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清朝吳楚材、吳調(diào)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編訂的古代散文選本。從整體而言,《古文觀止》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好文選?v向來看,作者根據(jù)歷史進(jìn)程將各朝各代最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家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讓人讀之猶如漫步在古典文學(xué)的長廊里,其中的魅力自然妙不可言;橫向來看,書中所收均以散文為主,兼取駢文,幾乎收錄了我國古代各種文體,諸如書、論、碑、記,序、表、傳、贊,賦、檄、詔、疏等,文章風(fēng)格多樣而各具特色。全書按朝代先后進(jìn)行排列,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fā)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位作家的不同風(fēng)格。本書編選《古文觀止》的部分文章,從體例上看,文章篇幅長短適中,易于閱讀和理解。在正文之外,本書還配有精美的插畫,簡潔清秀、通俗易懂。不僅便于讀者參閱,更可以加深讀者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讀者的閱讀品味。
《古文觀止》一書有著鮮明的特點和突出的優(yōu)勢,所以歷久不衰,至今仍受到讀者的追捧,《古文觀止》顯然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頗具影響力的古文初學(xué)選本。雖然學(xué)人常以普及讀物看待《古文觀止》,但它的內(nèi)容典雅不俗,所選諸篇語言瑯瑯,佳言警句層出不窮,皆是傳統(tǒng)文化精華。
昭軍,現(xiàn)居北京,愛好廣泛,對古代漢語、中國文學(xué)史、世界文學(xué)史等知識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偶有文章發(fā)表在相關(guān)報刊雜志,本科畢業(yè)后從事編輯工作,致力于兒童圖書出版工作,追求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出真正貼近童心、自然而真誠、有生命力的作品。
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隱公元年 ………………………………………… 1
周鄭交質(zhì) 左傳·隱公三年 ………………………………………… 7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莊公十年 ………………………………………… 9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僖公三十年 …………………………………… 12
蹇叔哭師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 15
呂相絕秦 左傳·成公十三年 …………………………………… 17
敬姜論勞逸 國語·魯語下 ………………………………………… 22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zhàn)國策·秦策 ………………………………………… 26
馮煖客孟嘗君 戰(zhàn)國策·齊策 ………………………………………… 34
魯仲連義不帝秦 戰(zhàn)國策·趙策 ………………………………………… 42
伯夷列傳 史記·司馬遷 ………………………………………… 49
屈原列傳 史記·司馬遷 ………………………………………… 55
太史公自序 史記·司馬遷 ………………………………………… 64
報任安書 司馬遷 ………………………………………………… 70
過秦論上 賈誼 ………………………………………………… 83
論貴粟疏 晁錯 ………………………………………………… 90
前出師表 諸葛亮 ………………………………………………… 97
陳情表 李密 ………………………………………………… 101
歸去來辭 陶淵明 ………………………………………………… 106
桃花源記 陶淵明 ………………………………………………… 109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 112
北山移文 孔稚珪 ………………………………………………… 114
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駱賓王 ………………………………………………… 120
滕王閣序 王勃 ………………………………………………… 124
與韓荊州書 李白 ………………………………………………… 131
陋室銘 劉禹錫 ………………………………………………… 137
阿房宮賦 杜牧 ………………………………………………… 138
獲麟解 韓愈 ………………………………………………… 143
雜說四 韓愈 ………………………………………………… 146
進(jìn)學(xué)解 韓愈 ………………………………………………… 148
諱辯 韓愈 ………………………………………………… 155
送孟東野序 韓愈 ………………………………………………… 159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愈 ………………………………………………… 164
祭十二郎文 韓愈 ………………………………………………… 169
柳子厚墓志銘 韓愈 ………………………………………………… 178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 184
鈷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 188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 191
岳陽樓記 范仲淹 ………………………………………………… 195
梅圣俞詩集序 歐陽修 ………………………………………………… 199
醉翁亭記 歐陽修 ………………………………………………… 203
秋聲賦 歐陽修 ………………………………………………… 207
瀧岡阡表 歐陽修 ………………………………………………… 211
管仲論 蘇洵 ………………………………………………… 219
石鐘山記 蘇軾 ………………………………………………… 224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 229
前赤壁賦 蘇軾 ………………………………………………… 235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 ………………………………………………… 241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 247
送天臺陳庭學(xué)序 宋濂 ………………………………………………… 252
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 ………………………………………………… 256
吳山圖記 歸有光 ………………………………………………… 263
徐文長傳 袁宏道 …………………………………………………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