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廢舊鋰離子電池產生的環(huán)境污染和材料回收的潛在價值,推進其綜合再利用是實現(xiàn)綠色化學和生態(tài)平衡的必由之路。故而,本書全面探討了廢舊鋰離子電池的資源化利用,從電池的基本原理、結構特性到回收技術難點,深入分析了電池失效機制,系統(tǒng)介紹了梯次利用、材料再生、電解液和電極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同時,對電池回收的經濟性、環(huán)境影響及政策框架進行了綜合評估。
本書適合從事鋰離子電池回收、冶金、環(huán)保等領域相關科研人員與管理者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學習參考用書。
羅紹華
漢族,1973年1月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三級),博士生導師,F(xiàn)任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資源與材料學院院長,河北省電介質與電解質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河北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教學名師、首批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
長期從事能量存儲材料、醫(yī)用材料和冶金行業(y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等領域的基礎理論、材料體系設計與改性、制備工藝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解決制約我國低成本動力鋰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升級的“卡脖子”難題,滿足我國新能源汽車、規(guī)模儲能領域關鍵材料急需。針對河北省鋼鐵行業(yè)產生大宗工業(yè)廢棄物處置困難的現(xiàn)狀,提出冶金資源材料化和環(huán)境資源材料化新思路,開發(fā)了高附加值和高成長性產業(yè)鏈的產品。服務地方新興產業(yè),研發(fā)新型生物醫(yī)用材料產品,填補了國內齒科修復材料空白,替代進口。
近五年研究成果(排名第一)獲得教育部、河北省、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等設的省部級科技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河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重點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等課題22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fā)表SCI收錄學術論文116篇,主編專著2部,授權第一完成人發(fā)明專利21項。
第1章 廢舊鋰離子電池資源化利用概述 001
1.1 鋰離子電池簡介 001
1.1.1 鋰離子電池基本原理與結構 001
1.1.2 鋰離子電池種類與特性 009
1.2 鋰離子電池的應用與發(fā)展 012
1.2.1 鋰離子電池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 012
1.2.2 鋰離子電池在儲能系統(tǒng)中的應用 016
1.3 鋰離子電池回收的重要性與挑戰(zhàn) 019
1.3.1 鋰離子電池的資源價值與潛在風險 020
1.3.2 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難點 025
參考文獻 029
第2章 退役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安全評估 033
2.1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背景和意義 034
2.1.1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背景 034
2.1.2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意義 036
2.2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研究現(xiàn)狀分析 037
2.2.1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應用市場 038
2.2.2.國內外相關政策和標準 042
2.3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核心技術與方法 048
2.3.1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拆解技術 049
2.3.2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篩選技術 050
2.3.3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重組技術 051
2.4 退役電池性能診斷與分析 052
2.4.1 退役電池的復雜性分析 052
2.4.2 退役電池性能評估 055
參考文獻 069
第3章 鋰離子電池材料失效研究 074
3.1 鋰離子電池材料失效現(xiàn)象及診斷分析 075
3.1.1 失效的分類與描述 076
3.1.2 失效分析的表征方法 079
3.1.3 失效原因的診斷與分析 080
3.2 電極材料失效機制 083
3.2.1 正極材料失效機制 084
3.2.2 負極材料失效機制 086
3.2.3 電解液和隔膜的失效機制 089
3.3 電池材料的失效機制與回收利用之間的耦合關系 092
3.3.1 正極材料的失效機制與回收利用之間的耦合關系 094
3.3.2 負極材料的失效機制與回收利用之間的耦合關系 095
3.3.3 電解液和隔膜的失效機制與回收利用之間的耦合關系 099
3.4 電池失效與壽命預測 101
3.4.1 電池壽命評估與失效預測方法 101
3.4.2 電池材料失效數(shù)據的建模與分析 102
3.4.3 電池失效與壽命預測的可靠性與改進方向 107
3.5 電池材料失效控制與優(yōu)化策略 108
3.5.1 電池失效控制的技術方法 108
3.5.2 電池設計與制造中的關鍵材料優(yōu)化 109
3.5.3 電池可靠性與性能提升的未來展望 110
參考文獻 111
第4章 濕法冶金回收技術 117
4.1 濕法冶金 117
4.1.1 濕法冶金的發(fā)展歷程 118
4.1.2 濕法冶金的優(yōu)勢與適用性 121
4.1.3 溶液化學與電化學基礎 122
4.1.4 濕法冶金設備與工藝流程 127
4.2 濕法冶金技術 140
4.2.1 預處理 140
4.2.2 浸出與溶解 145
4.2.3 純化與分離 154
4.3 濕法冶金技術的案例分析 161
4.3.1 國內外濕法冶金回收技術的應用案例 161
4.3.2 濕法冶金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 165
4.4 濕法冶金相關的回收產業(yè)與政策 166
4.4.1 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產業(yè)鏈概述 166
4.4.2 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 169
4.4.3 濕法冶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線 174
4.5.濕法冶金工藝的經濟與環(huán)境影響分析 175
4.5.1 濕法冶金工藝的經濟效益分析 175
4.5.2 濕法冶金工藝的環(huán)境影響評估 177
4.5.3 回收過程中的環(huán)保與安全管理 179
4.6 濕法冶金工藝的未來展望 181
4.6.1 濕法冶金技術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181
4.6.2 濕法冶金的發(fā)展趨勢與前景 182
參考文獻 183
第5章 火法冶金回收技術 189
5.1 火法冶金 189
5.1.1 火法冶金概述與發(fā)展歷程 189
5.1.2 火法冶金的優(yōu)勢與適用性 192
5.1.3 火法冶金設備與工藝流程 194
5.1.4 火法冶金的基本原理與反應機制 204
5.1.5 火法冶金中的熱傳導與傳質過程 208
5.2 火法冶金技術 210
5.2.1 預處理 210
5.2.2 粉碎、篩分和分選 212
5.2.3 熔煉與焙燒 214
5.2.4 純化與分離 217
5.3 火法冶金技術的案例分析 218
5.3.1 國內外火法冶金回收技術的應用案例 218
5.3.2 火法冶金回收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 221
5.4 火法冶金回收工藝相關的產業(yè)鏈與政策 222
5.4.1 火法冶金回收工藝產業(yè)鏈概述 222
5.4.2 相關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 225
5.4.3 火法冶金回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線 228
5.5 火法冶金回收工藝的經濟效益與環(huán)境影響分析 229
5.5.1 火法冶金回收工藝的經濟效益分析 229
5.5.2 火法冶金回收工藝的環(huán)境影響評估 230
5.5.3 火法冶金回收過程中的環(huán)保與安全管理 232
5.6 火法冶金工藝的未來展望 234
5.6.1 火法冶金技術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234
5.6.2 火法冶金的發(fā)展趨勢與前景 236
參考文獻 237
第6章 生物冶金回收技術 240
6.1 生物冶金 240
6.1.1 生物冶金概述與發(fā)展歷程 240
6.1.2 生物冶金的優(yōu)勢和適用性 242
6.1.3 生物冶金設備與工藝流程 243
6.1.4 生物冶金的基本原理與機制 252
6.1.5 微生物在生物冶金中的作用和功能 253
6.1.6 生物冶金與電池回收的關聯(lián)與交叉耦合 254
6.2 生物冶金技術 256
6.2.1 預處理 256
6.2.2 生物浸出與生物淋濾技術 259
6.2.3 生物還原與生物吸附技術 261
6.2.4 純化與分離 263
6.3 生物冶金技術的案例分析 264
6.3.1 國內外生物冶金回收技術的應用案例 264
6.3.2 生物冶金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 266
6.4 生物冶金相關的回收產業(yè)與政策 271
6.4.1 生物冶金回收工藝產業(yè)鏈概述 271
6.4.2 相關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 274
6.4.3 生物冶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線 275
6.5 生物冶金工藝的經濟與環(huán)境影響分析 277
6.5.1 生物冶金工藝的經濟效益分析 277
6.5.2 生物冶金工藝的環(huán)境影響評估 278
6.5.3 回收過程中的環(huán)保與安全管理 279
6.6 生物冶金工藝的未來展望 280
6.6.1 生物冶金技術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280
6.6.2 生物冶金的發(fā)展趨勢與前景 281
參考文獻 282
第7章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回收與無害化技術 284
7.1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特性與處理方法 285
7.1.1 電解液的組成與化學特性 285
7.1.2 電解液的表征與分析方法 287
7.1.3 電解液處理方法的分類與評估 288
7.2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回收技術 289
7.2.1 預處理技術 289
7.2.2 真空蒸餾法 291
7.2.3 堿液吸收法 293
7.2.4 膜分離法 295
7.2.5 化學法 295
7.2.6 物理法 297
7.2.7 溶劑萃取法 299
7.2.8 其他方法 305
7.3 電解液無害化處理技術 306
7.3.1 無害化處理的目標與要求 306
7.3.2 有害物質的去除與轉化 307
7.3.3 無害化處理的生物方法 308
7.3.4 其他方法 308
7.4 總結與展望 309
參考文獻 310
第8章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資源化利用 314
8.1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回收處理技術 315
8.1.1 火法冶金回收技術 315
8.1.2 濕法冶金回收技術 316
8.2.直接再生技術 320
8.2.1 固相法 321
8.2.2 水熱合成法 325
8.2.3 溶膠-凝膠法 328
8.2.4 噴霧干燥法 332
8.2.5 電沉積法 334
8.2.6 電化學修復法 337
8.3 再生高附加值材料 339
8.3.1 催化劑 341
8.3.2 新型功能材料 343
8.3.3 材料精細加工制備 344
參考文獻 346
第9章 負極材料的資源化利用 351
9.1 負極材料的再生 351
9.1.1 選擇性提鋰 351
9.1.2 深度凈化 354
9.1.3 缺陷重整 363
9.2.再生功能材料 366
9.2.1 吸附劑 367
9.2.2 超級電容器 369
9.2.3 其他材料 371
參考文獻 375
第10章 電池的生命周期評估 378
10.1 生命周期評估 378
10.1.1 電池生命周期評估概述 379
10.1.2 電池生命周期評估框架 381
10.2 LCA在電池回收領域的實際應用 386
10.2.1 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的LCA分析 389
10.2.2 三元鋰電池回收的LCA分析 396
10.3 電池生命周期評估案例分析 402
10.4 電池生命周期評估的不確定性與改進 403
10.5 電池生命周期評估與綠色電池設計 405
參考文獻 406
第11章 電池回收的效益成本和實例分析 410
11.1 電池回收的經濟性分析 410
11.1.1 廢舊鋰離子電池的種類和構成 410
11.1.2 鋰離子電池回收的經濟性分析 411
11.2 電池回收的工業(yè)可行性 414
11.2.1 動力電池回收現(xiàn)狀 414
11.2.2 動力電池回收的工業(yè)可行性分析 416
11.2.3 電池回收工業(yè)處理現(xiàn)狀 417
11.2.4 電池回收工業(yè)的成本分析 419
11.3.回收的市場可行性 422
11.3.1 動力電池回收供給與需求平衡 422
11.3.2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guī)模 423
11.3.3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宏觀政策支持 424
11.3.4 未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趨勢 425
11.4.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收 427
11.4.1 國內回收實例 427
11.4.2 國外回收實例 427
11.5.鈷酸鋰電池的回收 427
11.5.1 國內回收實例 427
11.5.2 國外回收實例 428
11.6 鎳鈷錳酸鋰電池的回收 429
11.6.1 國內回收實例 429
11.6.2 國外回收實例 429
參考文獻 430
附錄 431
附錄I 國內退役LIBs梯次利用相關政策 431
附錄Ⅱ 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地方政策 433
附錄Ⅲ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行業(yè)標準 434
附錄Ⅳ 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地方標準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