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結合文化、政治、權力、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這幾個核心關鍵詞,以典型文化理論家為個案,對文化政治的語義內(nèi)涵及其理論的知識譜系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李艷豐,暨南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博士,山東大學文學院博士后,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現(xiàn)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緒論第一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理論核心概念辨析 一 文化的政治賦魅:文化政治理論對文化的定義 二 別樣的政治:文化政治的多重政治話語圖景 三 文化與權力的接合:文化政治理論的權力觀探析 四 話語的政治:文化政治理論中的話語概念 五 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政治第二章 葛蘭西與文化政治在西方的興起 一 葛蘭西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的緣起 二 文化霸權與文化政治 三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批評的葛蘭西轉向第三章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與文化政治理論 一 重新思考文化: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內(nèi)涵 二 文化唯物主義的文化政治:威廉斯文化研究的政治轉向 三 威廉斯文化政治理論的借鑒意義第四章 阿爾都塞與結構主義的文化政治 一 阿爾都塞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結構主義轉向 二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話語內(nèi)涵 三 阿爾都塞與文化意識形態(tài)批評范式的理論建構第五章 詹姆遜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化理論與政治批評 一 詹姆遜文化批評的政治闡釋學 二 詹姆遜的文學理論與政治批評 三 寓言批評: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詩學的批評實踐第六章 伊格爾頓的美學理論與文化政治 一 文化與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內(nèi)涵:伊格爾頓的文化政治觀念 二 后現(xiàn)代主義與多元文化政治 三 走向政治批評:伊格爾頓文學理論的政治轉向 四 伊格爾頓文學批評實踐的文化政治傾向第七章 托尼·本尼特實用主義的文化政治 一 什么是文化治理:從葛蘭西、?碌酵心·本尼特 二 從文化研究到文化治理:本尼特文化治理的理論特征 三 文化融入社會:文化治理的實踐方式 四 閱讀構型:一種閱讀政治學第八章 約翰·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的美學批判與文化政治 一 為大眾文化正名:費斯克的大眾文化觀 二 生產(chǎn)者式文本:費斯克的大眾文本觀 三 日常生活的文化抵抗:大眾文化介入日常生活 四 差異性的微觀政治:大眾文化的政治潛能第九章 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理論與日常生活批判的文化政治 一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論思考 二 列斐伏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理論的文化政治轉向第十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文化政治轉向 一 大眾審美文化時代美學話語的多重變革 二 作為治理的審美:大眾審美文化時代美學的政治轉向 三 審美文化治理:一種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政治學結語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