇、EI檢索32篇,其他核心期刊檢索50篇。國際粒子治療合作組(PTCOG)指導委員會委員;《原子核物理評論》雜志編委會編委;《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雜志編委會編委。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背景 1
1.1.1 放射性的發(fā)現及應用 1
1.1.2 X 射線放射治療技術及其發(fā)展 4
1.2 離子治療的發(fā)展歷程 6
1.2.1 離子治療概念的提出 6
1.2.2 離子治療的早期探索 8
1.2.3 離子放射治療技術的發(fā)展 10
1.2.4 離子放射治療臨床應用及推廣.11
1.2.5 離子治療中心全球分布情況 14
1.3 我國的離子治療發(fā)展及現狀 15
1.3.1 我國放射治療發(fā)展概況 15
1.3.2 我國的離子治療研發(fā)歷程 16
1.3.3 我國目前離子治療中心概況 19
小結 19
復習思考題 20
參考文獻 20
第2章 離子治療的放射物理學基礎 24
2.1 離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24
2.1.1 離子與核外電子的非彈性碰撞.25
2.1.2 離子與原子核的非彈性碰撞 26
2.1.3 離子與原子核的彈性碰撞 26
2.1.4 離子與原子核的核反應 27
2.2 離子在物質中的能量損失 27
2.2.1 阻止本領 27
2.2.2 射程與射程歧離 29
2.2.3 傳能線密度 30
2.3 離子在物質中的多重庫侖散射 31
2.4 核碎裂 32
2.5 束流配送方式.33
2.5.1 被動式束流配送 33
2.5.2 主動式束流配送 37
2.6 離子治療的射程監(jiān)控 40
2.6.1 PET實時在線監(jiān)測 41
2.6.2 瞬發(fā)伽馬監(jiān)測 41
2.6.3 熱聲波監(jiān)測 42
2.7 重離子治療的物理優(yōu)勢.43
2.7.1 倒轉的深度劑量分布 43
2.7.2 小的橫向散射和射程歧離 45
2.7.3 靈活的配送方式 46
2.7.4 彈核碎片與PET實時在線監(jiān)控 46
小結 47
復習思考題 47
參考文獻 47
第3章 離子治療的放射生物學基礎 50
3.1 碳離子劑量分布的特點.50
3.2 存活曲線與相對生物學效應 51
3.2.1 存活曲線與線性平方模型 51
3.2.2 相對生物學效應 54
3.3 氧增比 56
3.4 離子輻射敏感性隨細胞周期時相的變化.58
3.5 離子誘導的 DNA 損傷與修復 59
3.6 離子的分割照射 60
3.7 免疫治療在離子放射治療中應用的生物學基礎 62
3.7.1 離子誘導的腫瘤免疫原性死亡與損傷相關分子模式的釋放 62
3.7.2 離子誘導的遠端效應 64
小結 67
復習思考題 68
參考文獻 68
第4章 RBE 生物物理模型 70
4.1 RBE 模型的目的 70
4.2 基于碳離子和光子輻照細胞存活曲線的RBE 70
4.3 混合束模型 72
4.4 局部效應模型 73
4.4.1 基本原則 73
4.4.2 輸入參數 74
4.4.3 RBE 的依賴關系 75
4.4.4 進一步發(fā)展 76
4.5 微劑量動力學模型 77
4.6 RBE 模型的臨床應用 79
4.6.1 體外數據與臨床數據的聯系 79
4.6.2 混合束模型的臨床應用 79
4.6.3 局部效應模型的臨床應用 81
4.6.4 微觀動力學模型的臨床應用 81
4.6.5 不同中心之間的RBE加權劑量的轉化 83
4.7 基于納劑量學量的RBE模型 84
4.7.1 納劑量學量 84
4.7.2 LNDM理論推導 85
4.7.3 LNDM參數確定 88
4.7.4 基于LNDM的離子束RBE計算 89
4.7.5 LNDM討論 89
小結 92
復習思考題 92
參考文獻 92
第5章 離子治療計劃系統 94
5.1 引言 94
5.2 治療計劃軟件算法 96
5.2.1 DICOM圖像 96
5.2.2 圖像配準算法 96
5.2.3 勾畫算法 104
5.2.4 光線投影算法 105
5.3 CT值到阻止本領比的轉換 107
5.3.1 組織替代物法 107
5.3.2 化學計量法 109
5.4 患者擺位與固定 110
5.4.1 患者支撐裝置 110
5.4.2 患者固定 113
5.5 影像采集與勾畫 113
5.5.1 計劃影像采集 113
5.5.2 輪廓勾畫 114
5.6 計劃參數設計 116
5.6.1 射野方向選擇 116
5.6.2 射野數量 118
5.6.3 離子種類選擇 119
5.7 劑量計算 120
5.7.1 吸收劑量計算 121
5.7.2 次級粒子 122
5.7.3 生物建模 123
5.8 治療計劃優(yōu)化 125
5.8.1 劑量優(yōu)化 125
5.8.2 單野均勻劑量優(yōu)化 127
5.8.3 粒子調強治療優(yōu)化 127
5.8.4 魯棒優(yōu)化 128
5.8.5 研究熱點 128
5.9 計劃評估與計劃質量保證 129
5.9.1 計劃評估 129
5.9.2 計劃質量保證 129
小結 130
復習思考題 130
參考文獻 130
第6章 運動管理 132
6.1 運動靶區(qū)離子束放射治療存在的挑戰(zhàn) 132
6.1.1 器官運動分類 133
6.1.2 影響4D劑量分布的因素 133
6.2 運動探測 134
6.2.1 間接探測 134
6.2.2 直接探測 134
6.2.3 組合探測 135
6.3 運動補償技術 135
6.3.1 呼吸控制 136
6.3.2 呼吸門控 136
6.3.3 呼吸引導 137
6.3.4 重復掃描 139
6.3.5 主動跟蹤 141
6.3.6 運動補償技術比較 141
6.4 離子 4D 治療計劃設計 143
6.4.1 幾何內靶區(qū) 143
6.4.2 射程內靶區(qū) 144
6.4.3 4D靜態(tài)劑量計算 146
6.4.4 4D動態(tài)劑量計算 147
小結 151
復習思考題 152
參考文獻 152
第7章 圖像引導技術 155
7.1 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的現狀 155
7.2 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分類 156
7.2.1 正交X射線圖像引導系統 156
7.2.2 室內軌道CT圖像引導系統 157
7.2.3 CBCT 圖像引導系統.158
7.2.4 紅外體表圖像引導系統 159
7.2.5 體內植入標記點式實時圖像引導系統 159
7.2.6 激光體表掃描式圖像引導系統 160
7.2.7 普通光學圖像引導系統 162
7.2.8 磁共振圖像引導系統 162
小結 165
復習思考題 165
參考文獻 165
第8章 重離子劑量學 168
8.1 引言.168
8.2 參考條件下的劑量測量 169
8.2.1 參考條件 169
8.2.2 電離室測量 170
8.2.3 量熱計測量 174
8.3 束流監(jiān)測 174
8.3.1 束流強度監(jiān)測器 174
8.3.2 位置和劑量均勻性監(jiān)測器及其校準 175
8.4 非參考條件下的劑量測定 176
8.4.1 模體材料 176
8.4.2 用于吸收劑量分布測量的探測器 177
8.4.3 相對吸收劑量測量 178
8.4.4 絕對吸收劑量測量 179
小結 180
復習思考題 180
參考文獻 181
第9章 粒子臨床放射治療的質量保證 183
9.1 質量保證方法 183
9.1.1 基本概念 183
9.1.2 質量保證類型和頻率 185
9.1.3 劑量學測量系統及標準測量條件 186
9.2 日檢 188
9.2.1 束流劑量學參數 189
9.2.2 基本安全與聯鎖 191
9.3 周檢.192
9.3.1 臨床劑量學 192
9.3.2 患者擺位驗證 194
9.4 月檢 195
9.4.1 基本安全 195
9.4.2 運動管理設備 196
9.4.3 醫(yī)學成像設備 197
9.4.4 治療設備機械性能 197
9.5 年檢.199
9.5.1 臨床劑量學 200
9.5.2 基本安全 204
9.5.3 治療計劃系統 205
小結 206
復習思考題 206
參考文獻 206
第10章 重離子臨床治療及適應證 211
10.1 重離子治療的適應證.211
10.2 中國腫瘤譜內的重離子治療適應證 215
小結 215
復習思考題 216
參考文獻 216
第11章 重離子治療技術展望 217
11.1 大力發(fā)展主流重離子放射治療技術 217
11.2 加大對新型治療技術研究的支持 218
11.2.1 加快固定束多角度調強放射治療技術的研發(fā) 218
11.2.2 研發(fā)重離子弧形調強放射治療技術 218
11.2.3 研發(fā)多離子調強放射治療技術 219
11.2.4 研究FLASH治療技術 219
11.2.5 研發(fā)重離子治療中的圖像引導與射程監(jiān)測技術 219
11.3 研究新型的重離子治療計劃技術 219
11.4 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重離子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220
小結 220
復習思考題 220
參考文獻 220
后記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