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學術科普的筆觸,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基本概念和古人類生存、演化及舊石器時代文化、技術發(fā)展脈絡;以具體案例介紹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方法、理念和研究成果;描述國內主要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內涵和文化、遺產價值;記述從事古人類學研究的知名中外學者的建樹和勵志故事。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引子
尋遠古文明之光 探人類起源之謎——走近從北大走出的考古學家高星/3
探古人生
中國考古百年,須從桑志華寫起/15
德日進與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早期發(fā)展/22
翁文灝與周口店/30
學術架橋梁 友誼貫東西——楊鐘健與他的美國朋友奧爾森/38
裴文中:中國史前考古巨擘/46
有幸陪師賞晚霞——紀念賈蘭坡院士百年誕辰/55
行千里路,考萬年古——深切懷念張森水先生/61
安志敏先生的史前考古研究:游刃在新、舊之間/74
王建先生,中國舊石器考古學史上的一位重要領跑者/81
劉東生,中國古人類學新近發(fā)展的強力推手/88
吳新智院士印象/96
落紅護花 寸草報暉/100
諄諄的教誨 深切的懷念/108
遺址縱橫
周口店:是資源,不是負擔/115
世界遺產視角下的泥河灣盆地/122
水洞溝,歷史在這里流淌/129
水洞溝遺址與“水洞溝模式”/133
丁村遺址發(fā)現的意義及其在中國舊石器考古發(fā)展中的地位和影響/141
鴿子山,史前遺址中的一顆璀璨明珠/146
廟后山隨想/150
人字洞遺址釋疑/153
那道埋藏著人類根脈的梁子/161
薩拉烏蘇,一道蘊藏人類歷史與學術思想的溝灣/167
船帆洞中保存的舊石器時代“室內裝修”遺跡/176
舊石器時代遺址價值的國際視角/180
學術雜談
誰是人?——科普傳播中有關“人”或“人類”的界定與誤區(qū)/187
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191
中華文明前溯/195
制作工具在人類演化中的地位與作用/213
古老的石器在說話/226
遠古人類的生存與智慧之火/236
石器微痕分析在我國的應用:沉思與前瞻/243
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面世——Science 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解讀/255
4萬年前人類登上了雪域高原/258
朝向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共業(yè):古人類學、考古學與遺傳學的交叉與整合/268
考古學與人類學:關于構建中國人類學體系的思考/282
遠韻余音(詩三首)
石器禮贊/295
北京猿人/299
泥河灣懷古/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