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卡爾·波蘭尼所處的20世紀新的社會歷史背景,面對著資本主義的壟斷趨勢、戰(zhàn)爭、大蕭條、社會主義實踐的興起,以及新古典自由主義對自我調節(jié)的市場的重新強調,探討波蘭尼何以在對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出的原則性批判的汲取與繼承中、在與同時代思想家的對話中,揭示雙向運動內在的社會自我保護、批判脫嵌的資本主義市場社會,而在大轉型時代,社會主義何以成為包容自由與社會雙重原則的答案。這些洞見對于今天理解新的時代問題依然具有思想穿透力。
卡爾·波蘭尼在以《大轉型》為代表的諸多作品中對資本主義的市場社會提出了極其嚴厲的批判。這份批判的現實意識來自求解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危機與轉型。波蘭尼的做法是回到問題的根源,即回到19世紀的資本主義市場社會尋找思路和答案。
在充分閱讀和吸收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思想的基礎上,波蘭尼以自由和社會為兩條主要線索,重新考察了資本主義市場社會中人的商品化問題,批判了湯森所開啟的政治經濟學脈絡對社會的理解,在復雜社會問題之下討論了資本主義版本的復雜社會的內在矛盾以及自我否定的趨勢,以及社會主義何以完成對現代復雜社會理想的實現。
本書作者試圖從波蘭尼在20世紀對時代的反思中總結出波蘭尼問題在分析市場社會內在機制、內在矛盾及其走向自我否定道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復雜社會的社會主義理想何以實現。若我們將波蘭尼問題放到新自由主義批判的更大的問題域中,便更能夠看到波蘭尼在爭鳴中的獨特貢獻,激發(fā)出更大的思想啟發(fā)。
在 20 世紀林林總總的社會批判思想中,卡爾·波蘭尼之市場社會批判理論,誠可謂獨樹一幟。其獨特性尤表現在其對市場經濟與社會秩序關系之深刻反思。波蘭尼致力以歷史敘述闡明資本主義市場社會之制度化過程,揭示市場擴展與社會反制之間之張力,闡發(fā)經濟須嵌入社會關系之旨,并對現代自由作出再定義,深批自由市場所允諾之虛假自由,主張真自由必與社會保護及正義并行不悖。
由是觀之,波蘭尼可謂洞悉市場社會之本質及其背后潛藏之矛盾深機。《大轉型》中所倡市場社會之脫嵌虛構商品及雙向運動等概念,不啻為理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嬗變提供了別具只眼之視角。其思想主線,乃關乎自由與社會之核心命題:在市場邏輯橫行之世,何以重新定義自由?何以調和社會整體利益與個體自由?波蘭尼之深切關懷,不囿于一時一地,而直面現代性之困厄,為克服全球資本主義危機指點迷津,堪稱高瞻遠矚。
基此背景,張潤坤完成《卡爾·波蘭尼的市場社會批判理論研究》一書。此著不僅細致梳理波蘭尼思想,且深刻剖析市場社會之內在矛盾,探索其超越路徑,間中頗多發(fā)人深省之見解。目睹其學術根底日益扎實、理
論造詣愈加深厚,且關切天下之心躍然紙上,吾作為作者當年導師,欣慰之情豈能不油然而生?!
是書所論,圍繞波蘭尼思想自由與社會之核心展開,探討市場社會脫嵌機制、虛構商品之由來,及雙向運動中社會自我保護之邏輯。波蘭尼視市場社會之最大悖論在于其追求個體自由之際,使社會關系陷于危機,終于反噬個體自由之實現。此悖論,乃自由主義所倡自我調節(jié)市場與社會自我保護間之緊張互動所致。
是書間作者之學術自覺與理論創(chuàng)造可圈可點。其一,作者緊扣自由與社會主線,系統(tǒng)梳理波蘭尼思想,深入剖析市場社會之形成、嬗變及其矛盾,強調通過社會自我保護機制調和個體與社會。其二,作者比較波蘭尼與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之會通與差異,認為二者均揭示商品化邏輯對社會關系之侵蝕,然而波蘭尼著重市場擴張與社會保護之張力,馬克思則聚焦階級斗爭與生產關系之變革。是書以此系統(tǒng)性思想對話深化對波蘭尼思想之理解,甚有價值。其三,尤為可貴者,作者不囿于理論之析解,而將波蘭尼思想與當代社會危機對接,剖析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技術變革與金融資本擴張背景下市場邏輯之演變。其于勞動力商品化、環(huán)境危機及社會不平等諸問題之辨析,反映其對現實之關切,尤顯深邃。
綜觀此著,作者研究波蘭尼問題之旨,乃在把握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發(fā)展之核心矛盾,探求市場擴展與社會保護、商品化與人類尊嚴、自由市場與社會自由之間之張力,并設想超越市場社會之可能路徑。相信此書問世,必將激起學界更為深入之探討。當然,置身新自由主義、數字技術、生成式 AI 及生態(tài)危機等挑戰(zhàn)日甚之世,波蘭尼問題之再解讀,無疑需據新歷史語境作進一步理論闡揚。
猶記新冠疫情初起,張潤坤有意以波蘭尼理論為博士學位論文主題,吾曾不無疑慮,唯恐該論題未能展現其學術潛能。迨其完成論文,吾心隨之釋然。由此著觀之,青年學子于波蘭尼問題域內外所作之深入探尋,實乃對現代自由真諦之執(zhí)著求索。故是書既為作者學術之起點,亦是其思想生涯之開端。前賢云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思想之道何其修遠兮。相信作者秉此理念,定能克時艱而致遠業(yè),卓然成家。
張潤坤,1995年生,河北廊坊人,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學與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論文。
引 言 /1
第一節(jié) 波蘭尼思想研究的意義 /2
一、哈姆雷特之問:20 世紀現實與理論的重擔 /2
二、回到馬克思:思想資源的再度發(fā)掘 /4
三、20 世紀的新對話:開啟新自由主義批判 /6
第二節(jié) 波蘭尼的問題領域與關鍵概念 /7
一、自由與社會:波蘭尼的思想主線 /8
二、市場社會:波蘭尼的主要批判對象 /9
三、社會轉型:現代復雜社會的理想形態(tài) /11
第三節(jié) 思想線索與研究進展 /12
一、波蘭尼的關鍵論題研究 /13
二、波蘭尼與馬克思的對話研究 /19
三、作為思想資源的波蘭尼與他的對話者 /24
四、社會轉型視域下的熱點問題研究 /26
第四節(jié) 篇章結構安排 /29
第一章 市場社會中人的商品化 /34
第一節(jié) 人之為人:前市場社會中人的形象 /37
一、黑格爾論現代人的形象 /37
二、近代政治哲學中人的形象 /39
第二節(jié) 人之為商品:馬克思論資產階級社會中的勞動者 /43
一、法哲學批判中的人的形象 /43
二、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人與社會 /47
三、小結與啟示 /50
第三節(jié) 人之為虛構商品:波蘭尼論市場社會的起點 /52
一、虛構商品批判的方法論 /53
二、從虛構商品出發(fā)的市場社會批判 /57
第二章 論社會中的自然法則與內在矛盾 /62
第一節(jié) 波蘭尼對湯森自然法則的批判 /63
一、波蘭尼對斯密經濟人的回顧 /63
二、湯森對自然法則的引入 /66
三、由批判湯森帶來的理論推進 /71
第二節(jié) 市場社會中的自然法則 /74
一、論模仿的自然狀態(tài)領域/75
二、市場社會的內在原則 /78
三、新古典自由主義與湯森政治經濟學的關聯 /81
四、社會對自然的支配方式 /84
第三節(jié) 市場社會與自我保護的社會 /91
一、論市場社會中的社會/92
二、兩個社會的內部矛盾 /95
第三章 復雜社會問題中的原則與危機 /99
第一節(jié) 何謂復雜社會問題/101
一、起源:社會主義經濟核算辯論 /101
二、自由與社會的遭遇:波蘭尼的復雜社會問題 /102
第二節(jié) 復雜社會問題的哲學溯源 /106
一、盧梭論公意何以可能 /106
二、黑格爾論具體的普遍性 /109
三、馬克思論社會中的個人 /111
第三節(jié) 復雜社會的矛盾與危機 /114
一、復雜社會中的雙向運動 /114
二、維系資本主義市場社會的雙向運動 /125
三、走向反動的雙向運動 /127
四、重構普遍性的基礎與契機 /129
第四節(jié) 復雜社會問題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133
一、市場社會的烏托邦 /134
二、歷史唯物主義對經濟決定論的反對 /137
第四章大轉型視域下的復雜社會理想 /144
第一節(jié) 何謂大轉型視域 /144
一、大轉型指的是什么 /145
二、大轉型視域的意義 /147
第二節(jié) 社會關系的對象化問題 /149
一、對象化問題初現 /150
二、對象化問題的層次 /153
三、復雜社會中的對象化問題 /155
第三節(jié) 波蘭尼論社會自由 /158
一、作為必然性的對象化 /158
二、社會自由的要求 /160
第四節(jié) 民主與經濟機制 /166
一、作為生活形式的民主 /166
二、社會主義的經濟機制 /172
第五節(jié) 波蘭尼思想中隱含了辯證法嗎?/176
一、復雜社會問題中的辯證法 /176
二、主客體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 /179
第五章 市場社會批判的力度與限度 /183
第一節(jié) 波蘭尼市場社會批判的理論貢獻 /184
一、對市場的深入考察 /184
二、對湯森的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環(huán)節(jié)補充 /186
三、對現代復雜社會的討論 /188
第二節(jié) 雙向運動的局限性 /189
一、弗雷澤論有待激進化的雙向運動 /190
二、哈貝馬斯論雙向運動的國家維度和歷史維度 /192
三、馬克思視角下雙向運動的局限性 /195
第三節(jié) 大轉型何以可能:行動主體何在 /197
一、波蘭尼語境下的階級 /197
二、波蘭尼對階級的局限性理解 /199
第四節(jié) 新的問題:現代社會的技術、權力與資本 /202
一、技術:開放性與封閉性 /202
二、權力:是誰在保護社會?/206
三、資本:金融化與全球化 /210
結 語 波蘭尼視域內外的波蘭尼問題/215
參考文獻 /219
后 記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