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欣賞》精心收錄了1000 幅具有極高藝術(shù)價(jià)值、史學(xué)價(jià)值、文化價(jià)值、鑒賞價(jià)值和收藏價(jià)值的中國名畫,按繪畫內(nèi)容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章,各章按年代進(jìn)行編排,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代、明代、清代。每幅畫作都標(biāo)明了繪畫類型、作者、創(chuàng)作時(shí)間、尺寸規(guī)格、收藏地點(diǎn)等信息,并簡明扼要地講述了畫作的藝術(shù)特點(diǎn),同時(shí)配有精致美觀的插圖,盡力展示畫作的原貌。
《中國名畫欣賞》適合廣大國畫愛好者、藝術(shù)史學(xué)者、書畫收藏家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也可以作為想要深入了解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專業(yè)人士和對藝術(shù)感興趣但缺乏專業(yè)背景的讀者的閱讀資料,還可以作為各大院校美術(shù)類、藝術(shù)類專業(yè)師生的輔助教材或參考用書。
《中國名畫欣賞》精心收錄了1000幅極具藝術(shù)、史學(xué)、文化、鑒賞和收藏價(jià)值的中國名畫,堪稱中國繪畫藝術(shù)巔峰之作的集大成者。書中每幅畫作均配有精美插圖,力求還原名畫的原汁原味,營造出一個(gè)色彩斑斕、立體生動且充滿藝術(shù)魅力的閱讀空間。讀者翻開書頁,便如同步入一座流動的藝術(shù)博物館,開啟一段愉悅的視覺與心靈之旅。
科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木幣朋w例、豐富精美的圖片資源以及獨(dú)具匠心的藝術(shù)設(shè)計(jì),多種視覺要素有機(jī)融合,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場彰顯深厚文化底蘊(yùn)的藝術(shù)盛宴。在輕松愉悅的閱讀過程中,讀者不僅能豐富知識儲備,更能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文修養(yǎng),感受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紙或絹上作畫,題材廣泛,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等。中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前。自古以來,中國畫一直是中國文化和藝術(shù)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畫以其獨(dú)特的表現(xiàn)方式和技巧而聞名。傳統(tǒng)的中國畫注重表現(xiàn)自然界的美與和諧,追求意境和氣韻的把握,強(qiáng)調(diào)通過墨、水、筆、色等元素的運(yùn)用來傳達(dá)情感和思想。
中國畫具有獨(dú)特的藝術(shù)哲學(xué)和審美觀念,如寫意墨韻留白等。中國畫注重意境和筆墨的表現(xiàn),強(qiáng)調(diào)表達(dá)內(nèi)在情感和個(gè)人的藝術(shù)觀點(diǎn)。
中國畫不僅在中國具有深厚的影響力,還對東亞地區(qū)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繪畫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的繪畫藝術(shù)均受到中國畫的影響,從中汲取靈感和技巧。
中國畫也對西方藝術(shù)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自18 世紀(jì)起,中國的藝術(shù)品開始進(jìn)入歐洲,逐漸受到歐洲藝術(shù)家的關(guān)注和重視。中國畫的藝術(shù)特點(diǎn),如意境、線條和構(gòu)圖等,對歐洲繪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促進(jìn)了東西方藝術(shù)的交流和融合。
本書旨在為美術(shù)生、繪畫愛好者、鑒賞家、收藏家等人群提供一本詳盡的中國畫鑒賞資料,書中精心挑選了1000 幅具有較高藝術(shù)價(jià)值的中國名畫,全面覆蓋了從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直至清朝的中國歷史各個(gè)歷史階段,涉及200多位著名畫家。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畫的發(fā)展歷程,并全面認(rèn)識各個(gè)時(shí)期的杰出作品,熟悉它們的藝術(shù)特點(diǎn)。
本書由《深度文化》編委會創(chuàng)作,參與編寫的人員有丁念陽、陽曉瑜、陳利華、高麗秋、龔川、何海濤、賀強(qiáng)、胡姝婷、黃啟華、黎安芝、黎琪、黎紹文、盧剛、羅于華等。對于廣大藝術(shù)愛好者,以及有意了解繪畫知識的青少年來說,本書是一本極具價(jià)值的藝術(shù)類讀物。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通過閱讀本書,循序漸進(jìn)地提高自身的藝術(shù)修養(yǎng)。
編 者
深度文化由資深藝術(shù)學(xué)者與專業(yè)出版人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tuán)隊(duì),專注于打造沉浸式藝術(shù)鑒賞讀物,以讓藝術(shù)開口說話為核心理念,通過獨(dú)創(chuàng)的視覺化知識解碼系統(tǒng),將千年藝術(shù)精髓轉(zhuǎn)化為可觸摸的文化記憶。團(tuán)隊(duì)推出的《世界名畫鑒賞(珍藏版)》《西方名畫鑒賞(珍藏版)》《名家字帖鑒賞(珍藏版)》等系列圖書,運(yùn)用微距掃描、動態(tài)色標(biāo)與跨媒介敘事技術(shù),從王羲之的墨跡肌理到印象派的筆觸結(jié)晶,從奢侈品的設(shè)計(jì)哲學(xué)到汽車造型的美學(xué)流變,構(gòu)建起貫通東西方藝術(shù)的語言坐標(biāo)系,以纖毫畢現(xiàn)的圖像檔案和深入淺出的解讀體系,帶領(lǐng)讀者穿透物質(zhì)表象,讀懂文明深處的審美基因密碼。
第1章 中國畫概述
中國畫的歷史 2
中國畫的特點(diǎn) 4
中國畫的形式 4
中國畫的技法 6
第2章 人?物?畫
顧愷之《洛神賦圖》 10
顧愷之《女史箴圖》 10
顧愷之《斫琴圖》 11
顧愷之《列女仁智圖》 12
蕭繹《職貢圖》 12
佚名《列女古賢圖》 13
楊子華《北齊校書圖》 14
展子虔《授經(jīng)圖》 14
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15
韓干《神駿圖》 15
韓干《圉人呈馬圖》 16
韓干《牧馬圖》 17
韓干《清溪飲馬圖》 17
閻立本《步輦圖》 18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18
閻立本《職貢圖》 19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20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20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21
盧欏枷《六尊者像》 22
王維《伏生授經(jīng)圖》 23
陳閎《八公圖》 23
張萱《搗練圖》 24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24
周昉《簪花仕女圖》 25
周昉《揮扇仕女圖》 26
周昉《調(diào)琴啜茗圖》 26
孫位《高逸圖》 27
佚名《唐人宮樂圖》 27
貫休《十六羅漢圖》 28
趙喦《八達(dá)春游圖》 29
趙喦《調(diào)馬圖》 29
李昪《貨郎圖》 30
耶律倍《東丹王出行圖》 30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31
阮郜《閬苑女仙圖》 32
周文矩《宮中圖》 32
周文矩《文苑圖》 33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 33
周文矩《重屏?xí)鍒D》 34
佚名《卓歇圖》 34
佚名《藥師如來像》 35
佚名《白衣觀音像》 36
衛(wèi)賢《高士圖》 36
衛(wèi)賢《閘口盤車圖》 37
武宗元《朝元仙仗圖》 37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8
張擇端《金明池爭標(biāo)圖》 39
李公麟《免胄圖》 40
李公麟《西岳降靈圖》 40
李公麟《維摩演教圖》 41
李公麟《商山四皓圖》與《會昌九老圖》 42
趙佶等《文會圖》 43
趙佶《聽琴圖》 43
王居正《紡車圖》 44
蘇漢臣《嬰戲圖》 44
李唐《晉文公復(fù)國圖》 45
李唐《采薇圖》 45
李唐《灸艾圖》 46
馬遠(yuǎn)《寒江獨(dú)釣圖》 47
馬遠(yuǎn)《曉雪山行圖》 47
馬遠(yuǎn)《華燈侍宴圖》 48
梁楷《潑墨仙人圖》 48
梁楷《右軍書扇圖》 49
梁楷《三高游賞圖》 49
劉松年《天女獻(xiàn)花圖》 50
劉松年《瑤池獻(xiàn)壽圖》 50
李嵩《貨郎圖》 51
李嵩《市擔(dān)嬰戲圖》 51
佚名《搜山圖》 52
佚名《蕉蔭擊球圖》 52
佚名《仙女乘鸞圖》 53
錢選《盧仝煮茶圖》 53
錢選《楊貴妃上馬圖》 54
顏輝《蛤蟆仙人像》 55
顏輝《鐵拐仙人像》 55
顏輝《李仙像》 56
趙孟頫《人騎圖》 56
趙孟頫《飲馬圖》 57
趙孟頫《浴馬圖》 57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 58
趙孟頫《花溪浴馬圖》 58
趙孟頫《紅衣羅漢圖》 59
任仁發(fā)《張果老見明皇圖》 60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 60
劉貫道《消夏圖》 61
何澄《歸莊圖》 61
王振鵬《江山勝覽圖》 62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62
周朗《杜秋圖》 63
趙雍《挾彈游騎圖》 63
朱玉《龍宮水府圖》 64
王繹、倪瓚《楊竹西小像》 64
戴進(jìn)《三顧茅廬圖》 65
戴進(jìn)《鐘馗夜游圖》 65
戴泉《松蔭讀碑圖》 66
黃濟(jì)《礪劍圖》 66
朱瞻基《武侯高臥圖》 67
朱瞻基《壽星圖》 67
商喜《明宣宗行樂圖》 68
商喜《關(guān)羽擒將圖》 68
計(jì)盛《貨郎圖》 69
朱見深《一團(tuán)和氣圖》 69
朱見深《歲朝佳兆圖》 70
劉俊《雪夜訪普圖》 70
杜堇《題竹圖》 71
呂紀(jì)《南極老人像》 71
倪端《聘龐圖》 72
郭詡《琵琶行圖》 72
吳偉《樹下讀書圖》 73
吳偉《武陵春圖》 73
吳偉《歌舞圖》 74
張路《停琴高士圖》 74
張路《吹簫女仙圖》 75
周臣《漁樂圖》 75
周臣《明皇游月宮圖》 76
張靈《招仙圖》 76
唐寅《秋風(fēng)紈扇圖》 77
唐寅《王蜀宮妓圖》 77
唐寅《李端端落籍圖》 78
唐寅《桐陰清夢圖》 78
唐寅《觀梅圖》 79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 79
文徵明《東園圖》 80
文徵明《中庭步月圖》 80
文徵明《茶具十詠圖》 81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81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 82
陸治《竹林長夏圖》 83
王仲玉《陶淵明像》 83
仇英《漢宮春曉圖》 84
仇英《桃源仙境圖》 84
仇英《人物故事圖》 85
仇英《搗衣圖》 85
徐渭《驢背吟詩圖》 86
尤求《紅拂圖》 86
尤求《品古圖》 87
宋旭《茅屋話舊圖》 87
丁云鵬《馮媛當(dāng)熊圖》 88
丁云鵬《松泉清音圖》 88
丁云鵬《玉川煮茶圖》 89
丁云鵬《三教圖》 89
仇珠《女樂圖》 90
黃宸《曲水流觴圖》 90
吳彬《普賢像》 91
吳彬《菩薩像》 91
吳彬《達(dá)摩圖》 92
曾鯨、胡宗信《吳允兆像》 92
曾鯨《葛震甫像》 93
李士達(dá)《歲朝村慶圖》 93
楊文驄《仙人村塢圖》 94
陳洪綬《聽琴圖》 94
陳洪綬《晉爵圖》 95
陳洪綬《童子禮佛圖》 95
陳洪綬《升庵簪花圖》 96
鄭重《降龍羅漢像》 96
鄭重《龍舟競渡圖》 97
邵彌《貽鶴寄書圖》 97
張宏《擊缶圖》 98
張宏《農(nóng)夫打架圖》 98
張琦《圓信像》 99
崔子忠《問道圖》 99
崔子忠《云中玉女圖》 100
崔子忠《蘇軾留帶圖》 101
佚名《朱瞻基斗鵪鶉圖》 101
佚名《明宣宗射獵圖》 102
佚名《十同年圖》 102
佚名《五同會圖》 103
鄭旼《秋林讀書圖》 103
謝彬《探梅圖》 104
謝彬、項(xiàng)圣謨《朱葵石像》 104
袁尚統(tǒng)《歲朝圖》 105
袁尚統(tǒng)《曉關(guān)舟擠圖》 105
沈韶《三人像》 106
沈韶、惲壽平《公牧坐聽松風(fēng)圖》 106
方維儀《蕉石羅漢像》 107
廖大受《雪庵像》 107
禹之鼎《竹浪軒圖》 108
禹之鼎《納蘭容若像》 108
禹之鼎《月波吹笛圖》 109
禹之鼎《翁嵩年負(fù)土圖》 109
禹之鼎、王翚《李圖南聽松圖》 110
禹之鼎《念堂溪邊獨(dú)立圖》 110
禹之鼎《修竹幽居圖》 111
禹之鼎《張魯翁像》 111
禹之鼎《王士禛放鷴圖》 112
禹之鼎《云山爛漫圖》 112
禹之鼎《仿趙千里三多圖》 113
禹之鼎《蠶尾山圖》 113
禹之鼎《黃山草堂圖》 114
禹之鼎《移居圖》 114
禹之鼎《西郊尋梅圖》 115
禹之鼎《王原祁藝菊圖》 115
禹之鼎《題扇圖》 116
禹之鼎《芭蕉仕女圖》 116
禹之鼎、惲壽平《汪懋麟像》 117
鮑嘉《李畹斯像》 117
高其佩《高崗獨(dú)立圖》 118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 118
顧銘《允禧訓(xùn)經(jīng)圖》 119
冷枚《十宮詞圖》 119
冷枚《養(yǎng)正圖》 120
柳遇《宋致靜聽松風(fēng)圖》 120
高鳳翰《自畫像》 121
唐千里《董邦達(dá)像》 121
陳枚《月曼清游圖》 122
華喦《自畫像》 122
華喦《寒駝殘雪圖》 123
華喦《鐘馗秤鬼圖》 123
華喦《白描仕女畫》 124
張宗蒼《乾隆皇帝撫琴圖》 124
張宗蒼等《乾隆皇帝松蔭揮筆圖》 125
金昆等《冰嬉圖》 125
金農(nóng)《人物山水圖》 126
金農(nóng)《自畫像》 126
金農(nóng)《禮佛圖》 127
金農(nóng)《達(dá)摩祖師像》 127
黃慎《麻姑仙像圖》 128
黃慎《漱石捧硯圖》 128
黃慎《商山四皓圖》 129
黃慎《伯樂相馬圖》 129
李世倬《指畫歲朝圖》 130
張遠(yuǎn)《劉景榮三生圖》 130
丁皋、康濤《汪可舟像》 131
傅雯《見梅圖題詠》 131
樊圻《舉杯對月圖》 132
郎世寧等《弘歷雪景行樂圖》 132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 133
郎世寧等《哨鹿圖》 133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落雁圖》 134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射狼圖》 134
郎世寧《乾隆皇帝圍獵聚餐圖》 135
郎世寧等《萬樹園賜宴圖》 135
郎世寧等《馬術(shù)圖》 136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射獵圖》 136
郎世寧《阿玉錫持矛蕩寇圖》 137
郎世寧《瑪瑺斫陣圖》 137
郎世寧《平安春信圖》 138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閱駿圖》 138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挾矢圖》 139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刺虎圖》 139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殪熊圖》 140
郎世寧等《塞宴四事圖》 140
郎世寧等《弘歷觀畫圖》 141
郎世寧《哈薩克貢馬圖》 142
郎世寧等《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142
余省《種秋花圖》 143
徐璋《石星源像》 143
徐璋《李鍇獨(dú)樹圖》 144
董邦達(dá)《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 144
董邦達(dá)《三希堂記意圖》 145
徐揚(yáng)《端陽故事圖》 145
王肇基《夢樓撫琴圖》 146
愛新覺羅·弘歷《仿趙孟頫羅漢像》 146
閔貞《采桑圖》 147
閔貞《巴慰祖像》 147
羅聘《藥根和尚像》 148
羅聘《鎖諫圖》 148
羅聘《鄧石如登岱圖》 149
張廷彥《弘歷行樂圖》 149
丁觀鵬《乾隆皇帝洗象圖》 150
丁觀鵬《無量壽佛圖》 150
丁觀鵬《蓮座大士像》 151
姚文瀚《紫光閣賜宴圖》 151
金廷標(biāo)《乾隆皇帝宮中行樂圖》 152
金廷標(biāo)《兒童斗草圖》 152
金廷標(biāo)《仕女簪花圖》 153
金廷標(biāo)《冰戲圖》 153
金廷標(biāo)《巖居羅漢像》 154
金廷標(biāo)《負(fù)擔(dān)圖》 154
徐鎬《張昀僧裝像》 155
華冠《永瑢像》 155
華冠《余世苓菽水圖》 156
周愷《補(bǔ)袞圖》 156
丁皋《靳介人畫像》 157
朱本《對鏡仕女圖》 157
丁以誠《鐵保像》 158
改琦《元機(jī)詩意圖》 158
費(fèi)丹旭《陳云柯小像圖》 159
費(fèi)丹旭《復(fù)莊懺綺圖》 159
費(fèi)丹旭《十二金釵圖》 160
費(fèi)丹旭《夏仲笙像》 160
任頤《葛仲華像》 161
任頤《羲之愛鵝圖》 161
任頤《蘇武牧羊圖》 162
任頤《公孫大娘舞劍圖》 162
沙馥《芭蕉仕女圖》 163
虛谷《彭公像》 163
喻蘭《仕女清娛圖》 164
湯祿名《梅竹仕女圖》 164
沈貞《阿桂像》 165
任熊《仕女消閑圖》 165
任熊《麻姑獻(xiàn)壽圖》 166
任熊《自畫像》 166
佚名《康熙帝便裝寫字像》 167
佚名《康熙帝讀書像》 167
佚名《和素像》 168
佚名《雍正帝讀書像》 168
佚名《雍正帝道裝像》 169
佚名《弘歷采芝圖》 169
佚名《乾隆帝寫字像》 170
佚名《乾隆帝是一是二圖》 170
佚名《乾隆帝妃古裝像》 171
佚名《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171
佚名《那彥成肖像》 172
佚名《孝全成皇后與幼子像》 172
佚名《孝慎成皇后觀蓮圖》 173
佚名《孝貞顯皇后像》 173
佚名《英嬪春貴人乘馬圖》 174
佚名《同治帝游藝怡情圖》 174
第3章 山?水?畫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 176
展子虔《游春圖》 176
李思訓(xùn)《江帆樓閣圖》 177
李思訓(xùn)《宮苑圖》 177
李思訓(xùn)《京畿瑞雪圖》 178
李思訓(xùn)《九成避暑圖》 178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179
李昭道《龍舟競渡圖》 179
王維《雪溪圖》 180
王維《輞川圖》 180
王維《長江積雪圖》 181
王維《千巖萬壑圖》 182
王維《江干雪霽圖》 182
楊升《蓬萊飛雪圖》 183
楊升《畫山水卷》 184
荊浩《雪景山水圖》 184
荊浩《匡廬圖》 185
關(guān)仝《秋山晚翠圖》 185
關(guān)仝《關(guān)山行旅圖》 186
關(guān)仝《山溪待渡圖》 186
董源《溪岸圖》 187
董源《瀟湘圖》 187
董源《夏山圖》 188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188
董源《龍宿郊民圖》 189
董源《洞天山堂圖》 189
巨然《湖山春曉圖》 190
巨然《萬壑松風(fēng)圖》 190
巨然《秋山問道圖》 191
巨然《層巖叢樹圖》 191
巨然《溪山蘭若圖》 192
巨然《山居圖》 192
趙干《江行初雪圖》 193
李成《讀碑窠石圖》 194
李成《寒林平野圖》 194
李成《晴巒蕭寺圖》 195
李成《茂林遠(yuǎn)岫圖》 195
李成《群峰霽雪圖》 196
李成《喬松平遠(yuǎn)圖》 196
李成《寒林騎驢圖》 197
李成《寒鴉圖》 197
范寬《溪山行旅圖》 198
范寬《雪景寒林圖》 198
范寬《雪山蕭寺圖》 199
范寬《臨流獨(dú)坐圖》 199
惠崇《沙汀叢樹圖》 200
惠崇《溪山春曉圖》 200
郭熙《早春圖》 201
郭熙《幽谷圖》 201
郭熙《山村圖》 202
郭熙《關(guān)山春雪圖》 202
郭熙《樹色平遠(yuǎn)圖》 203
郭熙《窠石平遠(yuǎn)圖》 203
王詵《煙江疊嶂圖》 204
王詵《漁村小雪圖》 204
王詵《蓮塘泛舟圖》 205
李公麟《蜀川勝概圖》 205
趙佶《雪江歸棹圖》 206
趙佶《溪山秋色圖》 206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207
燕文貴《納涼觀瀑圖》 208
燕文貴《層樓春眺圖》 208
張先《十詠圖》 209
趙士雷《湘鄉(xiāng)小景圖》 209
祁序《江山放牧圖》 210
李唐《萬壑松風(fēng)圖》 210
李唐《清溪漁隱圖》 211
李唐《濠梁秋水圖》 211
李唐《秋林放犢圖》 212
李唐《江山小景圖》 212
米友仁《遠(yuǎn)岫晴云圖》 213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213
米友仁《云山墨戲圖》 214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 214
趙伯駒《蓬瀛仙館圖》 215
趙伯骕《萬松金闕圖》 215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 216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 216
馬遠(yuǎn)《水圖》 217
馬遠(yuǎn)《踏歌圖》 218
夏圭《溪山清遠(yuǎn)圖》 218
夏圭《西湖柳艇圖》 219
夏圭《雪堂客話圖》 219
夏圭《梧竹溪堂圖》 220
夏圭《煙岫林居圖》 220
夏圭《灞橋風(fēng)雪圖》 221
李嵩《西湖圖》 221
陳清波《湖山春曉圖》 222
佚名《青山白云圖》 222
佚名《深堂琴趣圖》 223
佚名《長橋臥波圖》 223
佚名《溪山水閣圖》 224
佚名《仙山樓閣圖》 224
錢選《幽居圖》 225
錢選《浮玉山居圖》 225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226
趙孟頫《重江疊嶂圖》 226
趙孟頫《水村圖》 227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 227
趙孟頫《雙松平遠(yuǎn)圖》 228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228
黃公望《溪山雨意圖》 229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 229
黃公望《水閣清幽圖》 230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230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231
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232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232
黃公望《快雪時(shí)晴圖》 233
吳鎮(zhèn)《洞庭漁隱圖》 233
吳鎮(zhèn)《秋江漁隱圖》 234
吳鎮(zhèn)《蘆花寒雁圖》 234
吳鎮(zhèn)《漁父圖》 235
吳鎮(zhèn)《松泉圖》 235
夏永《岳陽樓圖》 236
夏永《豐樂樓圖》 236
朱德潤《秀野軒圖》 237
倪瓚《水竹居圖》 237
倪瓚《六君子圖》 238
倪瓚《漁莊秋霽圖》 238
倪瓚《幽澗寒松圖》 239
倪瓚《秋亭嘉樹圖》 239
方從義《溪橋幽興圖》 240
方從義《武夷放棹圖》 240
王蒙《太白山圖》 241
王蒙《夏山高隱圖》 241
王蒙《青卞隱居圖》 242
王蒙《夏日山居圖》 242
王蒙《春山讀書圖》 243
王蒙《丹山瀛海圖》 243
王蒙《秋山草堂圖》 244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244
胡廷暉《春山泛舟圖》 245
盛懋《秋江待渡圖》 245
盛懋《滄江橫笛圖》 246
商琦《春山圖》 246
吳致中《閑止齋圖》 247
佚名《東山絲竹圖》 247
王履《華山圖》 248
戴進(jìn)《歸田祝壽圖》 248
戴進(jìn)《關(guān)山行旅圖》 249
戴進(jìn)《海水旭日圖》 249
戴進(jìn)《雪景山水圖》 250
戴進(jìn)《山水圖》 250
劉玨《夏云欲雨圖》 251
夏昶《湘江風(fēng)雨圖》 251
杜瓊《山水圖》 252
杜瓊《為吳寬作山水圖》 253
蔣嵩《山水圖》 253
蔣嵩《漁舟讀書圖》 254
沈周《仿董巨山水圖》 255
沈周《溪山晚照圖》 256
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257
沈周《京江送別圖》 257
沈周《滄州趣圖》 258
沈周《為惟德作山水圖》 259
沈周《柳蔭坐釣圖》 259
沈周《西山雨觀圖》 260
沈周《江亭避暑圖》 260
沈周《秋林圖》 261
沈周《廬山高圖》 261
沈周《魏園雅集圖》 262
周臣《春山游騎圖》 262
周臣《春泉小隱圖》 263
周臣《山水人物圖》 263
唐寅《沛臺實(shí)景圖》 264
唐寅《幽人燕坐圖》 264
唐寅《錢塘景物圖》 265
唐寅《事茗圖》 265
唐寅《山路松聲圖》 266
唐寅《落霞孤鶩圖》 266
唐寅《春山伴侶圖》 267
文徵明《古木蒼煙圖》 267
文徵明《古木寒泉圖》 268
文徵明《水亭詩思圖》 268
文徵明《滸溪草堂圖》 269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 269
文徵明《溪橋策杖圖》 270
文徵明《曲港歸舟圖》 270
葉澄《雁蕩山圖》 271
陳道復(fù)《墨筆山水圖》 271
陳道復(fù)《山水圖》 272
謝時(shí)臣《暮云詩意圖》 272
謝時(shí)臣《策杖尋幽圖》 273
謝時(shí)臣《岳陽樓圖》 273
王問《隱寶界山圖》 274
錢穀《虎丘前山圖》 274
錢穀《定慧禪院圖》 275
文伯仁《云巖佳勝圖》 275
文伯仁《泛太湖圖》 276
文伯仁《萬壑松風(fēng)圖》 276
仇英《玉洞仙源圖》 277
仇英《臨溪水閣圖》 277
仇英《桃村草堂圖》 278
仇英《蓮溪漁隱圖》 278
仇英《歸汾圖》 279
宋旭《萬山秋色圖》 279
宋旭《林塘野興圖》 280
宋旭《城南高隱圖》 280
宋旭《五岳圖》 281
顧正誼《江岸長亭圖》 282
蔣乾《赤壁圖》 282
宋懋晉《漁村帆影圖》 283
宋懋晉《山水圖》 283
宋懋晉《寫宋之問詩意圖》 284
董其昌《洞庭空闊圖》 284
董其昌《青綠山水圖》 285
董其昌《高逸圖》 285
董其昌《夏木垂陰圖》 286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 286
董其昌《延陵村圖》 287
董其昌《佘山游境圖》 287
董其昌《贈稼軒山水圖》 288
董其昌《仿巨然山水圖》 288
董其昌《嵐容川色圖》 289
董其昌《董范合參圖》 289
董其昌《關(guān)山雪霽圖》 290
董其昌《墨卷傳衣圖》 290
董其昌《疏林遠(yuǎn)岫圖》 291
董其昌《葑涇仿古圖》 291
董其昌《仿倪山水圖》 292
董其昌《鐘賈山陰望平原村景圖》 292
董其昌《林杪水步圖》 293
沈士充《山樓觀稼圖》 293
沈士充《寒塘漁艇圖》 294
沈士充《寒林浮靄圖》 294
朱端《煙江遠(yuǎn)眺圖》 295
李流芳《檀園墨戲圖》 295
張瑞圖《晴雪長松圖》 296
崔子忠《藏云圖》 296
倪元璐《仿米芾山水圖》 297
張宏《延陵掛劍圖》 297
吳彬《千巖萬壑圖》 298
李在《山村圖》 298
李在《闊渚遙峰圖》 299
吳偉《松溪漁炊圖》 299
吳偉《松陰觀瀑圖》 300
吳偉《漁樂圖》 300
王諤《江閣遠(yuǎn)眺圖》 301
王諤《踏雪尋梅圖》 301
張路《山雨欲來圖》 302
張路《觀瀑圖》 302
陳宗淵《洪崖山房圖》 303
程嘉燧《孤松高士圖》 303
卞文瑜《一梧軒圖》 304
趙左《望山垂釣圖》 304
趙左《秋林圖》 305
趙左《長林積雪圖》 305
藍(lán)瑛《溪橋話舊圖》 306
藍(lán)瑛《仿王蒙山水圖》 306
藍(lán)瑛《云壑藏漁圖》 307
藍(lán)瑛《白云紅樹圖》 307
項(xiàng)圣謨《雨滿山齋圖》 308
項(xiàng)圣謨《雪影漁人圖》 308
項(xiàng)圣謨《聽松圖》 309
項(xiàng)圣謨《放鶴洲圖》 309
項(xiàng)圣謨《大樹風(fēng)號圖》 310
陳洪綬《秋江泛艇圖》 310
陳洪綬《黃流巨津圖》 311
蕭云從《雪岳讀書圖》 311
張學(xué)曾《仿北苑山水圖》 312
張風(fēng)《北固煙柳圖》 312
王時(shí)敏《山水圖》(一) 313
王時(shí)敏《長白山圖》 313
王時(shí)敏《秋山白云圖》 314
王時(shí)敏《山水圖》(二) 314
王時(shí)敏《仿黃公望山水圖》 315
王時(shí)敏《松壑高士圖》 315
王時(shí)敏《落木寒泉圖》 316
王時(shí)敏《設(shè)色山水圖》 316
王時(shí)敏《杜甫詩意圖》 317
王時(shí)敏《仙山樓閣圖》 317
王時(shí)敏《虞山惜別圖》 318
王時(shí)敏《山水圖》(三) 318
王時(shí)敏《山樓客話圖》 319
王時(shí)敏《南山積翠圖》 319
王鐸《山水圖》 320
王鐸《溪山紫翠圖》 320
王鐸《仿董源山水圖》 321
王鑒《四家靈氣圖》 321
王鑒《九峰讀書圖》 322
王鑒《夢境圖》 322
王鑒《青綠山水圖》 323
王鑒《仿大癡山水圖》 323
王鑒《山水圖》 324
王鑒《仿叔明長松仙館圖》 324
王鑒《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圖》 325
王鑒《遠(yuǎn)山崗巒圖》 325
王鑒《夏日山居圖》 326
王鑒《浮嵐暖翠圖》 326
王鑒《煙浮遠(yuǎn)岫圖》 327
王鑒《溪亭山色圖》 327
傅山《江深草閣圖》 328
程正揆《山水圖》 328
弘仁《松竹幽亭圖》 329
弘仁《陶庵圖》 329
弘仁《黃海松石圖》 330
弘仁《節(jié)壽圖》 330
弘仁《幽亭秀木圖》 331
弘仁《仿倪山水圖》 331
弘仁《西巖松雪圖》 332
弘仁《疏泉洗研圖》 332
弘仁《南岡清韻圖》 333
髡殘《蒼翠凌天圖》 333
髡殘《仙源圖》 334
髡殘《禪機(jī)畫趣圖》 334
髡殘《雨洗山根圖》 335
髡殘《層巖疊壑圖》 335
髡殘《云洞流泉圖》 336
髡殘《溪閣讀書圖》 336
髡殘《垂竿圖》 337
查士標(biāo)《秋林遠(yuǎn)岫圖》 337
查士標(biāo)《日長山靜圖》 338
查士標(biāo)《空山結(jié)屋圖》 338
查士標(biāo)《溪山放牧圖》 339
龔賢《清涼環(huán)翠圖》 339
龔賢《攝山棲霞圖》 340
龔賢《云壑松蔭圖》 340
程邃《山水圖》 341
鄒喆《山水圖》 341
謝蓀《青綠山水圖》 342
王撰《仿子久山水圖》 342
梅清《高山流水圖》 343
梅清《黃山朱砂泉圖》 343
梅清《天都峰圖》 344
梅清《蓮花峰圖》 344
梅清《白龍?zhí)秷D》 345
朱耷《秋林獨(dú)釣圖》 345
吳歷《幽麓漁舟圖》 346
吳歷《興福庵感舊圖》 346
吳歷《松壑鳴琴圖》 347
吳歷《柳村秋思圖》 347
吳歷《橫山晴靄圖》 348
吳歷《湖天春色圖》 348
吳歷《擬古脫古圖》 349
王翚《宿雨曉煙圖》 349
王翚《山窗讀書圖》 350
王翚《溪山紅樹圖》 350
王翚《仿黃公望山水圖》 351
王翚《巖棲高士圖》 351
王翚《陡壑奔泉圖》 352
王翚《九華秀色圖》 352
王翚《仿巨然煙浮遠(yuǎn)岫圖》 353
王翚《秋山萬重圖》 353
王翚《秋樹昏鴉圖》 354
王翚《夏五吟梅圖》 354
王翚《虞山楓林圖》 355
王翚《翠微秋色圖》 355
王翚《晚梧秋影圖》 356
王翚《廬山白云圖》 356
惲壽平《靈巖山圖》 357
惲壽平《富春山圖》 357
惲壽平《高巖喬木圖》 358
惲壽平《晴川攬勝圖》 358
惲壽平《高巖濺瀑圖》 359
陳卓《山水樓閣圖》 359
陳卓《天壇勒騎圖、冶麓幽棲圖》 360
石濤《山水清音圖》 360
石濤《細(xì)雨虬松圖》 361
石濤《搜盡奇峰圖》 361
石濤《淮揚(yáng)潔秋圖》 362
石濤《對菊圖》 362
石濤《陶淵明詩意圖》 363
石濤《橫塘曳履圖》 363
石濤《云山圖》 364
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圖》 364
王原祁《送別詩意圖》 365
王原祁《溪山林屋圖》 365
王原祁《昌黎詩意圖》 366
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圖》 366
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圖》 367
王原祁《仿倪黃山水圖》 367
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圖》 368
王原祁《丹臺春曉圖》 368
王原祁《神完氣足圖》 369
王原祁《仿王蒙秋山蕭寺圖》 369
王原祁《松溪仙館圖》 370
王原祁《仿李成煙景圖》 370
王原祁《仿吳鎮(zhèn)山水圖》 371
王原祁《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371
王原祁《盧鴻草堂十志圖》 372
王原祁《江鄉(xiāng)春曉圖》 372
王原祁《江國垂綸圖》 373
陳書《長松圖》 373
禹之鼎《溪山行旅圖》 374
王敬銘《山水圖》 374
焦秉貞《陶淵明歸去來辭圖》 375
王犖《臨趙孟頫水村圖》 375
冷枚《避暑山莊圖》 376
高翔《山水圖》(一) 376
高翔《山水圖》(二) 377
陳枚《萬福來朝圖》 377
陳枚《山水樓閣圖》 378
袁江《山水樓閣圖》 378
袁江《觀潮圖》 379
袁江《蓬萊仙島圖》 379
袁江《阿房宮圖》 380
袁江《梁園飛雪圖》 380
袁江《竹苞松茂圖》 381
袁耀《邗江勝覽圖》 381
袁耀《山莊秋稔圖》 382
袁耀《漢宮春曉圖》 382
袁耀《山水樓閣圖》 383
袁耀《竹溪高隱圖》 383
袁耀《九成宮圖》 384
袁耀《山水四條屏》 384
袁耀《蓬萊仙境圖》 385
袁耀《山雨欲來圖》 386
袁耀《驪山避暑圖》 386
高鳳翰《雪景山水圖》 387
華嵒《天山積雪圖》 387
張宗蒼《山水圖》 388
王愫《巖畔垂綸圖》 388
方琮《秋山行旅圖》 389
方琮《天保九如圖》 389
金農(nóng)《月華圖》 390
沈源《山水樓閣圖》 390
改琦《西溪探梅圖》 391
李世倬《皋涂精舍圖》 391
董邦達(dá)《靜宜園二十八景圖》 392
愛新覺羅·允禧《漁莊山舍圖》 392
張若澄《興安嶺圖》 393
張若澄《靜宜園二十八景圖》 393
張若澄《燕山八景圖》 394
徐揚(yáng)《京師生春詩意圖》 394
徐揚(yáng)《玉帶橋詩意圖》 395
徐揚(yáng)《山莊清話圖》 395
謝遂《寒林樓觀圖》 396
袁杓《綠墅堂圖》 396
羅聘《劍閣圖》 397
李寅《山水樓閣圖》 397
李寅《紅樓夜宴圖》 398
李寅《仿郭忠恕山水樓閣圖》 398
戴熙《憶松圖》 399
奚岡《巖居秋爽圖》 399
錢杜《紫瑯仙館圖》 400
任熊《十萬圖》 401
任頤《云山策馬圖》 401
佚名《盤山靜夜圖》 402
佚名《頤和園風(fēng)景圖》 402
第4章 花?鳥?畫
韓滉《五牛圖》 404
韓干《照夜白圖》 404
韓干《猿馬圖》 405
徐熙《雪竹圖》 405
徐熙《玉堂富貴圖》 406
徐熙《豆莢蜻蜓圖》 406
黃筌《寫生珍禽圖》 407
黃筌《芳溆春禽圖》 407
黃筌《雪竹文禽圖》 408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 408
黃居寀《竹石錦鳩圖》 409
惠崇《雁圖》 409
惠崇《秋浦雙鴛圖》 410
崔白《寒雀圖》 410
崔白《竹鷗圖》 411
李公麟《五馬圖》 411
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 412
趙昌《寫生蛺蝶圖》 412
趙佶《桃鳩圖》 413
趙佶《瑞鶴圖》 413
趙佶《竹禽圖》 414
趙佶《鴝鵒圖》 414
趙佶《五色鸚鵡圖》 415
趙佶《芙蓉錦雞圖》 415
趙佶《蠟梅山禽圖》 416
趙佶《柳鴉蘆雁圖》 416
趙佶《梅花繡眼圖》 417
趙佶《枇杷山鳥圖》 417
趙佶《池塘秋晚圖》 418
趙佶《梅竹聚禽圖》 418
揚(yáng)無咎《四梅圖》 419
閻次平《四季牧牛圖》 419
李迪《楓鷹錦雞圖》 421
李迪《紅白芙蓉圖》 421
李迪《雞雛待飼圖》 422
李迪《風(fēng)雨牧歸圖》 422
李迪《獵犬圖》 423
馬遠(yuǎn)《白薔薇圖》 423
馬遠(yuǎn)《梅石溪鳧圖》 424
陳容《九龍圖》 424
陳容《云龍圖》 425
梁楷《疏柳寒鴉圖》 425
梁楷《秋柳雙鴉圖》 426
李嵩《花籃圖》 426
林椿《果熟來禽圖》 427
林椿《葡萄草蟲圖》 427
林椿《枇杷山鳥圖》 428
趙孟堅(jiān)《墨蘭圖》 428
趙孟堅(jiān)《水仙圖》 429
朱紹宗《菊叢飛蝶圖》 429
法!端珜懮鷪D》 429
馬麟《橘綠圖》 430
馬麟《層疊冰綃圖》 431
陳居中《四羊圖》 431
李安忠《晴春蝶戲圖》 432
馬興祖《疏荷沙鳥圖》 432
毛益《榴枝黃鳥圖》 433
佚名《霜柯竹澗圖》 433
佚名《霜桕山鳥圖》 434
佚名《秋樹鴝鵒圖》 434
佚名《霜筱寒雛圖》 435
佚名《瓦雀棲枝圖》 435
佚名《烏桕文禽圖》 436
佚名《松澗山禽圖》 436
佚名《鹡鸰荷葉圖》 437
佚名《白頭叢竹圖》 437
佚名《馴禽俯啄圖》 438
佚名《溪蘆野鴨圖》 438
佚名《繡羽鳴春圖》 439
佚名《梅竹雙鵲圖》 439
佚名《紅梅孔雀圖》 440
佚名《寫生草蟲圖》 440
佚名《海棠蛺蝶圖》 441
佚名《青楓巨蝶圖》 441
佚名《群魚戲藻圖》 442
佚名《荷蟹圖》 442
佚名《蓼龜圖》 443
張珪《神龜圖》 443
趙霖《昭陵六駿圖》 444
李衎《修篁樹石圖》 445
錢選《八花圖》 445
高克恭《墨竹坡石圖》 446
趙孟頫《二羊圖》 446
趙孟頫《葵花圖》 447
趙孟頫《幽篁戴勝圖》 447
趙孟頫《竹石幽蘭圖》 448
趙孟頫《古木竹石圖》 448
任仁發(fā)《二馬圖》 449
任仁發(fā)《秋水鳧鹥圖》 449
吳鎮(zhèn)《墨竹坡石圖》 450
顧安《幽篁秀石圖》 450
柯九思《清閟閣墨竹圖》 451
倪瓚《梧竹秀石圖》 451
倪瓚《竹枝圖》 452
王淵《桃竹錦雞圖》 452
盛懋《松石圖》 453
邊景昭《昭竹鶴圖》 453
邊景昭、王紱《竹鶴雙清圖》 454
王紱《墨竹圖》 455
孫隆《芙蓉鵝圖》 455
孫隆《雪禽梅竹圖》 456
夏昶《墨竹圖》 456
戴進(jìn)《葵石蛺蝶圖》 457
沈周《枇杷圖》 457
沈周《辛夷墨菜圖》 458
沈周《喬木慈烏圖》 458
沈周《雛雞圖》 459
林良《錦雞圖》 459
林良《雪景鷹雁圖》 460
林良《孔雀圖》 460
林良《蘆雁圖》 461
林良《雪景雙雉圖》 461
呂紀(jì)《桂菊山禽圖》 462
呂紀(jì)《殘荷鷹鷺圖》 462
呂紀(jì)《榴葵綬雞圖》 463
呂紀(jì)《竹禽圖》 463
呂紀(jì)《鷹鵲圖》 464
孫艾《木棉圖》 464
孫艾《蠶桑圖》 465
繆輔《魚藻圖》 465
徐霖《菊石野兔圖》 466
汪肇《柳禽白鷴圖》 466
唐寅《墨梅圖》 467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 467
文徵明《枯木疏篁圖》 468
陳淳《洛陽春色圖》 468
陳栝《寫生游戲圖》 469
陳道復(fù)《瓶蓮圖》 469
陳道復(fù)《葵石圖》 470
陳道復(fù)《梅花水仙圖》 470
陳道復(fù)《牡丹花卉圖》 471
王穀祥《花卉圖》 471
周天球《墨蘭圖》 472
徐渭《黃甲圖》 472
徐渭《水墨牡丹圖》 473
徐渭《梅花蕉葉圖》 473
徐渭《水墨葡萄圖》 474
徐渭《四季花卉圖》 474
周之冕《竹雞圖》 475
周之冕《雙燕鴛鴦圖》 475
王維烈《菱塘哺雛圖》 476
孫克弘《玉堂芝蘭圖》 476
孫克弘《耄耋圖》 477
馬守真《蘭竹水仙圖》 477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 478
陳洪綬《梅石圖》 478
米萬鐘《竹石菊花圖》 479
王時(shí)敏《端午圖》 479
鄒喆《墨艾圖》 480
傅山《墨荷圖》 480
弘仁《松梅圖》 481
虞沅《芍藥八哥圖》 481
朱耷《古梅圖》 482
朱耷《水木清華圖》 482
朱耷《貓石圖》 483
朱耷《楊柳浴禽圖》 483
朱耷《蘆雁圖》 484
朱耷《枯木寒鴉圖》 484
朱耷《荷石水鳥圖》 485
馬荃《花蝶圖》 485
唐炗、惲壽平《紅蓮綠藻圖》 486
惲壽平《雙清圖》 486
惲壽平《蓼汀魚藻圖》 487
惲壽平《松竹圖》 487
惲壽平《桃花圖》 488
石濤《梅竹圖》 488
石濤《墨荷圖》 489
石濤《高呼與可圖》 489
石濤《竹菊圖》 490
禹之鼎《桐禽圖》 490
冷枚《梧桐雙兔圖》 491
高鳳翰《荷花圖》 491
高鳳翰《蓮塘清供圖》 492
高鳳翰《雪景竹石圖》 492
邊壽民《蘆雁圖》 493
邊壽民《晴沙集影圖》 493
蔣廷錫《芙蓉鷺鷥圖》 494
蔣廷錫《塞外花卉圖》 494
華喦《秋樹八哥圖》 495
華喦《桃潭浴鴨圖》 495
華喦《八百遐齡圖》 496
華喦《海棠禽兔圖》 496
華喦《秋樹斗禽圖》 497
華喦《薔薇山鳥圖》 497
華喦《牡丹圖》 498
汪士慎《梅花蘭石圖》 498
汪士慎《梅花圖》 499
汪士慎《春風(fēng)香國圖》 499
汪士慎《春風(fēng)三友圖》 500
李鱓《松藤圖》 500
李鱓《芭蕉竹石圖》 501
李鱓《荷花圖》 501
石海《九如圖》 502
李世倬《桂花月兔圖》 502
金農(nóng)《墨梅圖》 503
金農(nóng)《玉壺春色圖》 503
黃慎《荷鷺圖》 504
黃慎《蘆花雙雁圖》 504
高翔《梅花圖》 505
郎世寧《百駿圖》 505
郎世寧《白鷹圖》 506
郎世寧《嵩獻(xiàn)英芝圖》 507
郎世寧《午瑞圖》 507
郎世寧《郊原牧馬圖》 508
郎世寧《花鳥圖》 508
艾啟蒙《十駿犬圖》 509
余穉《端陽景圖》 509
余省《牡丹雙綬圖》 510
鄭夑《墨筆竹石圖》(一) 510
鄭夑《蘭花圖》 511
鄭夑《仿文同竹石圖》 511
鄭夑《竹石圖》 512
鄭夑《竹蘭石圖》 512
鄭夑《墨竹圖》 513
鄭夑《墨筆竹石圖》(二) 513
鄭夑《梅竹圖》 514
李方膺《瀟湘風(fēng)竹圖》 515
李方膺《竹石圖》 515
李方膺《墨筆古松圖》 516
李方膺《墨梅圖》 516
李方膺《游魚圖》 517
蔣溥《月中桂兔圖》 517
鄒一桂《桃花圖》 518
鄒一桂《牡丹蘭蕙圖》 518
羅聘《墨梅圖》 519
羅聘《雙色梅花圖》 520
任熊《夾竹桃雞圖》 521
趙之謙《墨松圖》 521
趙之謙《古柏靈芝圖》 522
趙之謙《菊石雁來紅圖》 522
趙之謙《牡丹圖》 523
愛新覺羅·載淳《管城春滿圖》 523
任頤《風(fēng)柳群燕圖》 524
任頤《棕櫚雞圖》 524
任頤《桃石圖》 525
任頤《芭蕉貍貓圖》 525
任頤《凌霄松鼠圖》 526
任頤《花蔭小犬圖》 527
任頤《月夜山雞圖》 527
任頤《幽鳥鳴春圖》 528
虛谷《五瑞圖》 528
虛谷《瓶菊圖》 529
虛谷《梅鶴圖》 529
虛谷《紫藤金魚圖》 530
陸恢《雄雞圖》 530
吳昌碩《紫藤圖》 531
吳昌碩《荷花圖》 531
吳昌碩《玉蘭圖》 532
吳昌碩《牡丹水仙圖》 532
吳昌碩《歲朝清供圖》 533
參考文獻(xiàn)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