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叢書系統(tǒng)梳理國內外語言文化傳播理論并借鑒語言文化傳播的成果和經(jīng)驗,應用于一帶一路十國中文國際傳播研究當中,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起到語言和文化的重要橋梁作用,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在學術價值方面,本套叢書是聚集一帶一路十國開展中文國際傳播的系統(tǒng)研究,突顯國別區(qū)域特征,注重研究國家之間的差異,從多學科融合視角關注中文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歷史及現(xiàn)實作用,針對中文在各國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思路。在實踐意義方面,本套叢書實現(xiàn)了基于中文國際傳播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區(qū)域化、分眾化表達,在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以及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成效突出。
走向世界,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世界離不開語言,要了解世界的語言狀況,需通過語言了解世界。語言為一帶一路鋪路,語言為一帶一路的行人帶路。中國走向世界,需要我們主動地了解世界,也需要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世界了解中國可以用他們熟悉的語言,最好也可以用中文。中國的故事用中文講更生動更有韻味,用中文聽更真切更得其妙。中文國際傳播的意義正在于此,當然其意義遠不止于此。
雷莉,博士,四川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和鑒定專家,教育 部學位中心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國家留學基金委中外高水平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項目的評審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在美國、韓國等國家從事過國際中文教學8年,曾任美國猶他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4年。研究方向主要為國際漢語教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及現(xiàn)代化技術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及其他各位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5部,主編留學生教材和教輔6部,主編漢語類學習詞典5部,每年主持調研課題13項,多次獲四川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國家民委社科獎和四川省政務調研課題優(yōu)秀獎。
付若嵐,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講師,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學、國際傳播等方面的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等各類項目6項,擔任過四川日報報業(yè)集團四川日報社新媒體運營崗位、四川省委宣傳部輿情信息處智庫成員、新華社(四川分社)客戶端閱評專家等學術兼職。
張亞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為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傳播,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等各類項目6項,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6篇。
任賢,印度尼西亞PT. World Innovative Telecommunication總裁助理,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發(fā)表學術論文2篇。
蔡絲琳(護照名字 : SIRIN ADIREKVUTHIKUL),泰國宋卡王子大學講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二語教學、國際文化傳播,發(fā)表學術論文5篇。
緒論
第一章 國家概況
第二章 文化及語言概況
第三章 中國文化在泰國的傳播和影響
第四章 中文在泰國的傳播
第五章 中文在泰國傳播態(tài)勢分析
第六章 中文在泰國傳播的發(fā)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