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新興技術對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以人工智能、自動化、大數(shù)據(jù)、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虛擬現(xiàn)實、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重構或顛覆了以往傳統(tǒng)的品牌營銷方式,驅(qū)動企業(yè)不斷探索和實施數(shù)智化轉型升級戰(zhàn)略。本書是筆者近年來帶領研究生團隊在數(shù)智化營銷和品牌管理這一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最新成果,主要關注了在線內(nèi)容與病毒式營銷、在線零售APP的價值維度、短視頻內(nèi)容的價值維度、員工的短視頻內(nèi)容營銷主題、基于AI的個性化推薦、APP智能推薦體驗、品牌國潮化設計以及中國城市品牌口號內(nèi)容等八個研究問題。本書的相關研究內(nèi)容從各自不同的理論視角出發(fā),采用多樣化研究方法,試圖探討數(shù)智化時代背景下的品牌營銷前沿問題,對相關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也為企業(yè)在數(shù)智化時代開展營銷提供了一些建議和啟示。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相關課程的師生的學術讀物,也可作為企業(yè)管理人員、品牌營銷從業(yè)人員的參考用書。
劉偉,博士,西北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理事,陜西省管理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市場營銷、品牌管理和消費者行為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5項,在《南開管理評論》等CSSCI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4次獲得國內(nèi)重要市場營銷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獎,出版學術專著2部。
目 錄
1 在線內(nèi)容的病毒式分享機制研究 1
1.1 引言 1
1.2 引發(fā)病毒式分享的內(nèi)容特征 2
1.2.1 新奇性 2
1.2.2 趣味性 3
1.2.3 實用性 4
1.3 引發(fā)病毒式分享的心理動機 6
1.3.1 自我強化 6
1.3.2 社會聯(lián)結 7
1.3.3 利他 8
1.4 引發(fā)病毒式分享的情緒反應 9
1.4.1 積極情緒反應 10
1.4.2 消極情緒反應 10
1.5 引發(fā)病毒式分享的情境因素 11
1.5.1 社會關系強度 11
1.5.2 消費者品牌關系強度 13
1.5.3 其他情境因素 14
1.6 個體特征 15
1.7 總結與討論 16
1.7.1 對病毒式營銷策略的啟示 17
1.7.2 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18
1.8 參考文獻 19
2 在線零售APP的價值維度及其影響研究 24
2.1 引言 24
2.2 文獻綜述 26
2.2.1 在線零售APP價值維度的相關文獻綜述 26
2.2.2 在線品牌契合的相關文獻綜述 29
2.2.3 持續(xù)使用意愿的相關文獻綜述 33
2.3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35
2.3.1 理論模型構建 35
2.3.2 研究假設 35
2.4 在線零售APP價值維度的探索性研究 41
2.4.1 訪談對象 41
2.4.2訪談結果分析 43
2.4.3訪談結果匯總 45
2.5 在線零售APP價值維度與在線品牌契合、持續(xù)使用意愿的關系研究 46
2.5.1 研究設計 46
2.5.2 樣本特征與信度分析 48
2.5.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9
2.5.4驗證性因子分析 50
2.5.5共同方法偏差 52
2.5.6假設檢驗 53
2.6 結論與討論 55
2.6.1 研究結論與理論貢獻 55
2.6.2 營銷啟示 56
2.6.3 研究局限與展望 57
2.7 參考文獻 57
3 短視頻內(nèi)容的價值維度及其影響研究 69
3.1 引言 69
3.2 文獻綜述 70
3.2.1 短視頻 70
3.2.2 社交媒體融入 73
3.2.3 積極情緒 76
3.2.4 積極情緒與社交媒體融入相關研究 77
3.3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78
3.3.1 短視頻內(nèi)容功能價值對消費者社交媒體融入的影響 79
3.3.2短視頻內(nèi)容娛樂價值對消費者社交媒體融入的影響 79
3.3.3短視頻內(nèi)容體驗價值對消費者社交媒體融入的影響 80
3.3.4短視頻內(nèi)容互動價值對消費者社交媒體融入的影響 80
3.3.5積極情緒的中介作用的相關假設 81
3.4 關于短視頻內(nèi)容的價值維度的探索性研究 82
3.4.1 訪談對象 82
3.4.2 編碼可視化 83
3.4.3情感分析 86
3.4.4訪談結果總結 88
3.5短視頻內(nèi)容的價值維度對社交媒體融入的影響研究 88
3.5.1 研究設計 88
3.5.2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90
3.5.3 信度效度分析 91
3.5.4 驗證性因子分析 92
3.5.5共同方法偏差 94
3.5.5假設檢驗 95
3.6 結論與展望 100
3.6.1研究結論與理論貢獻 100
3.6.2營銷啟示 101
3.6.3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102
3.7 參考文獻 102
4 員工的短視頻內(nèi)容營銷主題及其影響研究 111
4.1 引言 111
4.2 文獻綜述 112
4.2.1 關于人的品牌 112
4.2.2 員工品牌化 113
4.2.3 內(nèi)容營銷和品牌態(tài)度 114
4.2.4員工社交媒體行為 115
4.2.5 社交媒體融入 116
4.3 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論的質(zhì)性研究 118
4.3.1 研究方法與案例選擇 118
4.3.2概念模型設計 120
4.3.3 結果分析 125
4.4 研究二:基于問卷調(diào)查法的實證研究 130
4.4.1 研究假設 130
4.4.2 研究設計 132
4.4.3 數(shù)據(jù)分析 135
4.4.4 假設檢驗 139
4.5結論與展望 144
4.5.1研究結論與理論貢獻 144
4.5.2實踐啟示 146
4.5.3不足與未來研究展望 147
4.6 參考文獻 148
5 基于AI的個性化推薦及其消費者反應研究 158
5.1 引言 158
5.2 基于AI的個性化推薦 159
5.2.1 AI個性化推薦的定義 159
5.2.2個性化推薦的算法和技術 161
5. 3 基于AI的個性化推薦與消費者旅程 163
5.3.1決策階段 164
5.3.2購買階段 165
5.3.3評估階段 165
5.4基于AI的個性化推薦與消費者反應 165
5.4.1積極反應 166
5.4.2消極反應 168
5.5 結論 170
5.5.1實踐啟示 171
5.5.2未來研究展望 172
5.6 參考文獻 172
6 APP智能推薦體驗的量表開發(fā)研究 179
6.1引言 179
6.2文獻綜述 181
6.2.1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推薦 181
6.2.2智能推薦的特征及其消費者反應研究 182
6.3 研究一:APP智能推薦體驗的概念化與維度構建 183
6.3.1 理論抽樣 183
6.3.2 數(shù)據(jù)收集 184
6.3.3 數(shù)據(jù)編碼 185
6.3.4 理論飽和度檢驗 189
6.4 研究二a:APP智能推薦體驗的初始量表開發(fā) 189
6.4.1 初始量表生成 189
6.4.2探索性因子分析 190
6.5 研究二b:APP智能推薦體驗量表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191
6.6 研究三:APP智能推薦體驗量表的網(wǎng)絡法則效度 193
6.6.1 研究假設 193
6.6.2 研究設計與樣本特征 196
6.6.3 數(shù)據(jù)分析與研究結果 197
6.7 結論與討論 200
6.7.1 研究結論和理論貢獻 200
6.7.2 實踐啟示 201
6.7.3 研究局限和展望 202
6.8 參考文獻 203
7 品牌國潮化設計的維度及其影響研究 209
7.1 引言 209
7.2 文獻回顧 210
7.2.1 國潮概念的內(nèi)涵 210
7.2.2 中國元素與購買意愿 211
7.2.3 審美體驗與購買意愿 212
7.3 研究一:關于品牌國潮化設計的扎根理論 213
7.3.1 訪談設計 213
7.3.2 開放編碼 214
7.3.3 結果分析 216
7.4 研究二:品牌國潮化設計維度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 220
7.4.1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220
7.4.2 研究設計與樣本特征 224
7.4.3 數(shù)據(jù)分析與研究結果 225
7.5 結論與討論 228
7.5.1 研究結果與理論貢獻 228
7.5.2 實踐啟示 229
7.5.3 研究局限與展望 230
7.6 參考文獻 230
8 中國城市品牌口號的內(nèi)容研究 235
8.1 引言 235
8.2 城市口號文獻綜述 237
8.2.1城市品牌與城市口號 237
8.2.2 品牌口號的特點 237
8.2.3 城市口號的作用 238
8.3 研究設計與過程 240
8.3.1 樣本來源 240
8.3.2 研究方案 241
8.3.3研究過程 241
8.4 統(tǒng)計結果 242
8.4.1 城市口號的結構 242
8.4.2 城市口號的內(nèi)容傾向 245
8.4.3 城市口號體現(xiàn)的地理環(huán)境 245
8.4.4 城市口號的焦點 246
8.4.5 城市口號的語義場 247
8.5 研究結論與建議 248
8.5.1 研究結論 248
8.5.2 建議 248
8.6 研究局限與展望 251
8.7 參考文獻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