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借鑒多學科資源,特別是文化心理學資源,以文化心理結構或者說中國文化的三個預設此時取向、關系本位和團體主義為理論基礎,分別從大一統(tǒng)、德治、人倫、孝治、禮治、風化和制度幾個方面分析了儒家治道產生的深層土壤,深入批評了學界盛行的制度決定論思維。
本書運用思想史方法、借用文化心理學理論來嘗試重新解讀儒家思想,是一個獨特的研究視角。該書不僅有中外橫向的比較,而且有古今縱向的比較,和當今的主要社會性問題緊密結合。書中既論古今經典政治理論,也論鬼神的精神世界,所以從編輯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兼具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的學術佳作,也是一部接地氣的好書。
方朝暉,山東省泰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代表作有《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代中國學術史》 《文明的毀滅與新生:儒學與中國現代性研究》 《為三綱正名》 等。
自序
導論 儒家治道的預設與原理
第一章 論中國文化的三個預設
第二章 大一統(tǒng)問題
第三章 德性問題:兼談賢能原則
第四章 人倫問題
第五章 孝治問題
第六章 禮法問題
第七章 風化問題
第八章 制度問題
附錄 傳統(tǒng)政治思想研究的現代陷阱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