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備受矚目的明星教授謝利卡根,繼其引發(fā)全球熱議的暢銷課程《死亡哲學》之后,再度推出重量級動物倫理學力作。本書聚焦于當代極具爭議的動物倫理核心命題:動物的生命價值究竟幾何?人類應如何對待它們?
卡根教授以其標志性的清晰邏輯和犀利思辨,系統(tǒng)梳理了關于動物地位的幾種哲學立場:主張人與動物完全平等的一元論、賦予人類絕對主宰權的人類中心主義,以及他本人所持的、更貼近常識的等級論承認動物生命有其內(nèi)在價值,但在道德考量上次于人類。這一立場隨即引出了本書的核心追問:如何衡量不同動物的價值? 蒼蠅與猩猩等價嗎?寵物的價值高于令人畏懼的動物嗎?即使承認人類的優(yōu)先地位,虐待與濫殺動物是否就無需背負道德愧疚?
書中充滿了大量的案例以及作者精心設計的層層遞進的小問題,令讀者在閱讀時會不斷聯(lián)想到在現(xiàn)實中曾經(jīng)或可能碰到的道德困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道德哲學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發(fā)展之一,就是動物倫理學的討論有了爆炸式的發(fā)展;動物倫理學是道德哲學的一部分,它探討我們對(非人類)動物的道德責任。如果說五十年前,哲學幾乎從不討論應該如何對待動物,這當然有點夸大其辭,但并非完全不屬實。因為這個話題幾乎徹底被人忽視。道德哲學家在少數(shù)罕見的情況下會談論動物,但那些討論也大都承認盡管只是順帶提及殘酷對待動物是錯誤的,無緣無故施加痛苦在道德上是成問題的。然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討論止步于此。
五十年后,鐘擺倒向了另一邊。如今動物倫理學在道德哲學里成了一個穩(wěn)固的分支學科。相關文章和書籍不斷新增,期刊和會議也源源不斷。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動物倫理學中出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哲學立場。
我不敢說這是主流觀點。我懷疑在關于動物倫理學的哲學文獻中是否有足夠的共識,以至于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東西可以被稱得上是主流觀點。但在我看來,許多理論家都被我心目中的某種觀點所吸引。
這個觀點的基本想法是這樣的。從道德上看,受到相似的傷害或得到相似的利益,對于人和動物來說同等重要。正如人們有時會說痛苦就是痛苦。從這個意義上講,動物和人可以說擁有相同的道德地位。誠然,人與其他動物之間有很多重要的差異,包括在任何特定的情形下,哪些是有益之物(goods),哪些是有害之物(bads),都存在著差異。反過來,這些差異使得區(qū)別對待人和動物在道德上變得恰當了。但這不是因為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動物不如人重要。恰恰相反,不管涉及的是誰的利益,相似的有益之物(或相似的有害之物)都受到了同等的對待。這就是說,區(qū)分我們是在討論人的利益還是動物的利益,本質(zhì)上并不重要。無論我們面對的是人還是動物,在道德考量中,相似的利益都應受到同等的重視。嚴格說來,每個個體都擁有同樣的道德地位。
出于明顯的理由,我們很自然地把這種立場稱為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它平等地重視動物和人的利益。任何一方都沒有高于或低于另一方,平等主義賦予二者相同的道德地位。
然而出于同樣明顯的其他理由,把這種立場稱為平等主義可能會有誤導性,因為這個標簽已被用來命名一種觀點,該觀點認為平等本身就有道德意義(例如福利的平等分配是有價值的)?紤]到后面我會討論這類平等主義原則,將平等主義一詞也用于前一種觀點會引起不必要的混淆,所以我們需要為我試圖描述的這種立場取一個新的名字。
有鑒于此,我建議將這種觀點稱為一體論(unitarianism),它主張只有一種道德地位一種人和動物共有的道德地位。我認為這個名稱遠非完美,但我想不出更好的了。不過一體論這個叫法至少有個好處,它尚不是道德哲學中哪個主流立場的名稱。
不出所料,一體論者在很多地方也有分歧。說我們(也就是人和動物)擁有同樣的道德地位是一回事;闡明這種地位所涉及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在道德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彼此,則是另一回事。因此可以有很多種類的一體論,例如一體論的功利主義者要求我們在快樂和痛苦之間取得最大的平衡。作為一體論者,這些功利主義者只是提醒我們,要將動物的快樂和痛苦跟人的快樂和痛苦一視同仁。也存在著一體論的義務論者,他們要求我們避免傷害無辜者(即使傷害他們會得到總體上更好的結果)。作為一體論者,這類義務論者提醒我們避免傷害無辜的動物,正如我們要避免傷害無辜的人一樣?傊,即使我們接受一體論,規(guī)范倫理學中幾乎所有的爭論依然還在,依然有待解決。一體論本身并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或動物;它只是告訴我們,同樣的基本權利可以從人延伸到動物身上。
我們將會看到,支持一體論的理由很多。不過它有一個優(yōu)勢,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如果我們接受一體論,那么就很容易看到如何將道德理論擴展延伸,使其應用范圍不僅涵蓋人,也把動物包括在內(nèi)。
當然,事實上幾乎所有我們以往的道德理論,都僅限于思考人。并且就像我剛才所講的,規(guī)范倫理學當中的爭論遠未得到解決。不過似乎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我們通過這些爭論希望得到的,是一種能夠準確地告訴我們?nèi)伺c人之間有著怎樣的義務的規(guī)范性理論。可是即使你有了這樣一種讓你感到滿意的規(guī)范性理論,嚴格說來,你仍然需要考慮如何將其擴展或者類推,使之也可以回答與動物相關的問題。一體論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簡單直接的答案:我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由同一套原則所支配的(正如你所偏好的規(guī)范性理論所闡述的那樣)。若一個規(guī)范性理論足以應對人,也就無需再做其他工作了。
在我看來,不同于動物倫理的一體論進路,常識所接受的是一種等級論(hierarchical)的進路,它認為動物也重要,但是沒有人重要。
這種觀點認為,人的道德地位比動物高。它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動物也會加以限制,不過這些限制與對待人的限制不一樣。人擁有動物所缺乏的權利,或者人有更強的權利,或者也許可以說,人的利益比動物的利益更重要(抑或人的利益與動物利益的衡量方式不同)。
我承認,我們也許不應該急著對這一領域的常識作出自信的斷言。有些人顯然會認為,動物根本沒有任何形式的道德身份;動物只不過是另一種在我們認為合適的時候可以利用的資源。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認為類似這樣的看法動物完全沒有道德身份仍然可被視為一種等級論,因為這種觀點認為,人顯然比動物擁有更高的地位。但同樣,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觀點也可以被算作是一體論,因為它的確認為只有一種單一的道德地位(僅適用于人的道德地位)。但就我想要使用的這個術語的含義來說,無論如何,這兩個標簽都不適用于那些干脆否認動物有道德身份的人。在我意指的這個術語的意義上,一體論和等級論都同意,動物在倫理上是重要的,動物是有道德身份的。一體論與等級論的分歧在于,動物的道德地位與人的道德地位是一樣的呢,還是說動物的道德地位會更低?所以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為,動物在道德上根本無足輕重,聲稱我們的常識接受等級論便是錯的。
我猜大多數(shù)人都會反對這種號稱只有人類才是重要的極端說法。
我認為常見的觀點應該是,動物的確在道德上是重要的,但動物的重要性與人的重要性在方式上并不完全相同。動物的重要性要低一些。
當然,這里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分歧。規(guī)范倫理學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爭論,探討我們對于人的義務有哪些。除此之外,怎樣將規(guī)范倫理學拓展到動物身上,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變得迫在眉睫而且困難重重。畢竟,說動物重要但是沒有人重要是一回事,而準確地說清楚動物有多重要,又如何沒有人那么重要,這是另一回事。如果衡量動物的利益與衡量人類的利益方式不同,那么這應該怎樣真正去衡量呢?盡管在我看來,常識的確接受了一種等級論進路(或者說,事實上至少很多人接受了類似于等級論的想法),但我覺得,何謂動物的道德地位比人低,我們遠遠沒有形成清晰的理解。
在這本書中,我將為動物倫理學的等級論進路展開辯護?紤]到剛剛所說的這些因素,我充其量只能部分地說是繼承了常識的衣缽。我知道很多讀者會發(fā)現(xiàn)我的核心論點動物倫理學的正確進路乃是等級論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幾乎不值得為之辯護。不過與此同時,如果人們對于何謂動物擁有較低的道德地位尚未達成共識,可以想象隨之而來的各種具體問題仍將
謝利卡根,1956年生,美國哲學家,耶魯大學明星教授,主要研究道德哲學和規(guī)范倫理學。其所授課程《死亡哲學》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最受歡迎的國際名校公開課之一。在視頻中,他以身著牛仔褲、帆布鞋,留著亂糟糟大胡子,盤著雙腿坐在講臺上不守常規(guī)授課的形象而風靡全球。他的代表作有《道德的極限》等。 【譯者簡介】:王球,浙江淳安人,浙江大學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認知科學哲學、心靈哲學、動物認知等。曾任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員副教授、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訪問學者、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著有《人心與人性從唯物之心到演化之性》。
惠麗云,山東日照人,現(xiàn)為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知識論及其與倫理學交叉領域。曾在 Synthese、《復旦學報》《世界哲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自幼與動物相伴長大,童年時家中有兩只中華田園犬(冉冉和小蝸)陪伴度過最初的歲月,如今有兩只虎皮鸚鵡(Lumi與Spotty)的啁啾點亮生活。
致 謝/1
導 論/1
第1章 身份/7
1. 身份與地位/
7
2. 感知能力/13
3. 能動性/20
4. 能動性無需感知能力/30
5. 福利與身份/40
第2章 一體論/48
1. 一體論/48
2. 更大的傷害/55
3. 對生命進行比較/59
4. 等級論/68
第3章 來自分配的論證/75
1. 分配原則/75
2. 來自分配的論證/80
3. 回應/89
第4章 等級論與結果的價值/102
1. 分配中的等級論/102
2. 優(yōu)先主義的問題/113
3. 福祉/124
4. 否定這個觀點/131
5. 根據(jù)地位調(diào)整過的福祉價值/140
第5章 地位/146
1. 地位的基礎/146
2. 個體主義/153
3. 哪些能力/157
4. 潛能/169
5. 模態(tài)地位/178
第6章 對等級論的擔憂/189
1. 精英主義/189
2. 高級存在者/193
3. 邊緣事例/203
4. 正常差異/212
第7章 義務論/219
1. 后果論與義務論/219
2. 絕對主義的義務論/225
3. 溫和的義務論/231
4. 一些計算方法/238
第8章 有限義務論/247
1. 將動物排除在義務論之外/247
2. 自主性/251
3. 對上述論證的反駁/260
4. 二分的屬性/268
第9 章 等級義務論/278
1. 較弱的權利/278
2. 權利的閾值/284
3. 達到閾值/298
4. 其他原則/308
第10 章 防衛(wèi)/321
1. 自衛(wèi)的權利/321
2. 為動物實施防衛(wèi)/326
3. 抵御來自動物的攻擊/334
4. 幫助動物免受動物的攻擊/346
5. 更多關于比例條件的評論/354
第11 章 有限等級論/360
1. 合適的階躍函數(shù)/360
2. 實踐的現(xiàn)實主義/367
3. 顯露出的觀點/377
4. 假象/385
5. 動物重要嗎/390
參考書目/393
譯后記/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