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事業(yè)開拓初期的南美洲,航空公司經(jīng)理利維埃力排眾議推行夜間航線。飛行員法比安在暴風雨中執(zhí)行郵運任務(wù)時遭遇極端天氣,盡管利維埃在地面全力指揮,法比安仍未能逃脫黑夜的吞噬。小說通過地上與天上的雙線敘事,展現(xiàn)人類面對自然時的渺小與堅韌:利維埃以近乎冷酷的信念推動事業(yè),法比安則在生死邊緣詮釋責任與勇氣。
書中既有驚心動魄的空中搏斗,也有對人性、犧牲與使命的深刻探討。紀德在序言中盛贊其史詩般的調(diào)子,稱其為關(guān)于人的高尚情操的禮贊。黃葒老師的譯后記揭示了全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圣?诵跖謇镆杂H身飛行經(jīng)歷為藍本,將夜的美與危險、愛的溫柔與事業(yè)的壯烈交織成詩。這不僅是一部冒險小說,更是一曲獻給人類開拓精神的挽歌,追問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究竟為何。
序
(法)安德烈·紀德
對航空公司而言,要和其他交通工具競爭,那比的就是速度。正如這本書中令人欽佩的領(lǐng)導者利維埃解釋的那樣: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因為,我們白天對比鐵路和輪船所取得的優(yōu)勢,在夜里又輸回去了。這項夜間服務(wù),開始飽受非議,后來被接受了,雖然在最初一系列冒險試驗后變得切實可行,但就在本書寫作之時,還是充滿未知之數(shù);航空飛行這一路本身就充滿風險和意外,如今還要加上黑夜的神秘詭譎。盡管風險仍然很大,但我還得趕緊說,它們會一天天減少,每一次新的航行都會讓下一次航行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但是,航空事業(yè)就像拓荒一樣,也有一個英雄的創(chuàng)始期,《夜航》為我們描繪了其中一位航空事業(yè)開拓者的悲歌,自然就有了一種史詩般的調(diào)子。
我喜歡圣艾克絮佩里的第一本書,但更喜歡這一本。在《南線郵航》中,飛行員的回憶細膩準確、扣人心弦,交織著一段情感故事,拉近了主人公和我們的距離。那么柔情似水,!讓我們感到他的真實,人性的脆弱!兑购健返闹魅斯,顯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升華到了超人的精神境界。我認為,這部驚心動魄的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人的高尚情操。人的軟弱、自暴自棄、衰敗,我們已經(jīng)看得太多,今天的文學太擅長揭露它們了;但靠堅強的意志超越自我,這恰恰是特別需要有人向我們展示的。
在我看來,比起飛行員的形象,更令人驚嘆的是他的上司利維埃。他本人不行動:他促使別人行動,把他的道德標準灌輸給飛行員,要求他們盡力而為,敦促他們建功立業(yè)。他鐵面無私的決定容不得軟弱,再小的疏漏都要受到懲罰。他的嚴厲乍一看顯得不近人情,過分苛刻。但他的態(tài)度是針對工作中的瑕疵而完全不是針對人的,利維埃的用意是要錘煉人。通過這樣的描繪,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滿滿的欽佩之情。我尤其感激作者闡明了這個充滿悖論的真理,對我而言具有重大的心理價值: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承擔責任。這本小說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滿腔熱忱、全心全意奉獻給該做的事,投入到這項充滿危險的任務(wù)中,只有任務(wù)完成了,他們才會找到幸福的休憩。人們還可以看到,利維埃絕不是鐵石心腸的人(再沒有比他接待失蹤者妻子的那段描述更令人動容的了),他給他手下的飛行員下達命令時所需要的勇氣絕不比飛行員執(zhí)行這些命令時所要付出的勇氣少。
想讓別人喜歡自己,只要同情別人就行。我從不同情,就算有也藏在心里……有時,我也驚訝于自己的能力。他還說:關(guān)愛聽命于您的手下。但不要告訴他們。
這也因為支配利維埃的是責任感;隱約感覺到一種比愛更偉大的責任。但愿人不要去追求個人自身的目的,而去服從并獻身于主宰和依賴他的事業(yè)。我喜歡在這里再看到這份隱約的責任感,讓我的普羅米修斯不合常理地說出:我不愛人,我愛的是人內(nèi)心的掙扎。這是一切英雄主義的源泉:我們在行動時,利維埃想,總覺得有什么東西比人的生命更寶貴……但它是什么呢?他又說:或許還有其他東西需要拯救,一些更持久的東西;或許利維埃是為了拯救人更持久的品質(zhì)而工作。對此我們毋庸置疑。
化學家們讓我們預感到未來戰(zhàn)爭的恐怖,男子漢氣概或許再無用武之地,英雄主義的傳統(tǒng)便會在軍隊里消亡,在這種時候,難道不是在航空事業(yè)中我們能看到勇氣得到最令人贊嘆、最有益的施展嗎?原本可能被視為魯莽的舉動,若是出于服務(wù)的需求就另當別論了。飛行員不斷地拿自己的生命冒險,自然有權(quán)嘲笑我們平時對勇氣的看法。請圣艾克絮佩里允許我引用他的一封舊信;這封信要回溯到他飛越毛里塔尼亞、負責卡薩布蘭卡-達喀爾航線的那個時期:
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去,這幾個月工作太多了:尋找失蹤的同志,搶修掉在抵抗區(qū)的飛機,給達喀爾送了幾趟郵包。
我剛立了一個小功:為了救一架飛機,我同十一個摩爾人和一名機械師度過了兩天兩夜。狀況頻出、危機四伏。我是第一次聽到子彈從我頭頂呼嘯而過。我終于知道自己在這種環(huán)境下是什么樣子了:我比摩爾人鎮(zhèn)定得多。而且我也明白了以前始終讓我感到驚訝的事,就是柏拉圖(或是亞里士多德?)為什么要把勇氣排在各種德行之后。這勇氣也不是什么美好的情操,只不過是一點兒狂熱、一點兒虛榮、十分頑固以及一種庸俗的體育樂趣合成的罷了。特別是與勇氣無關(guān)的體力上的亢奮。雙臂交叉放在敞開的襯衣前,暢快地呼吸,是很愜意。這事要是發(fā)生在夜里,就會摻雜了一種做了天大蠢事的感覺。我再也不會去欣賞一個僅僅只是勇敢的人。
我可以引用坎東(盡管我一直不太同意他的觀點)書中的一句格言來作為我引的這段話的題銘:要把勇敢和愛一樣藏在心里;或者更精彩的是:勇士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的事跡,就像老實人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施舍。他們不露痕跡或婉言推說不是。
圣艾克絮佩里在書中所講述的,都是他知根知底的東西。他常身陷險境,他的親身經(jīng)歷賦予了他的書一種真實、不可模仿的韻味。我們有過大量戰(zhàn)爭或幻想冒險小說,有時候作者編得頭頭是道,但真正的冒險家或戰(zhàn)士讀了只會覺得好笑。這個故事除了我非常欣賞的文學價值以外,還有一種史料的價值,這兩種品質(zhì)那么出人意料地融為一體,賦予《夜航》非同凡響的重要地位。
安托萬·德·圣?诵跖謇顰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900年6月29日-1944年7月31日
法國作家、飛行員
他一生摯愛冒險與自由,身兼法國最早一代飛行員與作家兩份職業(yè)。一面為國家開拓了多條重要航線,一面用小王子與玫瑰俘獲了全世界讀者的心。他在暗夜中守候黎明,在風暴和亂云間尋找中途站,他不是描寫飛行的第一人,卻第一次以俯瞰的視角探索文明與人生的真諦。
譯者:黃葒
1973年生,浙江樂清人。
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著作:
《經(jīng)過》《閑來翻書》《一種文學生活》《杜拉斯的小音樂》等
譯作:
《薩岡之戀》《解讀杜拉斯》《波伏娃回憶錄:歲月的力量》等