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高等學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電工電子技術(下)》第1版的基礎上精選、改寫、補充和修訂而成。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有常用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電子電路中的反饋、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力電子技術基礎、門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觸發(fā)器和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等。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非電類專業(yè)本科生、大專生及成人教育相關專業(yè)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配套資源豐富,包含微課視頻、多媒體電子課件、課后習題的標準答案、10套試題及標準答案的試題庫、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書和電子教案等教學資源,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解決方案。
當前,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快速發(fā)展,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本書依據高等學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編者總結的多年課程教學經驗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為適應高等學!半姽る娮蛹夹g”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修訂而成。本書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總結提高、修訂編寫的,在內容上做了精選和優(yōu)化、整合和改寫、調整和補充。編寫時立足“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好學易懂、重點突出、便于自學、利于教學”。與同類書相比,本書更加注重基本概念的講解、解題技能的訓練以及對學生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既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又有加深拓寬。本書具有以下特點:1)體現了“;A、重實踐、少而精”的特點,整合課程內容,體現了科學性,突出了實踐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滿足內容多、學時少的教學需要。2)本書內容涵蓋了電氣工程學科的大多數研究領域,能夠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利用本專業(yè)與電氣工程學科交叉、滲透、融合來促進自身學科學習的需求。3)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豐富,為學生提供了符合時代需要的知識體系。每章以內容提要和本章目標開頭,使學生能在學習前明確目標;每章結尾部分也有對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的本章小結。4)精心設計內容,合理安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采用分層次遞進的教、學、練相結合的結構。每節(jié)有思考與練習,每章都含有多個例題和習題,可以進一步測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5)增加了仿真軟件Multisim 14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Multisim 14的人機交互界面可以模仿真實的實驗環(huán)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得抽象、晦澀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且易于理解,并將仿真技術與多媒體應用相結合,在理論教學中直接嵌入仿真實驗,將傳統教室變?yōu)樘摂M實驗室,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6)配套資源豐富,包含微課視頻、多媒體電子課件、課后習題的參考答案、10套試題及參考答案的試題庫、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書和電子教案等教學資源,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解決方案。任課教師可登錄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教育服務網(wwwcmpeducom)免費下載,或發(fā)送郵件至hjxlcj2006@sinacom咨詢。本書共10章,參考學時為40~60學時。參考內容的章節(jié)用“”標記,可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yè)和學時來靈活選擇。① 共性基本內容:各非電類專業(yè)所規(guī)定的基本教學內容。② 非共性基本內容(標以“*”號):根據各非電類專業(yè)本身的需求而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本書由佳木斯大學信息電子技術學院電工學課程組編寫。黃金俠擔任主編,負責全書的定稿和統稿工作。其中黃金俠編寫了第11、15和17章,宋國義編寫了第12、14章和附錄A,侯艷編寫了第16和18章,牟曉楓編寫了第13章,張良編寫了第20章、附錄B和參考答案,李麗敏編寫了第19章。佳木斯大學張玲玉教授負責主審并為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很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本書編寫過程中,課程組學習和借鑒了大量有關的參考資料,在此向所有參考資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由于編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今后修訂提高。
高等院校教師
前言第11章常用半導體器件111半導體基礎知識1111本征半導體1112雜質半導體1113PN結112二極管113特殊二極管1131穩(wěn)壓二極管1132發(fā)光二極管1133光電二極管114晶體管115光電晶體管和光電耦合器116場效應晶體管1161增強型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1162耗盡型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1163場效應晶體管的主要參數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2章基本放大電路121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1211放大電路的組成1212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1213放大電路的分析122靜態(tài)工作點的穩(wěn)定123共集電極放大電路1231靜態(tài)分析1232動態(tài)分析124場效應晶體管放大電路1241自給偏壓偏置放大電路1242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125多級放大電路126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127差分放大電路1271差分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1272典型差分放大電路128功率放大電路1281對功率放大電路的要求1282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1283集成功率放大電路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3章集成運算放大器131集成運算放大器概述131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特點1312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組成1313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1314理想集成運算放大器132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1321信號運算電路1322信號處理電路*1323非正弦波產生電路133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選擇和使用133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選擇1332消除自激振蕩1333調零或調整偏置電壓1334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保護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4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141反饋的基本概念1411反饋的定義1412正反饋與負反饋1413直流反饋與交流反饋142放大電路中的交流負反饋1421負反饋類型1422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143振蕩電路中的正反饋1431自激振蕩1432正弦波振蕩電路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5章直流穩(wěn)壓電源151直流穩(wěn)壓電源概述152整流電路1521單相半波整流電路1522單相橋式整流電路1523三相橋式整流電路153濾波電路1531電容濾波電路1532電感濾波電路1533復式濾波電路154穩(wěn)壓電路1541穩(wěn)壓二極管穩(wěn)壓電路1542串聯型穩(wěn)壓電路1543集成穩(wěn)壓電路*1544開關型穩(wěn)壓電路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6章電力電子技術基礎161電力電子器件1611晶閘管1612雙向晶閘管1613全控型器件162可控整流電路1621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1622單相半控橋式整流電路1623單結晶體管觸發(fā)電路163逆變(DC-AC)電路1631電壓型單相橋式逆變電路1632正弦波脈寬調制164交流變換(AC-AC)電路1641單相交流調壓電路1642單相交-交變頻電路本章小結習題第17章門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171數字電路的基礎1711數制1712數字信號172基本邏輯門電路1721基本邏輯關系1722分立元件基本邏輯門電路173集成邏輯門電路1731TTL門電路1732CMOS門電路1733集成邏輯門電路的應用174邏輯代數與邏輯函數1741邏輯代數運算法則1742邏輯函數175組合邏輯電路分析和設計1751組合邏輯電路分析1752組合邏輯電路設計176常用集成中規(guī)模組合邏輯電路1761加法器1762編碼器1763譯碼器*1764數據選擇器*1765數據分配器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8章觸發(fā)器和時序邏輯電路181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1811基本RS觸發(fā)器1812可控RS觸發(fā)器1813主從JK觸發(fā)器1814維持阻塞型D觸發(fā)器1815觸發(fā)器邏輯功能轉換182寄存器1821數碼寄存器1822移位寄存器183計數器1831二進制計數器1832十進制計數器*1833環(huán)形計數器*184時序邏輯電路分析185555定時器及其應用1851555定時器1852單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1853無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19章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191存儲器概述1911存儲器的分類1912存儲器的性能指標192只讀存儲器1921ROM的分類1922ROM的結構及工作原理1923ROM的應用193隨機存取存儲器1931RAM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932RAM芯片簡介1933存儲器的擴展194可編程邏輯器件1941PLD的結構1942可編程邏輯陣列1943可編程陣列邏輯1944通用陣列邏輯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第20章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201數/模轉換器2011R-2R T形電阻網絡D/A轉換器2012R-2R倒T形電阻網絡D/A轉換器2013集成D/A轉換器2014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參數202模/數轉換器2021采樣-保持2022量化-編碼2023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2024雙積分型A/D轉換器2025集成A/D轉換器2026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參數及其選用原則本章小結自測題習題附錄附錄A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 14簡介附錄B常用半導體命名方法及器件參數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