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師承意拳大師王玉芳(王薌齋之女)和朱垚葶,是京城針灸大師胡海牙唯一入室弟子!墩緲度ァ啡t(yī)道融通,構建了一套適合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與體質特點的健身養(yǎng)生體系。
◎賡續(xù)傳統(tǒng)文化,道與術融會創(chuàng)新。融合丹道、中醫(yī)、武術的獨特體系,兼具臨床性、專業(yè)性、實踐性,可有效健身養(yǎng)病,治療抑郁,改變氣質,啟發(fā)智慧。
◎站樁動作書 課,理論 實操一本書說清,直觀、準確、快速上手。書中80余幅圖手繪拆解站樁動作要領,課程視頻看武大夫的示范,一招一式學起來。
◎練習場景友好,各類人群普適。站樁修煉場景要求低,動作強度小,姿勢清晰明了,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青年人,辦公久坐缺乏運動的白領午間站樁操,老年人、殘疾人、康復人群乃至公務人員靜心養(yǎng)德皆可練習。
站樁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為什么站樁?
在接觸意拳之前,我練了好幾種拳。同樣是練拳,人家 一個姿勢啪打下來,虎虎生風,很漂亮,我一起勢,總 覺得哪里不對,怎么練都不成。但是我的骨子里一直有英雄 情結,也想上馬殺賊,下馬學佛,行走江湖。怎么辦呢?我就再一點一點慢慢去找,直到看到意拳。
我一看,這個拳沒有太多招式,站就能出功夫,又讀了王薌齋先生的《拳道中樞》及其他拳論,一讀就被迷住了,沒成想我剛開始站樁的時候,也就是十幾歲,一迷就迷到了今天,總覺得里面奧妙無窮。
比如說,在站樁摸勁兒的過程中,一舉一動,跟外界都 有牽拉。我一伸手,外人看起來只是悠悠回回的,實際上我 的手指在無限地延長,倒過來,再推回去,環(huán)環(huán)相扣。
再比如站樁時,我的胳膊肘和肩是焊住不動的,用肘來推手,手還得要懸,一推一懸的奧妙在哪里呢?用指尖畫圓,但這可不止一個圓,是六個,一個搭一個,腳下、膝蓋、胯、 肩、肘、手都在動,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站樁最終練的是腳下的功夫。腳底一抓一使勁,力量直接傳到手指尖的梢節(jié)上,立刻手如 鋼叉,啪就起抓虎之勢。過去叫什么?叫抓球,實際就是得把手指的梢節(jié)撐起來。
這些細節(jié)內行人不說,外行人看不出。
在師叔朱垚葶點化我之前,我的站樁基本功看似練得差不多了,但是只有珠子沒有線。我知道手怎么擺、胯怎么坐、膝怎么彎,各種技術細節(jié)都到位了,就是穿不成串,練了多少年還是一盤散珠子。
有一段時間我去看王玉芳老師,都不敢聊拳。有一天, 老太太就說了這么一句話:我看了,你也不笨,(練不出來)應該是跟這拳沒有緣分。我聽著這話,心里拔涼拔涼的。
她又說了:既然你這么喜歡這拳,我再給你介紹一個師父,就是你朱師叔,你上他那兒去再練練。要是還悟不了,也別難為自己。
到了師叔那里,一百天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個樁的真義。
他講,練樁時腦子里就要有孟子那句話,叫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換句話說,就是箭在弦上。要一直瞄著,待一松手, 啪就出來了。我就是在那個瞬間,感覺自己一下子全貫通了。
當然,要完全得到混元力,也就是整體混元勁,可能要經(jīng) 過三回九轉,有時候摸著了,然后又沒了。最后整體貫穿的啪的那一瞬間,不是次次做,次次總有的。若想要隨時都能夠讓 那一瞬間出來,還是要慢慢一點點去練,到最后整體隨時一動 啪就入了,就能貫穿整體了,否則出來的就是一拳一腳。 王先生說過:不是一拳一腳謂之拳,也不是打三攜兩謂之 拳……乃是拳拳服膺謂之拳。拳拳服膺,便是拳在心中。
這個時候,我站樁時再問自己:為何有此一站?答案便不一樣了。
一開始是想做個英雄,到此時是因為感到快活,英雄氣依舊,心里美了,浩然正氣起來了。因著正氣的滋養(yǎng),軀殼里邊就很通透了,行動坐臥都在樁里。此時站樁,不僅自己 覺得美,別人看著也美,就夠了。
師父王玉芳講拳理
王薌齋先生1963年就去世了,老人家生前也沒留下啥影像,我最初是從他的文字上入門,不停地對照他的文字找?guī)煾。最后找到了王先生的女兒王玉芳?br />王玉芳老師教站樁,語言樸實、生活化,也更易懂。比 如站樁這一抱,朱垚葶先生示范的時候叫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王玉芳老師也這么一抱,說的是這手抱個孩兒,這手跨個籃兒,孩子不能扔,籃子不能掉。這幾句話怎么理解呢?
抱個孩兒,胳膊上的勁兒是一松一緊,太松了孩子掉下來了,太緊了孩子不舒服;這籃子往下墜,沉啊,你敢扔嗎?你得提著,對吧?向上、向下都是勁兒。往回抱,往上提, 這里邊有大智慧,松、緊、提、抱全有了,多棒。
再比如,談到兩只手之間的距離,她怎么講呢?她告訴 你:口要小,膛要大。怎么就口小膛大了?我當時也不理解,聽不懂,就覺得沒信心了。
直到跟朱垚葶師叔習拳開竅后,恍然大悟,這可不就是口要小,膛要大嘛,你的手臂得撐圓了仿若抱住鼓,胸還得往上提,手得往回摟,這口可能大嗎?
等理解了、體認了,才知道這是過來人的說法,人家在屋里邊,你在門外邊,你不知道他門里邊是什么東西,等進了門了,才能跟人家同頻同率,才能真的開竅。
再比如說,老太太管胳膊的勁兒叫二棒子勁兒,一 掛一勾,里邊擰、裹、鉆、翻全有了,都是靠腕子的旋轉。
二棒子就是胳膊上的兩根骨頭,尺骨和橈骨。打人 實際上都是用二棒子勁兒,這個說法很樸素但很準確, 它也叫天地勁兒。王玉芳老師得了父親的真?zhèn),說的都是很生活化的語言,深入淺出。
我十幾歲學拳的時候,年輕氣盛,還誤解過老師。后來明白了,自個兒都抽自個兒嘴巴,她教拳用的方法多實在啊。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問老師怎么發(fā)力。她講了一句:你 去河邊找棵柳樹,把柳條從根上一整個給它拽下來,你從樹 梢上啪一抖,讓力傳導到根上,咣就給它斷開。一定別把樹皮薅下來。這一扽的感覺,就是發(fā)力。老師說得 多形象啊。
力從手里能傳到樹根是很不容易的。要這里對,那里也 對,還要節(jié)節(jié)貫穿,要是沒貫穿,一發(fā)力,一擰,就折了。 實際上擰的是腳下,腳趾抓在地上一擰,一翻,勁兒得是整的。 那怎么能做出來?很多關節(jié)處要焊住,比如鉚肩焊肘,肩肘 在這一瞬間都是不能動的。還有手在什么情況下動?什么情 況下不能動?細節(jié)很多,常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我行醫(yī)都是從拳學悟道
我17歲開始學中醫(yī),先學了拳后學醫(yī),拳和醫(yī)是通的, 都是中國文化的分支。我在中醫(yī)里,算是個另類。大家常常 一看我開的藥方子,讀不懂,看不明白,讓人費解,但是有效。 原因便是我行醫(yī)的核心思想其實都貫穿著王薌齋的拳學思想, 我的醫(yī)道從這里借鑒,也是在這里開的竅。
中醫(yī)講虛證、實證,拳道也講虛實。王薌齋先生在《拳道中樞》里說:松緊緊松勿過正,虛實實虛得中平。
我認為中醫(yī)在用方的時候也不能一虛到底、一實到底, 一定是虛實夾雜,要保持它的平衡,這與王薌齋先生所講的 拳術也是異曲同工的。
我不敢說自己站樁后得了多大智慧,但是我覺得最起碼 站樁使我這樣一個從小一路懵懵懂懂的人,學拳開了竅,行醫(yī)也開了竅,到現(xiàn)在還能干點事兒,做得還比較好,可以說 都是受益于站樁。站樁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看問題的方法、 角度、格局都不一樣了。
王薌齋先生講,習拳首先貴在明理,理不明,無異抱 石卵而盼司辰。道理如果都不清楚,就好比老母雞抱著石子, 永遠也孵不出小雞。先要明理,把重點抓住了,若是因為眼 高手低沒跟上就慢慢磨。做,就是得到。
站樁可以提升智慧這一點,很多人覺得無法理解。那我 問大家一個問題,智慧的精進是如何發(fā)生的呢?前提就是欲 望減少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站樁時心靜下來,雜念去掉,慢慢看問題就能清晰明了, 再加上思考,時時問自己為什么有此一站,又為什么有此一動, 過了這個階段,便會一得永得。
《易經(jīng)》中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這句話到了《黃帝內經(jīng)》里就有了具體的實現(xiàn)方法,叫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這16字心法由站樁而落到實處,通 過站樁來調人的神,調人的心,調人的呼吸,調形、調神、調息。
提挈天地怎么提?你頭頂天,腳踩地,上面有上面的勁兒,下面有下面的勁兒。
怎么把握陰陽?兩手一抱就是把握陰陽,胳膊腿上都是 松緊有度、有張有弛的。呼吸呢?呼吸的是精氣,一往一來。
獨立守神就是站著別亂動,守著,看著,把心神裝進去,你得牢牢守住自己的心,別讓它老往外跑。
這話到了老子那里就更具體了,只有四個字:抱元守一。 一是什么?就是混元,就是不二。就像宇宙大爆炸,不是兩 樣東西爭來爭去炸了,而是一個完整的混沌狀態(tài),所有炸 藥擱里頭,分不出你我他來,都是一體的。人體悟了混元, 就返回了先天。
站樁是要收心的,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言: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格物致知, 就能回到本質了。
這也是為什么道家認為靜功才是真正的長生功,整個宇 宙都是動的,想認清宇宙天地就得觀察,不能它動,你也動。 要靜靜觀察日出日落、雷雨星辰、風花雪月、山川河流、男 女老幼、雌雄強弱……體會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與萬物沉浮于 生長之門。
人跟萬物是一體的,要用自己的能量心思去關照物,但 也不能為物所累,F(xiàn)代人對物質的依賴,已經(jīng)讓物質成為拖累。 想要之物,擁有的那一刻心生喜悅,但往往瞬間即逝,越是 得不到心越煩。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 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個 感覺中有等待的過程,有孤獨的體悟,經(jīng)歷過后而得到的喜悅會很長,F(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很難跟自己相處,一個人待著難受, 一分鐘都待不了,心理問題頻發(fā)。
站樁站到最后,你就知道天地人是怎么回事。所謂生命、 做人就是個過程,就是一場修行。人的一生都是一段一段來 修行,一段結束了,還有下一段,一程接一程,占據(jù)著浩瀚 宇宙整個時間、空間的一個小節(jié)點。有的人空間大、能量大,干一番大業(yè),有的人空間小,能量小,做一些小事。人人自 帶能量和定數(shù),都是這么一段。
人從出生到死亡,不修行是不安定的,心會找不著家園。一部分人修明白了,踏實了,心就定了,便會得到一種依托、一種信念。
此書的出版,要感謝義母王玉芳老師多年的用心栽培,感 謝朱垚葶先生毫無保留的悉心傳授,感謝霍震寰、薄家驄、夏成群等諸位師兄的及時點撥。亦是他們,使我在習拳過程中遇 到的瓶頸得以突破,在此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感謝霍震寰 師兄賜序、薄家驄師兄賜跋,感謝好友羅大倫兄賜序,也感謝本書的策劃齊文靜老師及編輯朋友們的付出,在此一并致謝。
武國忠
于京郊溫榆河畔聽息樓
乙巳年春分
上篇 樁功講記
第一章 站樁:養(yǎng)身、養(yǎng)心、養(yǎng)神之靜功
修復:啟動人體大藥,重建內在平衡
疏通: 緩解長期緊張,體悟松靜自然
激活: 調動全身大穴,調暢人體氣血
收心: 修身正己回神,啟迪人生智慧
養(yǎng)命: 博采百家之長,延年益壽之功
第二章 樁法溯源:中國人的文武之道
洞見: 王薌齋先生的一生探索
傳承: 從心意六合拳到意拳
境界: 可剛可柔、充滿寫意的書生拳
一通百通:武術與藝術的奧秘
誤區(qū): 練拳首要在站樁,忌被套路迷了眼
打破門戶:從密不外傳到公之于眾
破舊立新:從低樁到高樁的變革
混元之道:站樁的原理法則
第三章 樁功奧秘:站樁到底站什么?
氣:小腹松圓,調順氣息
意:反觀內心,消解妄念
形:臂如抱鼓,心生恭敬
力:環(huán)環(huán)相扣,回歸本源
通:持中守中,美美與共
練成:動靜得宜,身心合一
下篇 樁功實操
第四章 樁姿詳解
一、整體樁姿
整體樁姿導圖
【延伸】站樁功效:不動之中有大動
【延伸】站樁準則:形意相通
二、樁姿分解:立
1.標準:平均中正
2.動作要領關鍵詞
3.立姿詳解
【答疑】腿腳常見不適:膝關節(jié)疼痛、腿抖、手腳麻脹
【延伸】相關重點穴位講解:承山穴、足三里穴、公孫穴、太白穴、三陰交穴、太沖穴、涌泉穴
三、樁姿分解:抱
1.標準:里撐外裹
2.動作要領關鍵詞
3.抱姿詳解
【答疑】上身常見不適:肩硬、疼痛等、蟻行感、打嗝
【延伸】相關重點穴位講解:肩井穴、膏肓穴、膈俞穴、膻中穴、勞宮穴、 合谷穴
【延伸】不同抱姿:提抱式、扶按式、分水式
四、樁姿分解:頭、面
1. 標準:四容
2. 動作要領關鍵詞
3. 頭、面動作詳解
【答疑】頭面部常見不適:流眼淚、疼痛
【延伸】相關重點穴位講解:百會穴
五、樁姿分解:呼吸
1. 標準:細慢勻長
2. 動作要領關鍵詞
3. 呼吸要領
【延伸】相關重點穴位講解:神闕穴、關元穴、帶脈
六、整體法則
1. 練提不練頓,練吞不練吐
2. 虛中求實,以意控形
3. 以形控意,以意固形
4. 舒適得力,循序漸進
七、站樁前的準備
1. 調整脊柱關節(jié)
2. 解除束縛
3. 找準時間和時段
4. 選對環(huán)境
5. 把握朝向
6. 熱身
八、收功
1. 反抱球式
2. 推心置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