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中國歷代兵書精要通覽》全書精選先秦至晚清軍事名著40余部,每本兵書分為兩部分,一為其書其人,概要介紹文中兵書或名篇的主要價值和該兵書或名篇的作者生平事跡、成書過程和版本流傳。二為思想精要,擷取一部兵書或兵家論兵名篇的思想精華加以介紹,突出分析其中的國防思想、戰(zhàn)略觀點、作戰(zhàn)原則、為將之道、管理方法、帶兵藝術等要點,同時點明其現(xiàn)實借鑒意義,及其在當代軍事斗爭、商場競爭、為人處世等領域的運用價值。
一、為什么要讀?
1. 內(nèi)容豐富全面:精選先秦至晚清 40 余部軍事名著,涵蓋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要兵書,能讓讀者全面了解中國歷代兵書的精華。
2. 結構清晰合理:《中國歷代兵書精要通覽》所介紹的每部兵書均分為其書其人思想精要兩部分,從介紹兵書及其作者入手,隨后對兵書進行解讀,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兵書的內(nèi)涵和價值。
3. 現(xiàn)實意義重大:書中不僅介紹兵書的思想精華,還點明其在當代軍事斗爭、商場競爭、為人處世等領域的運用價值,能幫助讀者將古代智慧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讀后能得到什么?
1. 軍事知識:系統(tǒng)學習中國歷代兵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精華,包括國防思想、戰(zhàn)略觀點、作戰(zhàn)原則等,提升對軍事理論的認識和理解。
2. 人物認知:通過其書其人了解兵書作者的生平事跡、成書過程和版本流傳,更全面地認識這些軍事思想家,感受他們的智慧和時代背景對兵書的影響。
3. 實用技能:掌握兵書中的管理方法、帶兵藝術等要點,并將其應用到現(xiàn)代管理和團隊協(xié)作中。同時,汲取其中的智慧,應用于商場競爭和為人處世,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和競爭力。
叢書介紹
《中國歷代兵書精要新解》叢書,共計14本,依次為《中國歷代兵書精要通覽》《孫子兵法精要新解》《吳子精要新解》《司馬法精要新解》《孫臏兵法精要新解》《尉繚子精要新解》《鬼谷子精要新解》《六韜精要新解》《三略精要新解》《將苑精要新解》《唐李問對精要新解》《紀效新書精要新解》《三十六計精要新解》《曾胡治兵語錄精要新解》
未完待續(xù),值得期待……
前言
(一)兵書的發(fā)展脈絡 // 2
(二)兵書的分類體系 // 15
(三)兵書的重要價值 // 18
一、《孫子兵法》
【其書其人】//002
1. 享譽古今中外的兵學圣典 //002
2. 百世兵家之師 //002
【思想精要】//006
1. 兵者,國之大事 //006
2.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008
3.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010
4.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011
5.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013
6. 智信仁勇嚴,為將之五德 //015
7.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019
二、《吳子》
【其書其人】//024
1. 蘊含無價真理的治軍教本 //024
2. 戰(zhàn)國變法先鋒 //024
【思想精要】//028
1. 內(nèi)修文德,外治武備 //028
2. 禁暴救亂,師出有名 //029
3.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030
4. 重文武、兼剛柔 //031
5. 簡募良材,以備不虞 //032
6. 以治為勝,教戒為先 //033
7. 教之以禮,勵之以義 //034
三、《司馬法》
【其書其人】//038
1. 后人追述的古老軍事法典 //038
2. 文武兼?zhèn)涞乃抉R //038
【思想精要】//040
1. 以仁為本,以義治之 //041
2. 忘戰(zhàn)必危,好戰(zhàn)必亡 //042
3. 智戰(zhàn)巧陣,靈活制勝 //044
4. 治國尚禮,治軍尚法 //045
四、《孫臏兵法》
【其書其人】//050
1. 嫡傳孫武謀略的兵形勢專著 //050
2. 善出奇謀的千古高手 //050
【思想精要】//053
1. 戰(zhàn)勝而強兵,樂兵者亡 //054
2. 批亢搗虛,必攻不守 //054
3.勢備之要陣、勢、變、權 //056
4. 復徙合軍,務在治兵利氣 //060
5. 間于天地間,莫貴于人 //063
6. 因地之利,用八陣之宜 //064
五、《尉繚子》
【其書其人】//068
1. 以兵法為核心的治國方略 //068
2. 撲朔迷離的尉繚 //068
【思想精要】//070
1. 以武為植,以文為種 //070
2. 先發(fā)制人,出奇制勝 //071
3. 依法治軍,獎懲分明 //072
4. 用天下用,制天下制 //073
六、《六韜》
【其書其人】//078
1. 古代最早的軍事百科全書 //078
2. 中國謀略學的鼻祖 //078
【思想精要】//083
1.《文韜》之要,治國安邦 //083
2.《武韜》之要,柔武攻敵 //085
3.《龍韜》之要,統(tǒng)軍之道 //085
4.《虎韜》之要,巧妙攻守 //086
5.《豹韜》之要,戰(zhàn)術變化 //087
6.《犬韜》之要,聯(lián)合作戰(zhàn) //087
7. 百科俱全,多有創(chuàng)新 //088
七、《陰符經(jīng)》
【其書其人】//096
1.迷藏不傳于世的道家著作 //096
2.離經(jīng)叛道的隱士 //096
【思想精要】//097
1. 行事之機暗合于天機 //097
2. 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098
3. 治國治軍要以正御下,法術兼施 //099
4. 用兵打仗,盜機取勝 //100
八、《三略》
【其書其人】//104
1. 言簡意賅的戰(zhàn)略學專著 //104
2.下邳神人黃石公 //104
【思想精要】//106
1. 以義誅不義,誅暴討亂 //106
2. 舉賢任能,賞罰必信 //107
3. 因敵轉化,剛柔相濟 //109
九、《素書》
【其書其人】//112
1. 專論立身治國之道的奇書 //112
2. 秦末隱士黃石公 //112
【思想精要】//113
1. 道德仁義禮,立身之道 //114
2. 絕嗜禁欲,修身之道 //115
3. 積善累德,處世之道 //115
4. 人盡其才,用人之道 //117
5. 順應民意,治國之道 //117
十、《鬼谷子》
【其書其人】//122
1.曠世奇書的秘笈 //122
2. 神秘莫測的鬼谷子 //122
【思想精要】//126
1. 崇尚和平,審慎使用武力 //127
2. 追求實用,反對道德綁架 //128
3. 掌握主動,制人不制于人 //129
4. 知人察物,注重隨機應變 //130
5. 正不如奇,善用奇計良謀 //131
十一、《戰(zhàn)略》
【其書其人】//134
1. 首創(chuàng)戰(zhàn)略一詞的杰作 //134
2. 文人兵學家司馬彪 //134
【思想精要】//135
1. 戰(zhàn)略乃兵家之大略 //135
2. 兵不在多,在得人也 //137
3. 先除大害,小害自己 //139
4. 凡此七者,軍事之急務也 //140
十二、《將苑》
【其書其人】//144
1. 最早專論將道的軍事著作 //144
2.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144
【思想精要】//146
1. 簡賢能而任之的用人之道 //146
2. 仁義禮智信為基準的為將之道 //147
3. 嚴明法令,恩威并重的治軍之道 //148
4. 先計而后動,知勝而始戰(zhàn)的用兵之道 //150
十三、《唐李問對》
【其書其人】//154
1. 密室中君臣問對的兵法名著 //154
2. 唐代軍神李靖 //154
【思想精要】//156
1. 先正而后奇,先仁義而后權譎 //157
2. 奇正皆得國之輔也 //159
3. 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 //160
4. 愛威并用、教得其道 //161
5. 對《孫子兵法》的闡釋、質(zhì)疑與發(fā)展 //162
6. 歸納兵學流派,以戰(zhàn)例談兵 //164
十四、《握奇經(jīng)》
【其書其人】//168
1. 專論八陣布列的兵書 //168
2.精于易數(shù)、明于天道的隱士 //168
【思想精要】//169
1.八陣陣法 //170
2.游軍理論 //172
十五、《太白陰經(jīng)》
【其書其人】//176
1. 道家論兵的軍事百科全書 //176
2. 精通道學的兵學家李筌 //176
【思想精要】//176
1. 倡道德仁義之師,斥陰謀逆德之兵 //177
2. 勝負取決于人事,地理只是輔助條件 //178
3.人主恃農(nóng)戰(zhàn)而尊,提倡富國強兵 //180
4.以權術用兵,掌握戰(zhàn)爭主動權 //181
十六、《虎鈐經(jīng)》
【其書其人】//188
1. 掌兵權者的軍事經(jīng)典 //188
2. 獻兵書而獲罪的許洞 //188
【思想精要】//189
1. 三才之道,人用為先 //189
2. 將者,國之腹心,三軍之司命 //191
3. 用兵之本,先謀先勝 //193
4. 用兵之術,知變?yōu)榇?//194
5. 圣人用兵,無不用間 //196
十七、《武經(jīng)總要》
【其書其人】//200
1. 中國古代官修軍事百科全書 //200
2. 奉旨編修兵書的大臣 //200
【思想精要】//201
1. 國事在戎,設營衛(wèi)以整其旅 //201
2. 將校欲其精,士卒欲其教 //203
3. 城池攻守五敗五全//204
4. 邊地防守,以蠻夷攻蠻夷//205
5. 用兵欲其便,用器欲其利 //205
6. 仁義為本,權謀為用 //207
7. 以步制騎,防御為主 //208
8. 君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 //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