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曲類稿》是周明泰撰著的一部戲曲史料。該書將作者所見昆曲劇目整理分類,按所演故事年代排列,上起上古,下至明清,又將據(jù)小說改編的劇目單獨提列,題為水滸故事西游故事封神故事等,每一類或兩類為一卷,全書共十四卷!稁锥Y居隨筆》是周明泰自著的一部戲曲筆記,分《讀曲脞語》《曲目類舉》《時劇證古》《春明瑣憶》四卷,內(nèi)容涉及雜劇昆曲劇目源流、京劇對雜劇昆曲的繼承、清末民初梨園軼事等劇壇掌故。上述二書對于戲曲史研究有很高的價值,尤其在研究劇目的發(fā)展源流方面意義重大,但由于出版于20世紀30年代,僅有排印本傳世,不但未加句讀,且排印較為粗疏,時有錯字,不利于學(xué)者使用。本次出版經(jīng)過標點整理的讀本,且對原書之誤概予糾正,不但可供戲曲研究者利用,且可供大眾愛好者閱讀,堪稱一舉兩得。
分門別類,構(gòu)建戲曲故事體系
《讀曲類稿》按照故事發(fā)生時代,將作者所知的一千四百多個古典劇目,從上古至明清進行系統(tǒng)編目,分卷著錄,并將神話故事、名著故事、沒有明確朝代歸屬的傳奇故事單列專題,方便讀者從時間軸與題材分類的角度,對我國古典戲曲故事建立明確認知。
斷代探源,梳理戲曲歷史脈絡(luò)
《讀曲類稿》每卷所著錄的劇目,都按時代與劇種排列,總體而言,是先以元、明、清三代進行排序,每一朝代的劇種內(nèi)部,則以雜劇居首,繼之以南戲、傳奇,并于題材相同或相關(guān)的劇目下互見其他作品之名,全面展現(xiàn)劇目的歷史流變過程,以及揭示文學(xué)與戲曲的互動關(guān)系,為研究古典戲劇的題材傳承脈絡(luò)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珍貴梨園史料與掌故,還原劇壇生態(tài)
本書所收的另一作品《幾禮居隨筆》依托作者周明泰與梅蘭芳、楊小樓等名家的深厚交游,記錄清末民初梨園鮮為人知的幕后細節(jié)。如《春明瑣憶》詳述京劇名角演出習(xí)慣、戲班經(jīng)營秘辛,甚至舞臺道具的考據(jù)逸聞,填補了官方史料中缺失的煙火氣。書中對京劇與雜劇、昆曲之間繼承關(guān)系的考證與記錄(如《時劇證古》),呈現(xiàn)了傳統(tǒng)戲曲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
權(quán)威?迸c普及兼顧,助力研究與大眾閱讀
本次新版突破原版排印粗疏、未加句讀的局限,由青年學(xué)者童軼對原書進行精準標點與勘誤,既方便讀者閱讀使用,也糾正了原書中存在的個別闕漏,對于傳統(tǒng)文化普及與戲曲史料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周明泰(1896-1994),字志輔,號幾禮居主人,安徽東至人,晚清兩江總督周馥之孫,民國初期實業(yè)家周學(xué)熙之子。周明泰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戲曲研究家,民國時期即致力于研究中國戲曲史,尤以對近代北京戲曲史的研究成就最高。他與當時京劇、曲藝界名流如楊小樓、余叔巖、梅蘭芳、尚小云、劉寶全等交往頗深,深知梨園舊聞軼事,并收集了大量歷代戲曲史料。經(jīng)周氏之手編纂成書的史料集有《都門紀略中的戲曲史料》《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五十年來北平戲劇史材》《清升平署事例漫抄》《續(xù)劇說》等,并著有《近百年來的戲劇》《楊小樓評傳》《枕流答問》等書。其著作曾合編為幾禮居戲曲叢書。
童軼,青年文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致力于唐宋史、日本古代史研究,曾標點《讀曲類稿 幾禮居隨筆》《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 〈都門紀略〉中之戲曲史料》《續(xù)劇說 明本傳奇雜錄》《北平歲時志》等文獻史料集。
讀曲類稿
再版自序
目次
自序
卷一 先秦故事
卷二 秦楚故事
卷三 西漢故事
卷四 東漢故事
卷五 三國故事
卷六 南北朝故事
卷七 隋唐故事
卷八 殘?zhí)莆宕适?br />卷九 宋代故事
卷十 元明清故事
卷十一 仙佛故事
卷十二 西游故事
卷十三 水滸故事
卷十四 雜傳故事
卷十五 雜傳故事
卷十六 雜傳故事
卷十七 雜傳故事
卷十八 雜傳故事
跋
附錄
幾禮居隨筆
卷一 讀曲脞語
卷二 曲目類舉(自周、秦,迄六朝。)
卷三 時劇證古
卷四 春明瑣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