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這段歷史。這六年間,中國國內由動蕩紛爭到團結御侮,日本由侵占中國東三省走向全面侵華,美、英、蘇等西方大國的對華對日政策不斷調整。作者對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歷史線索、歷史事件與人物做了分鏡式描述,從一個更加全面、更為系統(tǒng)的視角,展現(xiàn)了那場恢弘壯闊的全民族抗戰(zhàn)到底是如何打響的。
*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后,何以沒有快速推進全面侵華戰(zhàn)爭?在日本步步深入的侵華過程中,中國國內又是如何由分裂而走向團結統(tǒng)一的?國際社會對日本侵略中國這一事件是怎樣的態(tài)度?本書可謂獨辟蹊徑,很好地解答了上述問題。
* 多側面敘述歷史的演進,呈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日本、美國、英國、蘇聯(lián)等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的關系,構成立體動態(tài)的歷史原貌。
* 作者二十多年間一直專注于這段歷史的研究,除了境內習見的文獻資料,作者多年間收集日、英、美、蘇聯(lián)等各方資料數(shù)千萬字,幾易其稿,使本書具有扎實而豐厚的文獻基礎。
* 作者文筆流暢生動,既理性,又有內在的激情。
王旸,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研究。主要作品有《新時期黨的干部制度建設》(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版)、《優(yōu)選與嚴管:解讀中國干部制度》(外文出版社2011年中英文版)、《中國19311937:動蕩下的希望》(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年版)、《黨代會代表:從一大到十九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4年版)。
序論
第一章 突變與恥辱
一、日軍開啟侵華之旅
二、不抵抗之下的退卻與恥辱
三、日軍進侵華北與華北政局的更迭
四、美英蘇在九一八事變后的遠東政策
五、國民政府在日軍進侵下的應對
第二章 妥協(xié)與抗爭
一、抗日救亡與局部抗戰(zhàn)
二、日軍侵吞華北方針的確立與華北危局
三、英美對華政策的微妙變化
四、國民政府謀求中日關系的改善
五、特殊化的地方政權冀察政務委員會
第三章 苦撐與蓄力
一、日本侵華政策的繼續(xù)深化
二、宋哲元集團在日軍侵壓下的妥協(xié)與抗爭
三、中日就華北問題的交涉
四、兩廣事件與寧粵紛爭的結束
五、增強國力之舉
第四章 希望與轉折
一、中國共產(chǎn)黨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二、國共兩黨秘密接觸與談判
三、地方實力派與國內的團結統(tǒng)一
四、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五、西安事變與一致對外
六、冀察政權中央化
第五章 侵略與抵抗
一、大戰(zhàn)前夕美英蘇的對華政策
二、國共兩黨的抗戰(zhàn)準備
三、日本確立新的侵華方針:對華一擊論
四、宋哲元集團與盧溝橋抗戰(zhàn)
五、最后關頭與全民抗戰(zhàn)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